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动脉采血疼痛的观察

2015-05-21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涂敷乳膏利多卡因

赵 艾

0 前言

在临床工作中,血气分析已成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疾病的协助诊断、制定治疗措施、观察病情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动脉穿刺与静脉穿刺比较具有穿刺位置深、难度高,疼痛刺激强烈的特点,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操作过程中明显的疼痛往往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扭动肢体常造成穿刺失败,给患者带来痛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具有使用方便,无皮肤刺激性,可用于皮肤及粘膜发挥镇痛作用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镇痛。本研究随机选择了90例拟行动脉采血患者,穿刺前涂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其对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拟行动脉采血患者,年龄18~55岁,男46例,女44例。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神清语明,无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描述障碍、精神异常,能积极配合护理操作及临床观察。本次临床观察统一选取桡动脉穿刺采血。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前用药 治疗组于穿刺前60 min在穿刺部位涂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外敷凡士林,同时覆盖防水敷料防止药液挥发。涂敷范围为拟定穿刺点为圆心,直径3 cm范围内,厚度2 mm。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63466。行穿刺前统一以75%乙醇去乳膏,常规皮肤消毒后行穿刺操作。

1.3 疼痛评分及镇痛效果 采用数字评分法(VAS)[1]评估疼痛程度,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表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应给予临床处置;7~10表示疼痛剧烈或难忍。本组观察的患者中1分为显效,2~3分为有效,4~6分为无效。

1.4 穿刺操作 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不成功或患者拒绝的则放弃继续操作视为穿刺失败。

1.5 不良反应 操作后观察6 h内有无皮肤潮红、红斑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6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涂敷药物后镇痛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涂药后镇痛效果(例)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60 min后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达97.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涂药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1±0.4)、(1.9±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失败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失败率比较(例)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避免了穿刺疼痛引起的肢体扭动,能很好地配合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4 药物涂敷后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仅有2例出现皮肤潮红,均未见明显红斑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动脉采血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但是由于动脉与静脉相比位置较深,而且具有搏动性等特点,使动脉穿刺难度增加,操作过程容易造成更大的疼痛刺激。常常因为患者不能很好的耐受而造成二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反复穿刺后以失败告终。随着现代护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已逐渐成为当代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局部麻醉药制剂,其主要的成分为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二者均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能够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过程中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膜,从而产生局部麻醉达到镇痛作用[2]。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局部涂敷,可使其在皮肤基本的渗透作用下使皮肤浅表血管的血管平滑肌扩张,同时作用于皮下及浅表组织的神经细胞,使其敏感度降低,以降低神经末梢处痛觉感受器的疼痛兴奋度,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3-4]。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穿透力强,能够渗透完整皮肤,作用起效快,无局部刺激,并且局部用药剂量小,对患者全身无影响[5]。

阮蒙蒙等[6]研究显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用药60 min后可获得最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中采用用药后1 h行动脉穿刺,以期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本研究中考虑到行乳膏外敷可能造成消毒不完善,因此在穿刺前进一步增加了75%乙醇进行脱脂处理,完善无菌操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复方利多卡因涂覆后,达到了良好的局部镇痛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达到97.7%。患者的VAS评分为1.1±0.4,基本处于无痛和轻微疼痛状态,患者耐受性更好,更易于配合操作过程。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以减轻操作者和患者双方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此外,研究中有2例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患者在穿刺前出现轻微皮肤发红,但不伴有红斑和瘙痒等表现,这可能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渗透皮肤引起局部皮肤血管扩张有关,属于使用局部麻醉药的正常生理反应。患者无不适主诉,故未予特殊处置,皮肤发红在停药6 h后逐渐消失。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7],使用方便,易于保存。因此,本研究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于动脉穿刺部位,结果显示,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显著减轻穿刺引起的疼痛,同时,减少患者因疼痛而扭动肢体导致的穿刺失败,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并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1] 赵金花,南凤秀.浅静脉注射无痛穿刺法[J].护理与临床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939-940.

[2] 蒋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无痛输液50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0,30(6):66-67.

[3] Kori K,Muratani T,Tatsumi S,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revention of agitation and throat pain after general anasethesia operation with compound lidocaine cream[J].China Pharmacy,2012,23(44):4176.

[4] 盛国荣.复方利多卡因乳裔的抗炎镇痛和抗过敏止痒的实验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3):217.

[5] 张建平,吴亿,王军霞,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1):70.

[6] 阮蒙蒙,任丽娜,成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术前套管针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6):1641-1642.

[7] 孙淑娟,顾卫平,李宏建,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师,2002,5(4):27-28.

猜你喜欢

涂敷乳膏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正交试验设计在高精度角度传感器粉末涂敷中的应用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不锈钢A-TIG焊时电弧形貌和熔宽熔深研究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涂敷辊的修磨工艺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