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韧性改革推动报业创新发展

2015-05-16魏荣彪

中国记者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日报社嘉兴报业

□ 文/魏荣彪

改革,是一项政治任务

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推出一批力度大接地气的改革方案,并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利于传媒界进一步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改革定力和韧劲,真正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

改革,为报业发展增添实力

回顾报业新时期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改革史。

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根据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市委决策,2003年开始,嘉兴日报社迈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在中央规定的改革时限(2008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了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制改革任务,报纸广告、发行、印刷全部由事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回头看,这些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其创造的经营利润和带来的政策红利,是当初没想到的。

这里,我们不妨列表看看广告、发行、印刷事改企后创造的利润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情况。

嘉兴日报社“事改企”公司利润及享受企业所得税免交优惠款额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到,改制改革为报社带来的经济利益十分可观,8年时间,总金额达到1.26亿元!

这些年,报社发展有基础,日子过得殷实,改制改革带来的成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所以,改革既是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体现,也是对自身发展十分有利的事情。

改革,是报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快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这是中央对文化领域改革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2015年9月14日公布的中央《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也再次强调:“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部分,可剥离进行转企改制,由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利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发展壮大新闻宣传主业服务。在新闻出版传媒领域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积极稳妥开展试点。”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要求传媒业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三个转换”:一是转企改制,要真正转企,真办企业、办真企业,在转企基础上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进行股权创新,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转型升级,要向内容生产提供商转变,向分众化、专业化转变,向立体开发转变。为此,要加强研发,加强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大数据应用。三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要适应数字化处理、信息化传播、网络化消费新形势,转变官办体系、传统方式、陈旧工艺,切实做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市场消费为导向,以服务受众为根本,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嘉兴日报社“事改企”公司利润及享受企业所得税免交优惠款额一览表

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改革韧劲,进一步深化报业经营体制改革。

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关键是要重新焕发改革精神,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的能力,确保改革措施扎实有效。

当前,报业发展已经面临严峻考验。以互联网为基础、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急剧侵食着报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报社传统的“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严重束缚报业生产力发展。

报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逼迫我们必须进一步谋求改革创新,以期获得更好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一是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嘉兴日报社虽于2008年前后借改革东风成立了7家子公司、参股了嘉兴银河影业公司;但这些公司,除广告、发行、印刷三家公司享受了免交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外,其余公司均未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政策、且多未实质性运作。

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论述,以及2015年8月24日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2015年9月23日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规定精神,下一步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要取得积极进展、法人治理结构要更加健全。这就要求传媒要深化子公司的体制机制改革,并使它们进入实质性的规范运作状态。

▲ 投资1.5亿元的嘉报产业园已于2015年4月全面竣工。

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在子公司层面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鉴于此,个人认为,嘉报吴越电子音像出版公司、嘉报嘉兴市文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嘉报商贸有限公司,可以先期探索混合所有制经营。前者的股权结构从现在的国有独资,改革为嘉兴日报社控股、浙江嘉报设计印务有限公司(系嘉兴日报社国有控股公司)参股、主要经营骨干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将吴越出版公司的出版策划优势与设计印务公司的设计、印刷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后两者改造为国有资本控股、主要经营者持股的国有控股公司。此外,党报阅报栏独立注册成有限责任公司,并参照文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商贸有限公司的做法,实行混合所有制经营。

这四个公司的混合所有制经营取得成功经验后,再进行其他子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全面推及报业经营领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完善报业法人治理结构。2009年12月28日,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下称“嘉报集团”)挂牌成立。从近6年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嘉兴日报社除了多了一个名称,其余没有多大改变,反而给机构法人规范治理带来诸多不顺和不便。

嘉兴日报社是事业法人机构,嘉报集团也是事业法人机构。也就是说,嘉兴日报社和嘉报集团是一个单位、一个性质、两个名称。

由于嘉报集团与嘉兴日报社一样都是事业法人单位,嘉报集团不能办理工商企业法人登记;而企业法人登记不了,税务主体只能依然是嘉兴日报社。特别是,因为是市里批的报业集团,目前集团的新闻出版主体依然是嘉兴日报社,因此要办理报纸年度核验和记者证申领与年检及政府类新闻奖参评等一系列与新闻出版事务相关的事项,均需以嘉兴日报社主体出面。

所以,现在是一个单位,多个不同主体。事业主体是嘉报集团和嘉兴日报社,但新闻出版主体、税务主体、会计核算主体、票据申领主体、产权登记主体、乃至投融资主体等等,都只能是嘉兴日报社。

多种主体的存在,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所以,要成立报业传媒集团,首先要分清事业集团与企业集团的概念。嘉报集团与嘉兴日报社一样,都是事业法人;事业性质的嘉报集团或嘉兴日报社再出资、注册成立企业法人的嘉报集团有限公司,这才是合适的选择。这样既解决了报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律主体问题,也确立了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和投资平台,有利于报业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做大做强。

关于新闻出版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新闻传媒集团与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问题,实际上中央有明确规定。早在2001年,中办发(2001)17号文件就规定,新闻出版单位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控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并要求实行党委领导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统一(即党委与董事会相一致)的组织架构。2015年9月14日,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内部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形成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并要“科学设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党委成员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切实履行内容导向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

根据中央的规定精神和当前绝大多数报业集团的法人治理制度安排,嘉兴日报社(或嘉报集团)党委与嘉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应相一致,嘉兴日报社(或嘉报集团)党委成员应是嘉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这样,目前嘉报集团(嘉兴日报社)旗下的浙江嘉报设计印刷有限公司、嘉报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嘉报每日达发行有限公司、嘉兴市文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吴越电子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嘉兴在线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嘉兴嘉报商贸有限公司,均作为子公司由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的规范管理。

这种组织架构,与市场经济的体制要求相吻合,也理顺了现代报业的公司法人治理体系,有利于集团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报业发展之路。

因此,嘉报集团的法人治理机制问题是顺应报业发展趋势,事关集团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安排问题,也是集团如何确立市场主体更好地参与报业竞争的战略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只有坚持改革、保持改革韧劲,不断突破原有不适应报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与时俱进的报业经营管理制度,才能求得报业的创新发展。

报业的明天在改革!

猜你喜欢

日报社嘉兴报业
《初心》
嘉兴学院
2019年de第一场雪
浙江嘉兴卷
梦幻老君山
集体“失忆”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