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教学、训练交融 注意提高元认知水平

2015-05-15吴俊明

化学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元认知作业设计

摘要:目前我国的作业教学中主要存在6种乱象。要有效改变乱象,应对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和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要综合治理,要改革作业设计和作业教学,努力做到学、习交融,整体设计;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序推进学生自主作业。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教学;学习交融;元认知;自主作业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1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4年《化学教学》特别关注作业设计,再次组织专题研讨是很有必要的:(1)由于教科书更新比较慢,一些地区、学校和教师组织自编课时作业,及时地更新,已经比较普遍,个中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经验则需要总结;(2)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10个月,有关的讨论和研究需要向纵深推进。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上海和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推出,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这两个新的变化都需要对课时作业设计做相应的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存在问题需要追根挖底,才有可能找到有效解决之道;对于新的变化需要追求教学、训练交融,注意提高元认知水平,现略作讨论如下。

1 作业教学乱象急需改变

目前,在我国的化学教学中,作业教学乱象比较严重,急需改变。主要的乱象有:

1.1 学、习分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篇》)这里的“习”不应该单指“温习”,还应该包含“练习”之意。学和习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学必须重视训练。但是,我国当前的化学教学中,还大量存在学、习分离现象以及重习轻学、以习代学现象和重学轻习、以学代习现象。一般说来,在应试压力较大的地方,容易发生重习轻学、以习代学现象;在应试压力较小的地方,容易发生重学轻习、以学代习的现象。学、习分离现象往往跟认识不足或者处置不当有关。

1.2 以量谋质,以“熟”求“巧”

作业以量谋质,以“熟”求“巧”,不惜重复。实际上是教师提高无策,只好实行机械训练。

1.3 抢占学生时间,保证学科地位

各学科都在抢时间,难免互相挤占。倘若化学学科松一点、“做好人”,会引起学生大幅放松,导致影响教学效果,招来领导批评。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争夺学生时间,保证学科地位。

1.4 消极应付学校检查和家长监督

有些学校提出了作业量的要求,一些家长也很关注作业多少,好在现在“参考资料”多,网上下载也方便,很容易应付。

1.5 “拾到篮子里就是菜”

由于上述原因,保证作业数量优先于作业质量,促成了“拾到篮子里就是菜”心理,导致作业功能、性质不明,课时作业与单元作业混淆;日常教学作业与终结复习作业混淆,新课频频出现高考试题等现象。

1.6 重纸笔作业轻实践作业

作业是指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学习性的活动任务,它包括练习,也包括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设计及实践活动,包括实验活动在内,而不仅仅是练习[1]。实际上,中学化学作业往往是清一色的纸笔作业,极少有实践作业。其原因可能有物资条件的困难、组织的麻烦以及时间的考虑。不过,清一色的纸笔作业虽然麻烦较少、耗时较少,效果却比较单一,“率”高但“效”偏。在纸笔作业中,因为选择题批阅、检查比较方便,往往也得到偏爱。

2 学、习交融,整体设计

上述乱象在其他学科也存在,不限于化学学科。要消除作业乱象,需要实行综合治理;要应对新的思路,需要新的举措。首先,要努力做到学、习交融,整体设计。为此要做到下列几点:

2.1 基于课本,切忌甩开

目前在一些学校存在的丢开课本,面向高考一步到位的做法是错误的、短视的和有害的。

“基于课本”就是要以课本为基础,从根本上说,是要遵从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规定。

但是,“基于课本”不是“拘于课本”,不是只要基础。应该在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同时有适当调整、变化、发挥,以体现课程标准的基础性。

2.2 整体规划,有序实施

看起来,课时作业只是1课时的事,其实它也必须整体规划,才能在教学中实现逐步拓展,拓展有度,有序实施。

在整体规划课时作业时要有计划、有思路,不能只是凭感觉、凭经验。要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把课程标准细化:

具体地设计和规划主题、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以及相应要求;

明确重点和难点,保证重点,梳理、分解难点,规划如何及时巩固,适时拓展提高;

编制内容-水平-题型作业计划细目表;

规划课时作业实行五结合:巩固基本与发展提高结合,纸笔作业与实践活动结合,闭合性选择、填空题与开放性简答、探究题结合,统一要求与适应个别结合,提高质量与控制总量结合。

可以设计和组织适时的专题作业。

实施课时作业时要尽量把课外作业改为课内作业,以在学生独立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同伴和师生讨论交流的机会。

2.3 学、习结合,制订学案

实行学、习结合,力争学中有习,习中有学,有利于新知的巩固、应用和拓展。在这方面,一些学案[2~5]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为节省篇幅,请读者自行阅读)。为了做好学、习结合,应该提倡统筹考虑、安排学和习,努力编制好学案。

2.4 “虚”、“实”结合,重视提炼

在这里,“实”是指实际,“虚”是指抽象,既包括从实际情况中提炼问题情境,也包括从情境实际中提炼情境。

通常学生碰到的各种“实际”往往包含着多种内容、多个方面,十分复杂。情境、问题是从实际中提炼出的,相对比较简单。

学识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情境能够揭示有关的知识背景,提供问题解决方法的启示,深化和拓展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学识,好处良多,应该提倡。下面是一个包含着从实际情况中提炼出情境和问题的例子[6],它把问题置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在城市中地下常埋有纵横交错的管道和输电线路,地上还铺有地铁、城铁的铁轨,当有电流泄漏入潮湿的土壤中,并与金属管道形成回路时,就会引起后者的腐蚀。你能用一个原理图表示这个过程吗?试提出防止这类腐蚀的策略。

2.5 重视抽象思维训练和科学观念指导

实行虚、实结合,进行提炼,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情境和问题进行抽象,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这里说的抽象既包括较前阶段作为解决问题工具的抽象,也包括后续阶段作为训练目的的抽象。例如,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不饱和度和性质结合法”[7];解答有机推断题的“等量代换方法”[8];推导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时应用的电荷守恒原理、物料守恒原理、质子守恒原理,以及“微弱法则”和“主次法则”[9];解决化学平衡问题时的“等效平衡”方法[10]等等。

后期的抽象思维训练十分重要,不但不应排除,还应特别关注。教育资源的差距、教师水平的差异往往就在这里。

学科观念具有方法论意义,可以指导问题的有效解决。例如,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是相互影响的”这个观念,可以形成活性原子、活性中心概念,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

2.6 题型多样,合理搭配

有作者发现,富有内涵的多样性习题合理搭配,由于含有多重表征方式,能为学生搭建多元化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平台,有利于学生作业减量增效,有效地避免习题功能单一化,防范作业“量多质低”[11]。 可见,题型多样化,注意合理搭配是很重要的。

3 以元认知为基础,有序推进学生自主作业

为了保证作业教学效果,为了应对新的变化,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元认知,有序推进学生自主作业。

元认知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要素之一,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12]。学生学习水平的分化不仅是知识、能力的分化,更重要的是元认知水平的分化。

在作业教学中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3.1 实行作业分层和个别化,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正视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差异,实行分类、分层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逐步推进作业自主性可以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作业开始。

上海市长宁区组织全区初中化学教师协作设计分层作业,把化学作业分为基础型作业、能力提升型作业、综合拓展型作业3个层次,并通过制作二维码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避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提高了学习效率。他们的做法值得学习、推广。

3.2 让学生了解命题意图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作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联系,了解由“实”到“虚”的提炼、抽象过程,丰富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从观察、模仿开始,可以为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3.3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寻找、交流诀窍

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寻找、交流诀窍,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体验,可以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系统化、结构化,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作业的自主。

3.4 提倡学习反思,提高元认知水平

反思本质上是一种元认知活动。应该注意细化对反思的指导,促进学生形成、掌握元认知技能,逐步实现自我控制。在初期,可以给学生提供反思的参考提纲。

4 结束语

笔者认为,怎样才是最好的课时作业,并没有一定之规,其影响因素实在太多、太复杂了。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里所说的适合涉及到作业的内容、深度、难度、形式、题型,也涉及到教学条件、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的风格、特点等等方面。普适性较好的作业还需要恰当的使用和指导方法。

作业设计涉及到减负问题。但减负要以增效为前提,减负与增效不能偏废,否则就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作业教学。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优化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要以研究为基础;优化作业设计还要积极地实践。

参考文献:

[1]吴俊明.进一步研究和搞好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学,2014,(2):3.

[2]许志勤.“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衔接与作业设计[J].化学教学,2014,(2):51.

[3]吴俊明.“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与探索[J].化学教学,2014,(7):47.

[4]徐晓燕等.精心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三学三研”--以“广泛存在的化学平衡”为例[J].化学教学,2014,(12):35.

[5]孙燕.“燃烧和灭火”学案的设计[J].化学教学,2011,(1):38.

[6]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88.

[7]修明磊,孙明.“不饱和度和性质结合法”在书写同分异构体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4,(5):66.

[8]柴勇.采用“等量代换方法”解答有机推断题[J].化学教学,2014,(6):63.

[9]余永.电解质溶液中微粒间浓度关系推导策略之阐释[J].化学教学,2014,(7):81.

[10]莫明远.对“等效平衡”问题及其思维方法的重新审视[J].化学教学,2014,(7):88.

[11]于忠荣.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作业设计”[J].化学教学,2014,(10):65.

[12]吴俊明.自主学习模式的理想--关于自主学习及其新模式的讨论之二[J].化学教学,2014,(9):3.

猜你喜欢

元认知作业设计
音乐教学元认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