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开放性教学

2015-05-21高松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政治探究

高松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理论说教为主,使思想政治课在教师空洞的乏味的纯理论的说教中慢慢地与现实脱节,与学生脱节,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了,因而失去了这门学科本该应有的活力。因此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的四个必修模块的每单元都安排一节综合探究课,其目的是使《思想政治》这门课更贴近生活,对学生参加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更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在通过单元理论学习之后,为学生能力提高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也为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很好的方式。综合探究课作为单元的总结和延伸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探究中生成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情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探究性课题的选题一般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如: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有序与无序的参与政治生活;怎样看待文化竞争力;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等等。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这些综合探究贴近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同时通过学生的实际探究,使他们走出课堂,亲自去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等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实践能力。因而,在设计活动时应突出探究活动的实践性特点,使综合探究成为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课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

由于高中生所具备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比较薄弱,我们不可能期待每位学生都能取得很大的探究成果,教师在进行探究引导时,更应关注的是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小组的划分,到组员的分工合作,以及探究途径的指导,探究方法的应用等,教师应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探究的过程上,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民主意识及科学意识。教师不能只等待学生的探究结果,而应主动参与整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这也正是新课程目标所提出的“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的能力要求。

综合探究是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基础上的主动探究,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探究,只有保证学生探究的主体性地位,才能使他们的能力、觉悟得到提高。为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师生平等的探究氛围,鼓励每位学生大胆探究。其次在布置任务时,要给学生以信心,在成绩评定时,重视过程性和参与性,并把它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课程《思想政治》有四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都设有四个单元。每一单元,都设综合探究一节,每单元的课与综合探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理论课为综合探究提供理论基础。综合探究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行为引导, 如:《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它既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时代精神的精华三课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上述理论的能力提升。 与旧教材纯粹的理论教学不同,新课程设置综合探究课,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使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更为密切即贴近生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且通过综合探究,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应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得以有机会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中提出的“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的能力目标和思想政治课教书育人的目的。

综合探究应该面对全体学生,不能变成少数尖子生的活动,教师在划分探究小组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好、中、差搭配,并且明确每位学生的具体分工,注意了解每位学生探究的进度,在成果展示时,注意给每位学生机会,每学期尽量保证给每位学生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这也是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的体现。综合探究活动从选题到探究都是十分开放的研究活动,它不能局限于某个固定的结论,教师要有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不同的观点和成果。甚至应该鼓励不同的观点争论,如在“讲求效率与维护公平”开展正反方辩论。教师要乐于分享不同的观点, 并能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变通”与“重组”也要因教师、学生、学情、教学所处的时事热点、周边实际情况等灵活运用或试着改变“变通”与“重组”方式,不能古板地搬套;也不是所有综合探究活动课都有“变通”与“重组”的必要,教师要善于比较、鉴别。策略实施中要注意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就关系到活动的人员分组分工、时间约定、信息反馈、鼓励与评价等许多问题,所以事先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尽量估计得充分些,行动得周密些,以减少失误,少走弯路;综合探究活动不应拘泥于教材规定的时间和内容,最好形成一个活动系列全,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即使教材中没有“活动”安排,教师也可适当布置一些简便易行的活动任务,活动的内容甚至可以冲出学科的范围,以使学生的活动状态能持续进行并不断得到刺激、强化,给学生提供一个最好的内化契机。否则,学生获得的东西将是分散和零碎的,缺乏系统性。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体验和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不断生成,发展,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活动中相得益彰,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在活动中得到和谐地全面成长,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实践探究活动开设的初衷和最终目标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