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

2015-05-22向绪伟谭琪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话语思想政治教育

向绪伟 谭琪红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体现在话语主体的社会存在、利益诉求和语境变化之中,而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党性和人民性原则、人本和物本的结合、目的性和工具性统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 D641;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1-0040-0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通过表达性语言或象征性语言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影响以促使教育者所秉持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功能载体。因此,就价值是“需要的满足”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遵从话语主体的实际需要,与特定语境相契合,谋求话语双方“共识域”的扩大和融合,促使话语主体的需要都能得到合理满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关切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话语的运用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传递教育信息,促使受教育者思想合目的转换,使受教育者的行为实践与教育者所秉持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实践过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存在话语失真、失效现象的原因在于:话语实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共识域”缺乏、话语内容上价值理性缺失、话语方式上人文关怀不足。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关注话语双方的生存境遇和现实要求,切实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指向,明确话语主体的价值实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培养人、塑造人和成就人的价值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现话语主体的现实存在,服务人的主体实现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的基本概况是: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而国内外风险依然严峻,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依旧激烈,现代意识不断加强而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浓厚,个体崇尚个性自主而权威崇拜依然大有市场。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影响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个空间,在多维、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运用、评价和反馈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由于一直以来的普遍性政治话语所滋生的教育者话语霸权而使得受教育者话语主体身份被湮灭,教育者主体性也在实践对象的自行设定中遭到弱化,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双方的主体地位都无法得到应有的确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的是在教育活动中促使受教育者的观念合目的性转化和行为趋于理性,如果单凭借教育者的话语霸权,必将容易诱发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思想及行为的对抗,导致教育与接受、思想与行为、目标与实践同预定要求偏离而减损教育效果。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特色化、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1]趋势不断推进,必然要求人们从根本上突破受教育者客体存在的窘境而肯定其主体身份。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通过融通教育双方的认识差异,有效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增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理解,达成双方认识的共知性,使之主动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需要。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映照话语主体的利益诉求,满足人的存在需求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社会实践中的人是作为对象性存在而出现并参与社会实践的。然而,人不是外在于环境的被动存在,他总是以自己对外在环境的理解来作出相应的思维判断、引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作为处在特定利益关系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信息的人,其对教育信息的发送、接收、评价与实效反馈必定和其正常的利益诉求产生关联。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符合话语主体的基本利益诉求,否则就不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际作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必须与话语主体正常的利益诉求发生全面关系,从对象性的活动、关系和成果中把握话语主体的现实需要并评价其存在意义,才能在对象世界中真正体现话语主体的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设计、目标指向与现实表达必须以其所承载的教育信息为根本立足点,以话语主体正常的利益诉求为基本出发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通过话语主体所能接受、理解并产生共鸣的话语形式,实现话语主体合理的主观诉求、客观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核心目标的有机衔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实现的最佳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观照主体所处的时代境遇,指向人的生命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身需求促使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并使之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工具。语言的具体运用、表达与特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密切相关,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发展性。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体都面临着社会深层次调整、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各种需求与国际接轨、科学技术能力逐步增强的时代环境,并且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向、移入的教育内容多元、教育效果反馈手段多层次以及网络时代教育方式的潜隐性,这样的时空境遇必然会造成个体价值判断上的种种疑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结合这种“现在”的时代境遇,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当下内涵”,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言品质和操作方式,有效区分话语实效中的正价值和负价值,筑实人们话语实践中关于价值判断的分辨力、选择力和控制力,进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实效。但由于历史上发展落后的原因,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西强我弱”的话语态势依然长期存在,我们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社会主义价值的主导性地位,并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中切实防止三种错误倾向:一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国际化而忽视其必须持有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本性,使个体坠入西方国家编织的“普世价值”西方化罗网中;二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中华民族特性而不加分辨地拒斥一切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文明成就,使个体成为闭关自守的“独行客”;三是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单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技术理性而忽略人文关怀,把话语主体塑造成缺少批判性思维、盲目接受话语信息的“单向度个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有效把握社会实践中的思想主阵地;同时又要注重话语主体的人生发展,体现并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指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要求与实践功能在于满足主体劳动能力、知识技能、思想品质、人际关系的发展以及话语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由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是在中国社会深刻转型、多种社会思潮综合交织、人民群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进行的,其价值实现唯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才能真正观照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人的现实存在。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要明确党性和人民性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党性(或阶级性)原则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按照哪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表达、反映哪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愿、为实现哪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都代表着特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关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蕴含的意义形式必然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诉求。因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党性原则的实质就是维护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代表的政治利益。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明确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这种阶级属性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与形式服从并服务于无产阶级整体利益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人民性原则是指话语的内容、实践和目的必须切实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产党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并且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4]的执政思想以及“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5]的人民观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人民性的实践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契合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6]观念,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当前,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果片面强调党性原则,就会使得部分群众远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视野,无法全面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这显然违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人民性原则;而如果只注重人民性的发挥,又容易造成群众思想的“泛化”,遗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旨功能。故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合理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群体合力。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考量坚持人本与物本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考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目标、运用实践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价值评价与反馈,用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效益。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作用发挥是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统一,精神性作用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物质性作用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外在保障。同样,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考量中也必须兼顾人的精神性作用和物质性作用的发挥,注重人本考量与物本考量的双向结合,实现人的内在动力与外在保障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人本考量就是把激发话语主体的内在动力、引导人成为“自立(能力)、自主(意志)、自律(素质)和自由(个性)性质的个人”[6]、突出人的自我内在动力发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考量的关键指标。显然,人本考量以满足话语主体生命存在和生活质量提高为前提、以话语主体的自我提升为根本指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物本考量则是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人的物质利益实现中所发挥作用的效力大小和实现的程度优劣。物质利益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的根本保障,表达并服务于话语主体的物质利益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赢得社会赞同的价值基础,一旦动摇了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失去广大群众的信服和支持。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考量必须高度关注话语主体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坚持人本和物本的双向结合,切实避免使人成为只有精神需求却没有物质需求、脱离人类实际生活的外在理念——“神”。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由人民宗旨—人民标准—代表人民—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的人本与物本相结合的发展路径。这种发展路径印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宗旨意识,突出了我国各项发展中人本与物本的有机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导向,也促使“走进人的生活世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实践的基本趋向。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目标体现人的目的性与工具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协调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目标就是在引领受教育者思想发展过程中实现人与社会的协同,并不断趋近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标首先要体现人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个体“我”的存在与他人、他物乃至整个世界密切相关,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7],每一个体都是其他社会目的得以实现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向话语主体表达其“现在”的首要特征是对象性存在,而集体主义是维持主体对象性存在的基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漠视或背离话语主体的工具性存在,人就成为脱离社会关系的自私自利的“非人”而失去社会存在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话语主体是追求真善美、实现自我完善、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的个体或群体,而人的价值取向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目的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标所包含的自我价值就是充分肯定个人维护个体利益、满足自身需要,并把促进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要求理解为人之为人的正当权利和社会存在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标所包含的社会价值是使话语主体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互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个体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其利益实现所涉及到的他人和社会负责,要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个体的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这就是说,我们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标中必须抓住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属性,既要明确集体主义这一工具性原则,避免单纯的个人利益至上,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现象的泛滥;又要契合人的发展要求,关切人的利益需要,避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超理想主义现象来干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衔接。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话语思想政治教育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