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5-05-18刘越泽
刘 冠,刘越泽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刘 冠,刘越泽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了解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F-36量表对太原市5家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均分为(68.18±18.3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的退休前职业、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和体育锻炼情况5因素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情况、自理能力、居住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作为现阶段养老的主要形式,养老院的发展和建设须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家庭、政府和社会要协力从身心两方面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老年人;养老机构;SF-36量表;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据我国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7,648,705人,占全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18,831,709人,占全人口的8.87%[1]。目前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很高,养老问题进入了当今影响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之列。在现阶段国家提出的诸多养老方案当中,养老机构养老是当今经济社会条件下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除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些基本因素外,其健康状况会受到诸如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和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条件等的制约。国内利用SF-36量表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的研究并不是很多[2-3],国内研究表明该量表对老年人群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良好水平[4-5],国外的研究也证明了利用SF-36量表对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研究是完全可行的[6-7]。太原市地处中国中部地区,其经济实力和老龄化水平与发达城市有所不同。本文通过研究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及其与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关系,对有关部门完善养老院养老环境,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最终改善现阶段老年人养老体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太原市5家养老机构内的部分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范围涵盖太原市区以及郊区。纳入标准为:年龄大于等于60周岁,入住养老机构时间超过1个月,可以正常语言交流并愿意配合调研人员完成问卷调查的老年人。共发出130份问卷,最终获得实际有效问卷为126份。
1.2 方法
调研员经过统一的培训,以便能够很好的掌握调研方法和尺度。鉴于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等特殊情况,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老年人一般状况调查表,内容包括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生育子女数、月收入、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居住满意度、子女探望频率、平时体育锻炼情况。第二部分为国际通用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该量表共36个问题,划分为8个健康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各维度都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分值,取值范围在0~100,数值越大表明相应的领域健康状况越好。
1.3 数据处理
原始问卷收回后,将筛检出的合格问卷统一录入Excel工作表,计算得出相应的加权分值。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分值进行统计描述。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果。
2 结果
2.1 老年人一般状况分析
共收集126名老年人的有效基本状况,男性76人(占60.3%),女性50人(占39.7%),见表1。
2.2 生命质量评分
经统计得出太原市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均分为68.18分,在SF-36量表中包含的8个维度值的得分中,得分最高的是躯体疼痛(BP)78.96分,得分最低的是生理功能(PF)58.49分,见表2。
表1 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续表1 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2 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s)
表2 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s)
维度 SF-36得分生理功能(PF) 58.49 ± 30.25生理职能(RP) 64.09 ± 36.26情感职能(RE) 75.66 ± 29.64躯体疼痛(BP) 78.96 ± 21.17生命活力(VT) 68.53 ± 18.18心理健康(MH) 70.98 ± 18.84社会功能(SF) 68.25 ± 24.37总体健康(GH) 60.49 ± 21.29均分 68.18 ± 18.37
2.3 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分析
将每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均分作为因变量以老年人一般状况调查表中的因素分类作为分组变量做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2个因素当中,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退休前职业、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和体育锻炼情况5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间生命质量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退休前职业为知识分子、医疗卫生人员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要明显好于其他职业,农民的生活质量处于最低位置。对于居住意愿来说,喜欢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要比更愿意住在家里或与其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生命质量评分高。可自理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其他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满意度较高的老年人,其生命质量评分相对较高。另外,越经常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越好。
2.4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均数作为应变量,把老年人一般状况调查表中的诸因素:年龄(X1)、性别(X2)、婚姻状况(X3)、文化程度(X4)、退休前职业(X5)、生育子女数(X6)、月收入(X7)、居住意愿(X8)、自理能力(X9)、居住满意度(X10)、子女探望频率(X11)、体育锻炼(X12)作为因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法将各因素引入回归方程,引入标准为α入=0.05,剔除标准为α出=0.10。结果显示自理能力(b'=-0.308)、体育锻炼(b'=-0.318)、居住满意度(b'=-0.264)成为了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基于其相应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可以得出,太原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按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自理能力、居住满意度,见表3。
表3 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退休前职业、居住意愿、自理能力、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和体育锻炼情况5个因素的不同对比,组间生命质量评分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以上5个因素对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好坏有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程度以及居住意愿是一对相关指标,对养老机构满意度较高以及更愿意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越好[8]。
退休前职业的不同会影响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生命质量,主要体现在个人经济能力和自身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对老年人身心的影响。高学历职业背景的人比低学历职业背景的人的生命质量评分高,这可能与前者更注重平时的良好习惯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有关[9]。同时高学历职业背景的老年人比一般职业背景的老年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退休工资,而且前者中部分还属于国家公费医疗保障范畴,这使得他们可以选择住到条件和设施更好的养老机构以及享受优良的照顾服务。退休前职业为农民或普通工人等普通职业的老年人在退休后难以得到优良的福利待遇,因此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10]。这部分老年人比从事高福利待遇职业的老年人更难获得固定的养老退休金,与有固定收入的老年人相比,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分相对较低[11]。相关数据还表明退休前职业为知识分子和医务人员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职业,这与瓮学清等人的研究相吻合[12]。
3.2 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讨论
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得出的5个可以认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当中,有3个指标被选入回归方程成为了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自理能力和居住满意度。自理能力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已被国内外多位研究者证实[13-15]。老年人能否自理直接影响其对日常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自理能力对老年人整体的健康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体育锻炼情况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国内很少有文章提到。本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成为了老年人生命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经常晨练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在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16,17]。养老机构中的不少老年人,大都生活在一个密闭的圈子,有不愿意出门走动的倾向。如果平时多外出进行散步、打太极拳、老年舞蹈之类的简单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保持老年人的身体质量而且可以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和乐观稳定。
3.3 建议
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规定并投入资金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丰富老年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比如可以在养老机构推行老年大学教育来激发老年人对生活的情趣和积极性。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组织有利于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来使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健康锻炼。同时,在农村和某些县(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处于较差水平,有关部门应该重点提高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贫困老年人的帮助力度,可以采取给予生活资金补助和建立无偿爱心养老院等方式,让他们能享受到其同层次老年人中较好的生活条件。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协力完成,经过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养老方案,坚决执行并不断完善,力求在当今老龄化日趋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1]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N].中国信息报,2011-04-29(1).
[2] 尤佳恺,汤军克,丁锦春,等.上海市某区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9):1694-1696.
[3] 关维俊,庞淑兰,薛 玲,等.唐山市老年公寓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6,15(7): 653-655.
[4] 刘红波,姜又红,刘延龄.SF-36健康调查问卷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6(3): 244-246.
[5] 李 栋,徐 涛,吴多文,等.SF-36量表应用于老年一般人群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7):515-517.
[6] GITA D. MISHRA,CATHARINE R. GALE,AVAN AIHIE SAYER,et al.How useful are the SF-36 sub-scales in older people? Mokken scaling of data from the HALCyon programme[J].Qual Life Res,2011,20(7):1005-1010.
[7] V H, J M, C W, et al. The SF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Is it Suitable for use with Older Adults?[J].Age & Ageing,1995,24(2):120-125.
[8] 王 超, 韩 静,朱芝瑕,等,新疆石河子市养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农垦医学,2013,35(6):537-541.
[9] 杨金芬,兰 华.不同职业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4631-4632.
[10] 朱栋嫣,徐 波,卫平民.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C]//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635-639.
[11] 刘红波,张 曦,姜又红.SF—36问卷应用于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1):26-28.
[12] 瓮学清,郭爱民,张 洁.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6):471-473.
[13] N. KUTAY ORDU GOKKAYA,YESIM GOKCE-KUTSAL,PINAR BORMAN, et al,Pain and quality of life(QoL)in elderly:The Turkish experience[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12,55(1):357-362.
[14] 王 萍.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70-72.
[15] 尹亦清,龙理良,夏利华.不同养老模式对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4,30(6):812-814.
[16] 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8(27):1505-1507.
[17] TOSHIHIKO T, M. D B, D. Z L, et al. Physical fitness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strength training in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J].Applied Human Science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1997,(6): 257-266.
(本文编辑:张永光)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nursing homes
LIU Guan, LIU Yue-z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1,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aiyuan nursing homes.MethodsTook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elderly whose age was above 60 years old from five nursing homes by SF-36 scale.ResultsThe mean score of the life quality was(68.18 ± 18.37).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in 5 factors including the career before retirement, living will, self-care ability,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and physical exercise (P<0.05).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hysical exercise, self-care and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wer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fe quality of older people.ConclusionsAs the main form of pension nowaday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he community must pay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homes. The family,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older persons with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older people, nursing homes, SF-36 scale, life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R197.61
A
:1003-2800(2015)10-0650-05
2015-06-01
山西省养老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晋发改财金发[2013]2430号)
刘 冠(1990-),男,山西沁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刘越泽(1957-),女,山西太原人,教授,硕导,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