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宏坤:要做就做得最好
2015-05-16徐海燕
_徐海燕 裴 培 _ 王 锐
初夏的郑州,杨絮漫天。在绿城广场东南角的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我们见到了白宏坤,她带着浅浅的微笑,话语亲切随性。
就是这样一位温婉女子,把工作看成一种富有乐趣的挑战。作为水利发电工程专业的女博士,在经研院成立之初,她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综合规划室全面支撑了电力能源经济、电价研究、电网规划、科研项目等业务,成为第一批拓荒者。
一次转折 十分投入
2012年6月,国网河南经研院挂牌成立,白宏坤由省公司发展策划部选调至该院规划评审中心综合规划室担任负责人。用白宏坤的话说,此次调动可谓转行,专业跨度非常大。初入新的工作领域,挑战也迎面而来。
成稿25万字,先精简至14万字,定稿18万字,这是2013年经研院第一本蓝皮书《河南能源经济与电力发展研究年度报告》编写过程中的字数变化轨迹。与这组数字不同,一直有增无减的,是白宏坤心头沉甸甸的压力。时间紧,只有3个月;任务重,没有可参考的范本;综合规划室刚刚筹建,人员少且年轻。这意味着,她的团队刚刚起步就要跑完万里长征。
重重困难下,白宏坤带领编写团队开始了加班加点的高速运转。3个月后,当印好的蓝皮书摆在白宏坤面前,一页页掀过,那些“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工作的日子又浮现在她眼前,天道酬勤,全力付出是这份收获唯一的注解。
初战告捷,白宏坤又挑起经研院首个科研项目研发的重担。攻坚的日子里,白宏坤的心头只有一个字:干。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最终她带队完成的这个项目获得省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而她在工作中所体现的执着和坚韧,也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2014年,在经研院“感动经研”人物评选中,她以第一名的票数当选。
全速奔跑,不断跨越。3年里,白宏坤获得10项科学进步奖,出版2部论著,完成行业权威杂志论文多篇。在她的工作成绩单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研究”、“哈郑落地电价研究”等成果尤其引人注目。相关研究成果为省公司争取更好的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部分研究也成为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要学习参考文件。在她的带领下,综合规划团队作为省公司发展智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做有准备之人 打有把握之仗
来到经研院后,白宏坤最大的感受就是:“干每个活儿都像打仗一样。”
2015年4月13日,综合规划室接到编写春季电力市场报告的任务,时间为一个星期。编写报告,需对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的经济、产品产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其中很多数据需要与省公司营销、发展策划等部门对接,工作量非常大。
又是一场硬仗!打仗就该有打仗的阵势,白宏坤安排全员上阵,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序衔接。为了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白宏坤严格到近乎苛刻,细致到近于发丝。为了把好每一道关,保证每一个结论准确无误,她逐一复算着成千上万个数据。4月19日,周日下午,经过两遍复核后,白宏坤提交了报告。
紧迫的工作常常有,磨炼出白宏坤沉稳自如的气度。为了更加从容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打有准备之战,白宏坤尝试着对一些可预见的工作及早部署、及早着手。
与以往接到院里通知才着手准备不同,5月份,规划室的几名年轻人被要求在日常工作中穿插进行本年度科研成果的申报、秋季电力市场报告的准备工作,这是白宏坤“有准备之战”的一部分实践,她本人也根据国际上对今夏高温天气的预测,启动电力供需研究。
而从今年1月份就开展的电力体改动态跟踪和研究,也在深度、广度上不断拓展。“要做就做到最好,研究成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参考和支撑作用,付出也就值了。”这项研究受到省公司领导的肯定,白宏坤感到欣喜也备受鼓舞。
担得良师 做得益友
“白博士身上有一股十足的冲劲儿。”这是综合规划室成员对白宏坤的评价,白宏坤身上的认真、执着,给他们树立了一个身边的学习榜样,而她身上特有的亲和力也让团队像一个大家庭,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白宏坤坚信一条:只有自身能力过硬,才能当好领队人。她要求自己在宏观信息的把握上,一定要更宽广。为了增加信息量,她总是争取时间从手机、报纸、电视、网络浏览获取时政、经济、能源、电力等信息。有时,同事出去学习开会,回来后总会被她逮住问很多东西。在专业知识上,一定要更精准。一篇研究报告,可能涉及六七个专业,有时为了一个结论更准确些,她要认真查阅好多资料。
“在白博士的言传身教下,我们都形成惯性思维,一篇报告总要经过反复校对才递交。”与白宏坤一同参与多项研究的团队成员王江波说,“以前大家只关注核心部分内容,现在,报告里的每个字、每一章节,我们都会精益求精,丝毫不马虎。”
与这种思维一同深植于团队成员身上的是精细、严谨的工作作风。粗略算下来,综合规划室一年要做一百多份报告,平均三天一个。王江波说:“完成繁重的工作,我们需要这样的作风保障。”
对规划室成员来说,白宏坤是个可亲的师者。每位新入成员的开题报告,白宏坤必精心批改。“我想教他们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白宏坤说,初时,她通常会让他们多参与规划工作,先基础,再构建。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在大量实践的磨练中,团队中的年轻人迅速成长,在能源经济、体制改革等综合研究领域挑起了大梁,打起了头阵,团队优势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