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螺旋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肝脏囊性占位的价值

2015-05-16许学成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4期
关键词:囊性囊肿螺旋

许学成

螺旋CT及核磁共振两种影像学技术,作为临床上两种主要的诊断检查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1-4]。本次应用核磁共振与螺旋CT两种技术对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肝脏囊性占位发病时间1~16 d,平均(4.2±0.5)d;男26例,女20例;年龄22~79岁,平均(46.3±1.4)岁;肝脏转移瘤疾病15例,肝脓肿疾病12例,肝包虫囊肿疾病10例,肝脏发育性囊性病变6例,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疾病3例。观察组肝脏囊性占位发病时间1~18 d,平均(4.1±0.6)d;男27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6.2±1.5)岁;肝脏转移瘤疾病患者16例,肝脓肿疾病患者12例,肝包虫囊肿疾病患者9例,肝脏发育性囊性病变患者7例,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疾病患者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手术前均接受CT检查,采用本院现有的螺旋CT检查扫描仪,层厚水平设定在5~10 mm,间距水平设定在5~10 mm,扫描操作的范围应该从患者右侧膈顶部位置至肝脏下缘位置。如果有必要可以对局部实施增强扫描检查,扫描过程中采用100 mL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流速水平控制在2~3 mL/s,通常情况下实施肝脏动态三期增强及延迟扫描操作[5]。

1.2.2 观察组 患者手术前均接受MRI检查,采用本院现有的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扫描序列主要包括T1WI、T2WI、加压脂、T1WI增强等几项内容,扫描的具体操作范围应该与CT扫描保持一致,并根据疾病诊断的实际需要,适当加做不同方位的图像,增强检查过程中应用釓喷酸葡胺作为造影剂,通过手推注射方式给予12 mL左右。对囊肿性病变病灶存在的具体部位、实际大小、形态、密度、包膜、囊壁结节、增强特点等情况进行观察[6]。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等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诊断过程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典型图例见图1~2。

表1 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情况比较 例(%)

图1 肝脏多发囊肿MRI表现

图2 肝内多发转移瘤MRI表现

3 讨论

当患者机体出现一定程度的炎性反应时,发生病变部位的周围肝实质门静脉的血液供应量会有明显减少的表现,肝动脉此时会处于严重充血状态下,囊肿病变组织在受到一定的影响后会出现片状异常强化[7-10]。动态扫描时,会发现在动脉期阶段囊肿周围存在明显的片状强化病灶,此时门静脉期、平衡期两个阶段的病灶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变化,与周围的正常肝组织密度水平基本相同;当病理学变化征象再次出现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判定发生病变的相应组织内出现了炎症反应,使肝实质门静脉周围的血液供应量明显下降,使肝动脉充血再次发生[11]。肝包虫囊肿疾病患者经CT及MRI两种技术检查后均可发现囊内有子囊存在,囊肿内有水上浮莲的特征和明显的飘带征,疾病的症状表现非常典型,增强扫描后可以观察到囊壁强化程度更加明显[12]。应用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1]张永生,王建军,杨培金,等.一过性肝实质强化对肝脓肿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2(3):294-296.

[2]王成林,刘小平.肝脏肿瘤性囊性病变的CT、MR诊断[J].中国CT和MR杂志,2004,2(1):52-55.

[3]王成林,祁吉.肝脏非肿瘤性病变的CT和MR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10,17(6):370-372.

[4]马卫华.螺旋CT双期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10,8(12):123-125.

[5]方程,宣吉晴,雷正明.肝脏体积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4(10):749-751.

[6]樊辛建,谭帮英.原发性肝癌23例的CT诊断[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47.

[7]程红岩,徐爱民,陈栋,等.多层螺旋CT:三期薄层扫描发现微小肝癌病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3(24):251-254.

[8]李天平.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2):76-77.

[9]李伟东.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146-147.

[10]盛鸿颖,王冰,王景林.磁共振成像在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39(3):294-295.

[11]刘振江,杨秋娟,谢君.螺旋CT和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2(3):121.

[12]严高武,王金良,张川,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治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8(5):75.

猜你喜欢

囊性囊肿螺旋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旋风“螺旋丸”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