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心功能和心肌酶的影响*

2015-05-16曾喆谢文辉金秋根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4期
关键词:阿托内皮冠脉

曾喆 谢文辉 金秋根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而引发的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闭塞为主要特征,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1]。AC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内皮素-1是血管收缩因子,与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2]。心肌酶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与ACS等心脏疾病患者的病情亦密切相关[3]。近年来阿托伐他汀在各类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得以逐渐展开[4]。然而其对ACS病情及其血浆内皮素-1(ET1)、心肌酶等相关因子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CS患者ET1和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法的改善和疗效的提高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2013年6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30例ACS患者,纳入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且1个月内未采用过降脂药物、抗炎药物等的治疗[5],排除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中途退出治疗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6例,不稳定心绞痛36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2~78岁,平均(61.15±4.78)岁。对照组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心绞痛11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9岁,平均(61.28±4.92)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ACS的抗凝治疗、血管扩张治疗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J20030048),40 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连续服用8周。治疗期间研究组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口干、乏力、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但症状均较轻微,可在无干预情况下自行于3 d内消失,对患者疗效的影响较小。

1.3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1周(T1)、2周(T2)、4周(T3)和8周(T4)检测血浆ET1水平、心肌酶指标和LVEF。两组患者均于受检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静置20 min,采用3500 r/min转速和3 cm离心半径进行为时5 min的离心。离心后分离血清、血浆并分装于1 mL的冷冻管中,将冷冻管置于-4 ℃冰箱中保存待测。血浆ET1水平、心肌酶指标检测均采用ELISA法,相关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采用美国biotek公司的ELx800型光吸收酶标仪。LVEF检测采用H-P2000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3.5~7 MHz,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患者LVEF。统计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头晕、口干、乏力、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LVEF和心肌酶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T0时两组患者血浆ET1、LVEF及心肌酶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T1~T4时期研究组血浆ET1和LVEF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且CK-MB、CK和LDH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LVEF、CK-MB、CK和LDH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LVEF、CK-MB、CK和LDH水平比较(s)

?

2.2 反应和并发症 研究组发生头晕2例,口干1例,乏力1例,消化道反应1例,总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5.00%(5/100)。对照组无头晕、口干、乏力、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并发症1例,总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与脂代谢和脂蛋白的代谢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炎症反应和内皮损伤等密切相关[6-8]。内皮素1是公认的具有促进血管收缩的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9]。CK、CK-MB、LDH等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可反映心肌损伤的情况,在临床上常用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中判断心肌损伤[10]。近年来阿托伐他汀用于临床降脂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在冠心病等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得以发展[11-12]。然而目前关于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对患者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等的影响研究较少。明确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对患者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等的影响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心肌酶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LVEF则明显出现降低,患者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严重,心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极易出现心衰等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疾病的发生。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40 mg的阿托伐他汀可更有效地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心肌酶指标,提高患者的LVEF值,改善其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其对患者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阿托伐他汀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和心功能的机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13],而高胆固醇血症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反应密切相关[14],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增强一氧化氮酶的表达及活性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可促进斑块的稳定[15],因此阿托伐他汀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的改善,降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缓解患者病情,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提高其LVEF而降低心肌酶指标水平。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头晕、口干、乏力、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较低,且症状较轻,可在不经干预的情况下3 d内自行缓解,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40 mg的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和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

[1]葛长江,吕树铮,柳弘,等.脉血康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其长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7):906-909.

[2]张永香,张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肌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308-311.

[3] Ercan S, Davutoglu V, Cakici M, et al. Rapid recovery from acute myocarditis under levosimendan treatment: report of two cases[J]. J Clin Pharm Ther,2013,38(2):179-180.

[4]黄璟,熊龙根,李国强,等.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0):1481-1483.

[5] Schwartz G G, Abt M, Bao W, et al. Fasting triglycerides predict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reated with statins[J]. J Am Coll Cardiol,2015,65(21):2267-2275.

[6]龚长义,田振永,薄亮,等.空气污染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细胞、心肌酶谱和炎症反应的关系[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1(8):581-586.

[7]刘新灿,张晓毅,王红辉,等.氟伐他汀缓释片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及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793-5794.

[8] Sabouhi F, Maleki M, Amini M, et al. Impacts of insulin infusion protocol on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outcom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2015,20(3):304-308.

[9]陈志刚,孙海燕,岳兵,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eriostin、VEGF、ET-1和hs-C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3,39(8):929-931.

[10]施保华.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水平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342-3344.

[11]杨文,刘洁云,秦雷,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6):621-623.

[12] Zamani B, Saatlo B B, Naghavi-Behzad M, et al. Effects of high versus low-dose atorvastatin on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Niger Med J,2014,55(6):490-494.

[13]陈霓红,周俊山,蒋伏平,等.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127-129.

[14] Altun I, Oz F, Arkaya S C, et al. Effect of statins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adhesion molecules and flow-mediated dilatation[J]. J Clin Med Res,2014,6(5):354-361.

[15]黄宇玲,谢芳,刘铁楠,等.动态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514-515,521.

猜你喜欢

阿托内皮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