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结构现状分析

2015-05-19阳静且亚玲徐剑汤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叙永县泸州市公共卫生

阳静,且亚玲,徐剑,汤艳

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结构现状分析

阳静,且亚玲,徐剑1,汤艳

(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1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目的:了解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结构现状,为建立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市普查的方法,应用问卷对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编人数266人、占84.98%;以初级职称(69.82%)与中级职称(25.68%)为主,叙永县无高级职称人员;除江阳区与龙马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外,其余地区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江阳区、纳溪区和叙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岁以上的人员比例分别为52.43%、52.78%、85.96%,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岁以下人员占50.00%;泸州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均以本科(37.28%)、大专(41.94%)为主;专业以预防医学(20.43%)和临床医学专业(24.73%)为主,检验专业、其他医学专业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员比例分别为15.77%、13.98%、7.53%。结论: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不足,缺乏高职称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高等学历人才匮乏,专业结构单一,个别县或区情况较严重。

泸州市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曰人力结构曰现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是公共卫生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全国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人力数量配置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质量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丰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对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整体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1]。故本文对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结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工作人员。

1.2 调查方法

统一设计调查表格(调查内容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分别由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人负责填写,各县区收集后统一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人员编制

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编制数313人,实际在职人数279人,在编人数266人、占84.98%,空闲编制数为47,占15.02%。

2.2 职称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中,高级职称占4.50%,中级职称占25.68%,初级职称占69.82%,其中叙永县无高级职称人员(表1)。2.3性别

表1 2013年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职称构成(n(%))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中男性有155人、占55.56%,女性有124人、占44.44%。从各区县具体数据来看,纳溪区、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泸县女性所占比例低于男性,尤其是叙永县女性仅占30.95%;江阳区和龙马潭区女性所占比例比男性大,分别为52.63%和63.64%(表2)。

表2 2013年泸州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性别构成(n(%))

2.4 年龄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中,江阳区、纳溪区和叙永县40岁以上人员比例较大,分别占52.43%、52.78%、85.96%。龙马潭区、合江县和泸县35岁以下人员较多,分别占42.31%、38.89%、50.00%(表3)。

2.5 学历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中学历以本科、大专为主,分别占37.28%、41.94%,合江县有1名研究生。叙永县预防疾病控制中心人员中本科所占比例较少,为9.52%(表4)。

2.6 专业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中,所学专业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分别占总数的20.43%和24.73%。检验专业、其他医学专业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员比例偏低,分别为15.77%、13.98%、7.53%(表5)。

表3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年龄构成(n(%))

表4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历构成(n(%))

表5 2013年泸州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构成(n(%))

3 讨论

3.1 人员编制

本次调查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数有313人,其所在地覆盖总人口为503.01万。按总人口计算,全市平均每万人口仅配备了0.6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根据2011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应按1.0~1.2/万人配备[2]。泸州市预防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总数严重不足。

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职人数279人,在编266人,存在13名在职不在编的招聘人员,空闲编制数为47,占总编制的15.02%。根据分析,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空闲编制现象,引起原因:①泸州市政府规定为了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意留下一定数量的编制数,在遇到诸如传染病暴发等重大疾病预防事件时能及时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能保证在日常工作中,现有人员可以满足机构工作需要的情况下,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②缺乏明确有效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未对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在人才引进方面落后于现实的要求。然而,依据国家标准要求,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不足以完成目前疾病预防工作任务,如果这种情况下在对于起缓冲作用的空闲编制的数量制定上存在任意性的话,空闲编制数量过大就会限制人员数量,无疑会加大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工作压力,甚至导致一些机构为完成工作任务而编外聘任疾病预防人员,使机构进入“超编”与“缺人”共存的悖论[3]。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配置标准以及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方面要制定全省统一的人员编制标准。不同县区应依据当地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合理制定空闲编制的数量依据的标准规范,以使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均衡协调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应确保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适宜投入以及投入的稳定性和投入有效性;每年有计划的招收人才,改善现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工作条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确保留住人才才能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纵向、横向的疾病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的互动、交流、互补,搭建全方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的网络体系[4]。

3.2 职称

泸州市2013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分别占4.50%、25.68%、69.82%。以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为主,初级职称所占比例较大。从泸州市整体情况来分析,高级和中级职称占30.18%。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比为1∶5.7∶15.5,与卫生部《2000年预防保健战略目标》[5]中规定的最佳结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比例应为1∶5∶12相比,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职称结构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较高。职称在理论上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能从一定水平上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虽然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之比较合理,但是中高级人员数量却不足,其中叙永县无高级职称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少,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大,导致大部分专业人员忙于日常工作,缺乏科学研究与研究成果,更缺乏“一锤定音”的领军人物,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往往出现处置水平不高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在职称评定中应该依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构成情况,打破职称晋升的指标分配,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套所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平等竞争的体系,无名额限制的考核晋升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6];严格执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准入制度,合理制定关于职称比例的规定;建立长期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计划以及定期业务考核工作,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队伍,满足人员自身发展需求,满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前业务需求,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需求[1]。

3.3 性别

从分析的具体数据看,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性别比例存在不合理之处,纳溪区、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泸县男性比例普遍大于女性,尤其是叙永县比较严重,女性所占比例只有30.95%;而在龙马潭区与江阳区女性所占比例比男性大,占63.64%、52.63%。根据泸州市区县的分布推断,形成的性别构成差异主要是因为纳溪县、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与泸县所处地区偏离市区,周围环境相对艰苦,日常工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引进人才时更偏向于更能吃苦耐劳的男性;而在江阳区与龙马潭区女性所占比例偏大,是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在泸州市城区,且所管辖区较小,基层工作量少且相对简单便捷,从而造成了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的差异。加上近几年江阳区与龙马潭区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注重于理论知识强的人员,女性考生较占优势。但是性别构成差异不应该太大,不合理的性别构成会限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期、有效以及高效的开展。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优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性别结构,使之适应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针对不同地区性别比例的失衡现象,在引进人才时,在注重理论和技能的同时,还应根据自身需要对男性或者女性人才予以适当考虑。

3.4 年龄

泸州市三区四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年龄构成存在两级现象。江阳区、纳溪区、叙永县和古蔺县50岁以上所占比例为31.38%、25.00%、21.05%、23.68%,存在老化现象。机构人员的老化将导致缺乏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相对落后;叙永县年龄结构存在老化趋势同时,年轻的专业人员匮乏,将阻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龙马潭区、合江县和泸县35岁以下年轻人所占比例较大,使得这些机构缺乏既拥有丰富经验又拥有活力中老年人员,在面对公共卫生疑难问题与关键性问题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总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大批年轻活力强的青年专业人员,更不能缺少在多年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中老年工作者。要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高速运转,年龄结构应合理,人员过度年轻化和老化都将在某种程度上束缚工作的开展[7]。各区县应该尽量调整年龄结构,缺乏干练的中老年专业人员应通过提高待遇等方法来吸引人才,缺乏年轻专业人员的机构通过校园招聘等形式吸收年轻人才;但同时也要留住经验丰富、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中老年工作者,以保证高质量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3.5 学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学历高低,将影响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占59.68%;部分县区以本科学历为主,如龙马潭区和泸县。2009年国家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历结构规定的地级标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本科学历人员占35%以上[8]。泸州市三区四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整体本科学历人员占37.68 %,达到国家标准。但是合江县、叙永县和古蔺县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低于国家标准,对于处于第一线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无论是质量还是绝对数都非常少的高学历人才,势必对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总体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1.47%,具体各区县均超过国家标准5.00%;总体中专以下人员比例占8.96%未超过国家标准15.00%[9],但是叙永县中专以下人员占16.67%超过国家标准。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历水平整体达到国家要求,但是部分县区各学历水平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且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一人,导致在专业工作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缺少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具体来看,合江县、叙永县以及古蔺县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学历中本科所占比例偏少,是由于其位处泸州市的边远地区,地方经济状况不如其他区域。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发展空间局限,而且缺乏全面系统的激励机制导致人才流失。因此建议各机构应为人员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员的能力培养和积极性的发挥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在注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身需要的前提下,积极从事人力资本投入、开发和利用,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推动单位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学生不足万人,相对于目前的需求来说远远不够,有一些专业人才供给上更是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扩大招生规模[10]。对于大专或者本科学历所占比例较多的地区,这部分人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培训前途大,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所在机构应通过进修、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研究生等方式提高这些人员的学历素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收人员时应注重学历结构,避免因人才缺乏制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发展。

3.6 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增加,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担负着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的使命。为了更好的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国各级公共卫生机构提出了一些宏观的公共卫生人才能力标准,如“会经营管理、懂公共卫生,技术过硬、作风扎实,日常公共卫生服务完成出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11]。而本次调查发现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专业以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符合我国西部地区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专业的情况,临床医学专业所占比例较高。其他专业方面,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检验专业人员比例低于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人员的比例15.00%[11]。且存在大量的非医学和卫生管理专业的人员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象,造成专业结构上的不协调。根据欧美国家经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的配置上,所需要人才专业结构包括医学、卫生管理学、法律、经济、政策、社会、统计、心理等学科[12]。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主要以医学(预防)知识为主,缺乏人文等跨学科知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建议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加强与专业院校的联系,经常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准,也可以在交流中公平选拔新兴人才,让人才引进的途径更多样化。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准入机制,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与卫生检验专业优先,为引进与留住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有人员专业不对口或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可以鼓励继续教育,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同时可以参考公安等部门的做法,保留相应的技术职业[5]。建立各地拟定人才引进计划,由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把关采取组团式招募的形式,到医学院校集中招聘,引进合适的专业人员以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招募的成效。

1.许莉莉.市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A].健康必读杂志,2011,1:423.

2.向红远,许金峰.树立人才先行理念助推疾控事业健康发展[B].国际医疗卫生导报,2012,18(1):142.

3.李振.透视中国行政系统中的“超编”与“缺人”的悖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7.

4.胡银生.重人才加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A].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4):29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2002年预防保健战略目标制定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11.

6.刘玲玲,刘学在,唐雪峰,等.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A].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12:714-742.

7.徐光健.卫生监督人力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1999,6(2):72-75.

8.高建华,黄若刚.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配置情况分析[B].卫生软科学,2012(10):857.

9.刘维莎.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B].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72.

10.李长宇.我国卫生人员结构与规模供需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27.

11.许缓.关于我国公共卫生人才核心能力的思考[A].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2):96.

12.樊立华,陈莉,李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的探讨[B].疾病控制杂志,2005,9(5): 482.

(2015-03-30收稿)

Analysis of structural status of manpower of Luzhou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the basic level

Yang Jing,Qie Yaling,Xue Jian1,Tang Yan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1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of Luzhou Longmatan Distri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al status of the staff of the institution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uzhou city for providing a reasonable foundation for establishing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 Methods: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staff structure of Luzhou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at the basic level was conducted.Results:The staff on regular payroll were altogether 266 people,only accounted for 84.96%of the authorized size.The professional titles of the technical staff were mainly junior and middle rank; Male workers were more than female workers except in Jiangyang and Longmatan districts;The ages of most workers were over 40 years in Jiangyang district.Naxie districtand Xuyong county(52.43%、52.78%and 85.96% respectively).Most personnel were graduated from regular college 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llege.The specialties were chiefly clinical and preventive medicine,Laboratory technician,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specialties were fewer.Con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personnel was not enough and senior titled specialists were short. The structure ofage is irrational.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s far from complete.

Luzhou;The institution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Human structure;Status quo

R19

A

10.3969/j.issn.1000-2669.2015.03.022

*四川省医事法制研究中心课题(YF14-Y09)

阳静(1974-),女,讲师

汤艳(1976-),女,副教授。E-mail:tangyan 200310@163.com

猜你喜欢

叙永县泸州市公共卫生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胡容祖书法作品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叙永县:以民为本服务大局 全力聚焦民生事业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浪漫采摘 七夕献爱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