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哌啶醇联合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兴奋性精神异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5-05-16刘德慧钟静静陈江林杨光任称发方卫东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3期
关键词:哌啶灌流维持性

刘德慧 钟静静 陈江林 杨光 任称发 方卫东

尿毒症即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该病极易引发全身多脏器损害,精神改变则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症状。虽然,现阶段临床上已经明确该病患者发生神经损害的几率可至65%左右,但其发病原因及病变性质仍尚未明确。多数专家表示尿毒症患者精神改变的发生可能和尿毒症脑病有较大关联。如尿毒血中的中毒物质蓄积、脑内氨基酸代谢障碍、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脑循环障碍、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尤其Ca、P代谢异常更易引起尿毒症脑病。临床上通常将原发病治疗及对症治疗作为该病治疗的重点,同时还应重视透析治疗,以达到改善、消除病症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氟哌啶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兴奋性精神异常,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并发兴奋性精神异常至本院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9~73岁;同时随机选择在本院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83岁。所选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6~83岁,平均51.0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梗阻性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2例。入选患者血液透析均3个月以上,患者入院时精神异常主要为兴奋、躁狂、幻觉、妄想等激越表现。排除脑血管意外及本身并发精神异常以及透龄未超过3个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把治疗组分为氟哌啶醇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20例。

1.2 方法 记录所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前职业(有无固定工作)、原发疾病、透析龄(月)、纳入前每月透析次数及血压,纳入透析前查血色素、BUN、Cr、CRP、Alb、TG、TCH、Ca、P及 PTH,精神异常患者行头颅CT检查,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精神异常患者治疗方法:均行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使用滤器及灌流器均为统一型号,灌流2 h/次,1次/d,患者未稳定连续做3 d,氟哌啶醇组患者入院后向患者家属交代使用氟哌啶醇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意后首剂给予氟哌啶醇5 mg肌注,若患者未能镇静12 h后追加5 mg肌注,可反复追加数次,分别记录治疗组患者入院后至稳定的时间,比较12、24、36、48、72 h精神症状缓解的患者数。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职业、年龄、透析频次、PTH、CRP、血色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氟哌啶醇组治疗24、36、48 h后的精神症状缓解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精神症状缓解情况的比较 例

3 讨论

尿毒症是肾内科疾病的一种,其主要是指在多种肾脏疾病的作用下使得肾脏功能发生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到功能丧失而引发的各种症状及代谢紊乱所形成的临床综合征[1-4]。尿毒症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是各种晚期肾脏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5-6]。该病患者极易出现精神症状及神经症状,研究显示发生精神、神经症状的尿毒症患者约为65%左右,精神异常则多表现为反应性精神病,是一种心因性精神疾病。其和单纯心理障碍有较大差异,心因性精神疾病通常因剧烈持久的精神紧张、精神创伤所致,临床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病原因。透析期间出现的精神症状的诱发原因较多,其中透析不充分、失衡综合征、社会心理因素、代谢紊乱、脑血管病变等都可能会诱发精神症状。因此,对于尿毒症患者需及早给予其透析治疗,且在给予患者血透处理时应以短时、高频度透析方式为主,尽可能降低失衡综合征发生率[7-9]。若患者治疗期间有精神异常现象发生则应加强对其精神治疗的重视,且应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治疗原则通常为多解释、多安慰、多保证,且应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重视,让患者家属认识到精神症状对尿毒症患者的影响,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并嘱咐患者家属多鼓励、安慰、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朋友的关爱,尽量改善其精神症状,促进病情好转[10-11]。另外,对于伴有兴奋、幻觉症状的患者则应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比如可给予患者适当氟哌啶醇、氯丙嗪等药物,以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对于饮食不佳的患者则应采取支持疗法,确保患者营养均衡[12]。

精神异常是尿毒症患者极为常见的症状,该类患者可见多发性神经病、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腕管综合征、尿毒症脑病等症状。其中不自主运动、癫痫性抽搐等是尿毒症精神异常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病发病隐匿、病情危重、致死率较高,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性极大。高级神经精神活动异常主要是指智能及意识障碍,发病早期患者多伴有呆滞、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精神错乱、冷淡、惊慌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晚期患者则可见昏迷、木僵等症状[13-14]。且若长时间透析不充分还极易引起毒素蓄积,进而极易加重患者病情,比如若透析不充分致使β圆微球蛋白蓄积则极易引起多发性神经病、腕管综合征等现象。故而,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透析的重视,确保透析的充分性。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所引起的精神异常还极易增加肾性高血压的发病率,研究显示肾性高血压的发生和肾素原血管紧张素原醛固酮系统激活、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水负荷过重、交感兴奋等因素均有较大关联,少数患者甚至可发生顽固性高血压,采用药物治疗通常难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高血压脑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患者多伴有血压骤然上升,且多数患者还伴有意识障碍、剧烈头痛、视力障碍、短暂性神经系统局灶症状、抽搐等,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性极大。临床上通常将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的常用治疗方式,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降压药物的方式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待患者血压水平恢复至安全范围后再给予患者口服降压药物序贯治疗,预防脑出血、脑水肿等治疗。

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引发的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神经定位体征等症状。且该类患者极易继发抑郁症、人格障碍、妄想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据调查,脑血管管事件是导致透析患者死亡的一项主要因素,其致死率仅低于心血管事件及感染。

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现象,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加强对抗抑郁治疗的重视,以有效的促使神经功能恢复[15]。另外,研究显示感染也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一旦患者有感染现象发生则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处理,然而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在肾脏代谢及肾衰竭时均易产生蓄积现象,其中青霉素是现阶段报道较多的一种抗菌药物,头孢类尤其是四代头孢,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同时由于耐药菌的增多,使用的头孢类抗菌素多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西司他丁等,这些酶抑制药物多经肾脏排泄,蓄积后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而出现精神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职业、年龄、透析频次、PTH、CRP、血色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维持性血透并发兴奋性精神异常的发生与患者职业、年龄、透析频次、PTH、CRP、血色素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有关。氟哌啶醇组治疗12、36、48 h后的精神症状缓解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使用氟哌啶醇联合血液灌流使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

总而言之,采用氟哌啶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兴奋性精神异常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1]陈碧玲,姚平,谭庆玲,等.糖尿病肾病等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82-384.

[2]李松,孙希彩,潘晓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85-386,392.

[3]陈碧玲,姚平,谭庆玲,等.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71-173.

[4]李世杰.血液透析用水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127-129.

[5]周翠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5,15(1):68-71.

[6]张智敏,钟汉声,王昱景,等.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1):90-92.

[7]宗可诚,张倩.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2):296.

[8]赖洁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73-74.

[9]顾亚,姚海娟.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137-138.

[10]梁咸章.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177-178.

[11]潘莉.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52-153.

[12]刘云,蒋光明,孙建中,等.肌注氟哌啶醇合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行为疗效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4):303-307.

[13]郭李.氟哌啶醇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8):407-408.

[14]蒋仁晓.氟哌啶醇对颅脑损伤后兴奋、躁狂型精神障碍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4):545-546.

[15]鲁江龙.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5):82-83.

猜你喜欢

哌啶灌流维持性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1年内的生存状况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