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

2015-05-21马晓旭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准歌唱技巧

马晓旭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小提琴或钢琴对你算得了什么呢?你的喉咙就是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音色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的音色都要美。”那么,怎样很好的发挥学生自身歌唱乐器的魅力呢?我认为要做到一下几点:首先要重视歌唱教学。二、要“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三、努力“提高学生歌唱能力”。

【关键词】兴趣;音准;歌唱;技巧;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唱歌教学就是发展学生审美素质、促进社会交往、提升未来艺术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唱歌教学能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注意解决以下几点。

一、首先作为音乐教师要重视歌唱教学

歌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却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因为很少有教师真正地去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把这首歌曲唱准确了?或者他们的演唱水平是否提高了?其实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每个音乐教师都能做到,重要的是使学生充分享受自身的“乐器”所带来的愉悦感。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

二、歌唱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歌唱教学任务的关键。

1. 教师的精心范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应用,教师的范唱逐步被多媒体课件所替代,在课堂上我们听到老师们的歌声和琴声越来越少了,学生也因此失去了模仿老师范唱的最佳机会。

2.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介入不仅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

三、启发学生“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呢?首先进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把音高唱准节奏唱稳这是学生唱好歌曲的前提,没有这个作为保障,其他的都无从谈起。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训练音准和节奏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音准能力和节奏感,演唱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入提高。歌唱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歌唱技巧,另一方面是歌曲的艺术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歌要“声情并茂”,说起来容易可要真正做到那就要下一番功夫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声”和“情”的关系,“声”是指在演唱中怎样用气、发声及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当然在歌唱中“情”是首要的,以情带声,即声音为“情”服务,所以情和声是辨证的统一,缺一不可。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音乐公开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发声,如何发自内心演唱的教学环节基本都被忽略了,也有些教师能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并做以适当的艺术处理,但是如果遇到学生由于情绪高涨而大声喊唱歌曲的时候,也是一筹莫展,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激发学生的“情”,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的“声”,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唱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那么,如何在歌唱中提高学生的“声”激发学生的“情”做到“声情并茂”呢?我认为:

1.歌唱声音方面。

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独唱、合唱等多种形式的美妙歌声,让他们去感受声音的美、歌唱的技巧。那么如何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呢?小学生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较娇嫩,因此先让他们用轻声唱法学歌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首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给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发声理念,教给他们正确的唱歌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方法,然后结合歌曲进行发声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改变学生“白、挤、卡”的错误演唱习惯,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稚嫩的嗓音,也逐步提高了他们的演唱技巧,使歌声向自然、明亮、和谐的正确方向发展。

2.歌唱情感方面。

在平时的歌唱教学中,老师为学生的歌声不动听而气馁,尽管老师们“苦口婆心”地诱导着:要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唱,看看谁的表情最好?可学生的歌声仍然那样平淡,没有感情没有韵味,教学效果只是停留在浮浅的表面而无法再深入下去,我想,一首歌曲如果总是用相同的力度或者没有强弱对比的方式演唱,学生们势必会对唱歌产生麻木心理,因为他们没有从歌唱中获得愉悦感,又何谈用美妙的声音有感情的去诠释歌呢?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与大家共同商榷:

(1)运用情感交流法,引起情感共鸣。

首先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实现情感体验的先决条件。也就是通过一些恰当的手段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我们经常使用以“情”导入,即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感情的启悟,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充分揭示给学生。另外音乐教师还必须深入挖掘歌曲内涵,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领悟旋律内在的意境,唱出旋律的高低起伏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富有传情达意的效果。

(2)朗读歌词法,激发学生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音乐诗。只有通过反复颂读,才能细细揣摩,领悟作者真正的意图, 了解整首歌曲所表达的音乐内容与音乐思想,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和理解。如:演唱《祖国像妈妈一样》这首歌曲,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带领他们饱含深情的朗诵歌词,通过自己感情上的体验去把握歌词的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然后再配上歌曲旋律反复练习,初步体会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

(3)运用旋律认知法,多听旋律感受其细腻及表现力。

人们说话时的语气有很多种,而歌曲中的旋律也是具有起伏高低、千变万化的特点,因而有着细腻表现力的旋律线就能较准确地刻画出音乐形象,从而引导人淋漓尽致地去表现歌曲的情感。因此,让学生了解旋律的起伏变化,鼓励学生画出歌曲高低起伏的旋律线,也是一条学唱歌曲的好方法,比如音高时要唱的强,音低时要唱的弱,音阶上行时声音要感觉逐渐加强,音阶下行时声音则逐渐变弱,这样在细节上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中音的高与低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也就能较轻松地唱出旋律的起伏变化来了。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我们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起演唱的自信心,以乐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把“情”与“声”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声情并茂”,使歌声来自学生的心灵,同时他们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着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和美的熏陶。校园里美妙动听的歌声才会涓涓流出,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为将来继续歌唱学习打良好的下基础、埋下伏笔。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准歌唱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指正要有技巧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