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自主共探”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2015-05-21张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张进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我校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自主共探”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自主;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指导思想:先学后探,以学定教;“问题”引领,自主共探。实现:以生为本,面向全体;自主学习,动态生成;优化过程,简洁高效。

一、操作流程:

课前自主学习:以旧导新,促进迁移,问题引领,同化新知 尝试练习,检验效果

课中共同探究:动态生成,共探新知,共探问题,合作探究 建构内化,发现规律,运用新知,有效训练,回顾反思,共探升华

课后自主训练:课内共同探究,课外自主发展

二、注意的问题:

(一)课前自主学习。

1.以“旧”导“新”,促进迁移,在自主学习中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践行新知不新,以练学新,为建立新的认知体系做铺垫。

2.“问题”引领,同化新知,在自主学习中积累认识新知的经验。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课前自主学习的“问题”由老师提供,主要围绕(1)新知的起点;(2)新知的重点、难点、疑点;(3)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首先认真仔细阅读所学习的内容,特别是“主题图”(案例)。

践行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

3.尝试练习,检验效果,在自主学习中提出学习新知的困惑。

通过尝试练习,让学生明确三点:(1)知道了哪些?(2)有哪些困惑?(3)激须解决的“困惑”是什么?

践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主要。

课前自主学习的相关资料最好以“慕课”的形式呈现。

(二)课中共同探究。

1.动态生成“共探”问题。

(1)了解学生课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还有哪些困惑?

(3)激须共同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践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结合。

2.“共探”问题合作交流。

“共探”问题要是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动态生成“问题”为载体,合作“共探”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合作学习有效,探究学习有价值,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的及时性与多元化,不断调动学生。

践行合作“共探”有效,探究学习有价值。

3.建构内化发现“规律”。

在自主共探中发现规律,建立新的认知体系,进一步积累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活动经验。

践行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揭示规律,交给方法。

4、运用新知有效训练。

在训练中把“自主·共探”引向深入,形成技能、技巧。训练三层次:

(1)运用新知,解决问题。通过巩固训练,强化新的认知体系的建立,感受数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

(2)瞻前顾后,适当整合。与前面知识进行适当整合,让所学习的知识横成块,竖成线。

(3)适度拓展,深化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做一些准备,深化学生的发展

践行训练建构,常练常新。

5.回顾反思“共探”升华。

(1)有哪些收获?

(2)个别还有哪些困惑?

(3)学习本知识有什么价值?

践行“自主·共探”学习方式的价值。

(三)课后自主训练。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课内重“共探”,课外重“发展”。训练内容少而精,重在启迪思考。

践行课内共同探究,课外自主发展。

三、教学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评析(案例略)

评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课内重“共探”,课外重“发展”。

历时两个多月的教科研月活动已顺利地落下帷幕,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优化教学模式,创建优质课堂”不会停止。我们将以我们初步形成的“自主共探”模式继续进行探究,不断改进,力求为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服务。尽量在高效课堂上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当然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可能是曲折的。但我相信它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次,大而化之的大段大段的讲授式教学没有了,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语段拆的四分五裂的内容分析式教学方式也很少了,“先给画苹果的方法,再让学生画苹果”的先教后学式的教学更少了。教师在“导”什么?如何“导”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上下功夫。教学中引导性问题设计得精当。一些课堂中,教师都能细心揣摩,问在关键处、问在有用时、问在学生思维的“岔路口”、问出“知识的火花”,问出 “源源流淌的话语来(活水来)”,问出“无限的回味来”,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坚实地走出了教室。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预设上已有一定的潜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十分的厚重。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也许学生甚至我自己都养成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比如说,进入课堂后开始导入引出主题,板书课题,我常常让他们把课题郎读三遍,以至于当某一天我要求他们读题两遍时很多学生还是习惯性的将第三遍脱口而出。这无疑是在给我敲警钟,这样的课堂在我有时候看来也很无趣,就像小时候玩过的跳棋,我在刚开始的时候总有固定的套路,久而久之我很难保证我的学生不会感到乏味。当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适当的改变我的教学思路,例如,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们常常是利用开火车的方式方法来检查或者说让学生再对该课的生字加以巩固,一到这个环节他们自然而然知道要干嘛很难提起兴趣,在有一天的教学中我换了个“埋地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充分的和我互动,玩的开心,生字掌握的也比平常要扎实,这是我从课后的听写中得出的结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