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教学体会

2015-05-20陈世平刘长付杨晓峰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陈世平 刘长付 杨晓峰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要使课堂在不断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中进行,同时还要将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机地渗透于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以及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条件或氛围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进,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本文以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为例讨论了笔者的一些相关教学体会。

关键词:激起思维;精心设问;问题生活化;问题程序化;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3-0030-3

中学物理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应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理念和核心思想是要求教师逐步实现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实现由“教知识”走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转变;实现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转向勤奋主动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创设相关的物理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机会,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创造条件。下面结合“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教学,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

1 精心设问,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

设问首先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或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例、问题出发,逐渐深入到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如果一上来就进行枯燥理论的讲解,学生可能会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以至对后面的学习越来越丧失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对后面的知识,他们就会有越来越强的求知欲,在学习中一旦有所领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而精心设问就是达到这种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1 问题生活化

所谓问题生活化,就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要求、目的转变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的知识,陶冶真正的情操。在生活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许多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请思考下列现象:

1)骑自行车时,先用力蹬一会,然后停止用力蹬,车还在向前运动……

2)踢出去的足球,它能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

3)关闭发动机的汽车,它还能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提问:最终它们都停下来了吗?原因是什么?

然后由同学们思考、讨论并回答。

再如学习“惯性”时,笔者设计了下列问题:

1)毛巾上面粘有尘土,你不用水洗能除去上面的尘土吗?

2)为什么相扑运动员胖,而体操运动员瘦?

3)乒乓球为何能快速实现抽杀,而铅球则不成?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回答。

显然,类似的提问是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学习时的理解和接受。

1.2 问题程序化

问题程序化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的行为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并通过训练物理思维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例如,下面是笔者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教学片断。

教师先演示:

a.一辆有轮子的小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b.若将该小车轮子朝上静止倒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提问①:能否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所看到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说明理由。

提问②:a与b的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提问③:如果将小车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c:将该小车轮子朝下静止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提问④:如果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⑤: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无限长,大家想一想,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么样呢?

提问⑥: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显然,这样有序的提问效果较好。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一步步地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从而得出相关结论,这就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问题程序化”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教师自己把结论说出来效果更好,因为采用“问题程序化”进行提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具有说服力。

2 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要“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倾诉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合作与交流,就是在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之中的多向参与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学角色的转变。对于这种学习模式,笔者在教学中也做过很多尝试。

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先给学生提供两把弹簧秤、细绳等,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提出牛顿第三定律。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大小、方向等方面的结论。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规律的能力。

学习了牛顿第三定律后,笔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木箱,并对木箱施加一个水平拉力(木箱仍静止)。然后提问:地球、木箱之间存在多少对相互作用力?由同学们思考,分组交流讨论,并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事先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结成“捆绑式”学习共同体。这样,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不自觉地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形成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验、感悟,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推测和解释,在思维碰撞中,知识信息量会几倍、几十倍地增长。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都将大大增强,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获得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得教学改革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在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要使课堂在不断的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中进行。同时,还要将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机地渗透于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物理课的学习,体会物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会物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物理与技术发展对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影响。在学习一些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地认识世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敢于批判和创新的科学品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对此我们还要加强学习,也要不断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具体方法,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善于思考的、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秀中学生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章利涛.探索有效教学过程 落实科学方法教育[J].物理教学探讨,2012,(11):12.

[2]谢荣辉.牛顿第三定律探究式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2,(5):25.

[3]秦建国.试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J].信息教研周刊,2012,(9):113.

[4]贾茹.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小学教育:下半月,2010,(4):100.

[5]黄凤英.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J].新华教育导刊,2011,(10):5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杨帆.新课改背景下“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78.

(栏目编辑 李富强)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