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布置与评价研究

2015-05-15何翔

化学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

摘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单一书面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提出布置兴趣类实验活动、贴近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以及撰写化学小论文的作业形式——合作实践型作业。结合教学,从合作实践型作业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布置和评价过程,基本达成了新课程标准对作业设计评价的要求,使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合作实践型作业;化学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缘起

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1]。在此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都注重研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热门课题,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对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作业的布置和评价方式。

纵观新课程实施多年来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传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模式几乎没有改变:课上布置作业(发讲义)——学生课后做作业——提交作业——教师批改(打√或×)——自修课或下一堂课订正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和评价方式使学生感到作业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在替教师学习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因而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传统的作业布置以学生单兵作战为主,不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主要也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评价学生的其他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是:“积极倡导学生自主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心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评价的目的是:“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2]”所以传统的作业形式,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不相吻合。实际上,作业方式的一成不变,关键还是对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布置和评价方式缺少研究。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将单一的书面作业,分解为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乐趣,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2 化学合作实践型作业布置和评价方式

实施高中化学教学作业布置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要探索一套能体现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合作能力的作业布置和评价体系,使之适应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合格的化学人才。

2.1 合作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合作实践型作业可以有兴趣类实验活动、贴近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类型。在完成合作实践型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倡导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为此,高中化学合作实践型作业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二是需要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才能实现;三是周期不宜过长;四是任务难度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五是对任务实施的过程要求要明确。遵循以上原则,在进行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设计了合作实践型作业(见表1)[3]。

以上作业内容与所学知识息息相关,这些内容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其中交流、讨论环节必须由多名学生合作方能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取1~2个类型的作业完成。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述能力和合作意识均可得到提高。选择两周的完成周期正好与该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间相吻合,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同时又能在做中学。

2.2 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应用

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应用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实施两个主要环节,其中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实施根据具体需要又可以分为:实施计划、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收集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改进等环节[4]。在此仍以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合作实践型作业实施为例,说明具体做法。

2.2.1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布置,首先应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人数一般4~6人,要让每个学生有活动、表达的机会,以保证合作交流的高效率。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动手能力、不同表达能力和不同爱好的学生合理搭配,有利于各项互补,共同进步,同时要注意小组内男生和女生的合理比例。学习小组需要设置组长,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情商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让学生推选产生。

2.2.2 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实施

作为学习作业的补充,并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此类作业适宜两周左右安排一次,或是一个单元、一个专题学习结束布置一个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应用和提升。各学习小组选择好自己的合作实践型作业后,首先要制定计划,确定各成员的任务;然后进行资料查阅,制定可行性方案;再将方案交付教师审阅,教师审阅合格后付诸实施。最后,学习小组完成合作实践型作业后,将学习成果进行汇报。汇报的形式因选择的作业类型不同有所差异,调查类可以上交一份调查报告;实验类则上交一份经实验检验可行的实验报告;表达类可以上交一篇研究论文。无论哪种类型的合作实践型作业,对于其实施过程,教师都必须实施有力的监控。为此,我们设计了详实的合作实践型作业记录表。通过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检测学生作业完成过程的质量。

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的实践和改进,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比较实验。通过观察a处湿润的淀粉KI试纸,b处浸有NaBr溶液的滤纸以及c处浸有KI溶液的滤纸,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三处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并根据我们提供的表格完成了详细的合作实践过程记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 合作实践型作业的批改与交流

由于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的篇幅大,内容多,教师如全收全改,时间、精力投入有困难,笔者尝试每次挑选3~5份报告批改。批改结果作为样本供学生参考,其余的则由不同课题小组的同学交换批改。指导学生从报告的参与性、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和综合性等方面做出评价,记录在表3中。学生批改结束后,将结果汇总给教师,教师挑选1~2份优质的报告,在适当的时候推荐给每个同学。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实施,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接触实验、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了化学真谛,发扬了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高中化学合作实践型作业的布置和评价方式,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以上的尝试,不仅可以使广大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新颖的作业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实践,勇于探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学真正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2.

[2]黄中怡.高中化学课堂实施发展性评价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3~14.

[3]何翔.浅析“做中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几个教学误区[J].化学教学,2013,(11):28~30.

[4]何翔.高中化学自编型作业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J].化学教学,2014,(9):72~74.

[5]徐丽华.工作单在科学探究能力评价中的运用研究[J].化学教育,2011,(10):24~27.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试分析高中化学的个性化作业评价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
初中思想品德作业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思考
用心摆弄数学作业评价的“魔方”
浅谈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