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不同种植密度蕲艾中桉油精的含量比较

2015-05-21朱祥松王伟华鄂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湖北鄂州436000湖北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蕲春435300

中国药房 2015年24期
关键词:艾叶正己烷挥发油

朱祥松,王伟华(1.鄂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湖北 鄂州 436000;.湖北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蕲春 435300)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能[1]。艾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本草“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现代研究证明,蕲艾与普通艾叶相比,在挥发油、鞣酸、燃烧热值与醇溶性浸出物、微量元素含量方面均有明显优势[2],彰显了蕲艾药材的道地性。挥发油为艾叶的重要化学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3]。桉油精是蕲艾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因此,笔者以桉油精含量为指标,利用气相色谱(GC)法考察了蕲春县拟建蕲艾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简称GAP)基地中不同种植密度对蕲艾桉油精含量的影响,以为规范蕲艾种植,保证蕲艾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提供参考。

1 材料

6890N型GC仪,包括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SGD-300型氮氢空发生器(北京东方精华苑科技有限公司);BS210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桉油精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88-201004);5种不同种植密度的蕲艾15批(在同一GAP试验基地,以分株繁殖方式分别按行距10 cm×20 cm、20 cm×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60 cm种植五块试验区,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于2013年6月12日端午节中午,每一块试验区均匀采样,阴干密封保存),经鄂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肖文芳主任中药师鉴定为菊科植物艾A.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正己烷为色谱纯,环己酮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毛细管柱(30 m×0.32mm,0.25 μm);起始温度:50℃,以4℃/min升至75℃,保持15min,以10℃/min升至22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速:0.6ml/min;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内标溶液 称取环己酮适量,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2.84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

2.2.2 对照品溶液 称取桉油精对照品适量,加正己烷溶解制成质量浓度为2.102mg/ml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2ml及内标溶液1ml,置于5ml量瓶中,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2.3 供试品溶液 将艾叶剪碎,精密称取5 g,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连接装置,精密吸取正己烷2ml,置于挥发油提取管中,加热回流4 h,放冷,分取正己烷提取液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2ml,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2.4 阴性样品溶液 精密量取内标溶液1ml,置于5ml量瓶中,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系统适应性试验

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样品溶液各1μl,注入GC仪中,按“2.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结果,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保留时间处有相应吸收峰,桉油精及内标物峰分离度>1.5,阴性样品无干扰;理论板数按桉油精峰计>3000。色谱见图1。

图1 气相色谱图A.对照品;B.供试品;C.阴性样品;1.桉油精;2.环己酮Fig 1 GC chromatogramsA.reference substance;B.test sample;C.negative sample;1.eucalyptol;2.cyclohexanone

2.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0、1.5、2.0、2.5、3.0ml,置于5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0ml,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1μl,记录峰面积。以对照品质量浓度(x,mg/ml)为横坐标、对照品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y)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y=3.9725x+0.0121(r=0.9999)。结果表明,桉油精质量浓度在0.4204~1.2612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适量,连续重复进样6次,每次1μl,计算对照品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结果,RSD为0.07%(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种植密度为30 cm×40 cm)溶液适量,室温放置,分别于放置0、2、4、6、8、12、24h时进样1μl,依“2.1”项下方法测定,计算桉油精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结果,RSD为0.55%(n=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24h内稳定性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取种植密度为30 cm×40 cm的蕲艾样品6份,按“2.2.3”项下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依“2.1”项下方法测定,计算桉油精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结果,RSD为0.92%(n=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种植密度为30 cm×40 cm的蕲艾样品6份,每份约2.5 g,分别精密加入“2.2.2”项下对照品贮备液2ml,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1μl,依“2.1”项下方法测定桉油精含量,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详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Tab 1 Result of recovery tests(n=6)

2.9 样品含量测定

取不同种植密度的蕲艾样品各适量,平行3份,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依“2.1”项下方法测定,计算每种种植密度蕲艾的桉油精平均含量,结果详见表2。

表2 不同种植密度蕲艾中桉油精含量的测定结果Tab 2 Result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eucalyptol in A.argyi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3 讨论

艾叶药理作用及应用较广泛[4-5],而艾蒿的近缘种较多,药材来源复杂,被作为艾叶使用的混伪品较多[6]。蕲艾为艾叶的优质道地药材,其整体质量稳定[7]。目前,关于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期、不同年份等影响因素下艾叶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有文献报道[8-9],而尚未见对于蕲艾GAP基地中种植密度对蕲艾桉油精含量影响的报道。故本文通过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蕲艾中桉油精的含量变化,旨在为规范种植优质蕲艾药材提供参考。

3.1 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

蕲艾中挥发油含量在端午节前后若干天达到最高峰[11],因此该试验选择采样时间为端午节。本研究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1]中挥发油测定法中装置提取蕲艾挥发油,比较了1、2、3、4、5、6h的提取效果,结果4 h即可提取完全,故选择提取时间为4 h。蕲艾挥发油中成分复杂,色谱峰多不易分离,本文采用了程序升温的方法,在此色谱条件下分离效果可满足系统适用性要求。

3.2 最佳种植密度的选择

本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蕲春拟建蕲艾GAP基地中,相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下,蕲艾种植密度在行距30 cm×40 cm以上时,桉油精的含量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行距过小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生长环境的养分吸收有关[10]。考虑到种植基地单位面积蕲艾产量的因素,笔者建议蕲艾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30 cm×40 cm。

综上所述,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蕲艾中桉油精含量的测定。通过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蕲艾中桉油精的含量变化,可为规范种植优质蕲艾药材提供参考。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2-83、附录63.

[2]刘巍,刘萍,刘薇芝,等.蕲艾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师,2011,14(10):1531.

[3]李冬梅,张新春,尹晓飞.β-环糊精包合艾叶挥发油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6):519.

[4]白静,胡雷,张丽,等.艾叶发酵物治疗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J].医药导报,2014,33(11):1438.

[5]熊振芳,邢彩珍,胡慧,等.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7):1609.

[6]李恩波,孙稚颖.艾叶及其常见混伪品的分子鉴定[J].中国药房,2013,24(43):4037.

[7]卢化,张义生,黎强,等.薪艾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药房,2015,26(9):1255.

[8]梁欢,卢金清,戴艺,等.HS-SPME-GC-MS结合化学计量法对不同产地艾叶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8):85.

[9]靳然,于密密,赵百孝,等.不同年份蕲艾叶及不同比例艾绒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5):389.

[10]郭兰萍,张燕,朱寿东,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10年:成果、问题与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143.

猜你喜欢

艾叶正己烷挥发油
下期要目
端午佳节话艾叶
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含量的测定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艾叶中7种成分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基于传感器的正己烷检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艾叶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