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认知结构优化视野下的高职课改

2015-05-15周利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联系性认知结构思维能力

周利荣

摘要:本文从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论述了认知结构优化对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三个原则:联系性原则、掌握性原则、准备性原则。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体现行动导向,还要体现认知结构优化导向,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要做到“双导向”+“双能力”。

关键词:联系性;掌握性;准备性;认知结构;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8-0159-03

Abstract: The paper starts from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problems,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ognitiv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or 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 improving ability of thinking, proposed three principl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 contact principle, mastery principle, preparation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s in higher vocational not only reflect the action-oriented, but also reflect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guide, not only improve operational abi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improve thinking skills of students. That is, to achieve "double-oriented" + "double capacity."

Key words: Contact; Mastery; Preparatory; Cognitive structure; Thinking

1高职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课程教学都实行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学做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突出能力目标,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行动导向的教育理念,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高职院校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着重对项目进行分析设计并在实验指导中提供了完整的操作步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仅要求按照实验指导提供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低估了学习者的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即忽略了对学生的分析。(2)教师授课以实验指导为依据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边听边操作。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控制,课程的学习也因此成为死板的、机械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自由受到限制,从而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没有突出能力目标。

具体表现为:(1)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任务是按照教师的示范操作“照着做”,即只有做没有学或做多学少,学生没有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是机械接受学习。教师不讲则学生不做,并开始玩手机或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2)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较差。由于课堂受教师控制,学生对教师及实验指导产生依赖,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或没有提供实验指导,由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知识没有融会贯通,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问题很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较差。

2问题产生的原因

不少教师认为项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好项目,教学设计的重点围绕项目展开,教学设计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教师、项目、课堂”为中心,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关注较少。表面上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任务,但由于知识没有内化,也就不能产生迁移。一旦项目情境发生变化,则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生才是决定学习到什么程度过的关键和直接因素,教材、教法、教案、社会影响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是间接的因素。[1]所以必须强调以“学生、经验、活动” 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项目教学相比较于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动手操作能力只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人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思维能力,即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作为智力的核心,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起核心作用。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认知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认知结构,简单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领域内的知识的内容及其组织。奥苏伯尔从认知结构对学生新的学习的影响出发,提出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 “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2]

3.1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促进学生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奧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并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 “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发生及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的影响。

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曾说:“当我们慎重地考虑如何影响认知结构,以便促进学习时,我们才真正进入教育过程的核心。” 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影响课堂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核心。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已经形成的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后继学习的核心条件。[3]

3.2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在吸收、消化、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研究表明:在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中,知识点呈层次网状排列,在遇到问题时能迅速搜索已有知识,并进行推论与补充进而解决问题,而在一个认知结构差的人的头脑中,知识呈零散的孤立状态,由于知识不能有效地联系起来,不能进行整合推理,在遇到问题时表现为束手无策。[1]因此,能力的大小并非与知识的多少成正比,而与认知结构的优劣成正比。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课堂教学三原则与学生认知结构优化

认知结构优化是学生将知识转换化能力的桥梁,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体现行动导向,还要体现认知结构优化导向。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三个原则:联系性原则、掌握性原则、准备性原则。

4.1联系性原则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是否有意义,是机械学习还是有意义学习,取决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的有意义的符号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奥苏伯尔认为,能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条原理。

4.2掌握性原则

掌握性原则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相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布卢姆经过多年实践与调查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变得十分相近。”为此他还得到这样一个结论:“90%以上的学生,如果提供合适的条件,都能学好任何一门学科,哪怕是较复杂的学科。”这就告诉我们,大量提高教学质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也提醒人们要重视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去挖掘潜力。巴甫洛夫说过:“前面的东西如果没有领会,就决不要动手搞后面的。” 布卢姆的“为掌握而学习”理论可以说是“扎扎实实教好第一遍”的旁证。他认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一90%的正确率,才能开始新的学习,只有巩固和清晰的知识才有利于认知结构的优化。

4.3准备性原则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时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进行的,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忽视学生的原有的基础水平,随意加快教学进度和难度,其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学习准的备状态,是指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时的生理发展水平,原有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准备性与适应性。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进行教学。布卢姆认为如果学生对某学习任务缺乏必要的认知准备,那么再好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也不可能使学生就这一学习任务达到掌握水平。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且指出,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学习准备状态应包括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已建立的认知结构。

联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掌握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固性”、准备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

5 高职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改革

5.1以学生为中心,以利用和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长知识容易,长才能难,说到底,就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难,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将知识转换为能力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可分辨性”、 “稳固性”,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同时优化认识结构,提高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在新的学习内容呈现之前,应设计好引导性材料,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性,尽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

教学中利用变式是提高认知结构可分辨性的有效措施。变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举例时,交替变换教学内容的形式,使变量的非本质属性得到变异,而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布鲁纳说过: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实现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应说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对同一教学单元的内容,应设计重点相同但思考角度和层次有所不同的多个项目,使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并产生迁移。

为了巩固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的基本结构,组织好项目任务,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知识结构以最佳的方式教给学生。对同一教学单元的内容,教师不仅要设计“照着做”的项目,还要设计“学着做”的项目及“独立做”的项目,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和指导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使学生真正回归主体。

5.2以课堂教学技能强化为支撑点,以提高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

完善的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但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動。

所有这些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很好地运用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行为方式,是教师技能的核心。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结束技能等。每一种教学技能都有一定的结构、类型、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4]

以提问技能为例,提问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功能,教师精心设计有创造性的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课堂互动良好,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提问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起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创新的志趣。学生从中会获得很大的喜悦和满足,从而产生很高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通过问题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贯彻联系性原则;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贯彻掌握性原则;探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贯彻准备性原则。

5.3以学生认知结构三个特征为依据,按照课堂教学三原则进行教学检查和反思

教师课后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加强辅导,以了解学生掌握和運用知识的情况及认知结构的建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测验、考试等途径,探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的程度,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固性。通过教学检查寻求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检查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情况,了解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课后反思是教学后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反思。教师课后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教师教学设计是否体现联系性原则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贯彻,即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②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否贯彻了掌握性原则,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否抓住了重点、难点、关键点?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学生有没有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③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否突出能力目标?学生的潜力是否得到提升,即是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求事物间联系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否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束语: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提高质量,不仅要体现行动导向,还要体现认知结构优化导向,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要做到“双导向”+“双能力”,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景焕.认知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0,27(4):10-13.

[2] 张敏.高师《动物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29(2):115-118.

[3] 谷永喆.运用态度理论提高员工态度培训的科学性[J].现代商业,2008(14):34.

[4] 卫建国.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联系性认知结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