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结构性改革助推“双引擎”战略

2015-05-14黄再胜

前线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引擎常态政府

黄再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正从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要打破“中等收入陷阱”魔咒,顺利实现“双中高”,就必须辩证地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新引擎,改造升级传统引擎,持续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经济新常态呼唤新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超高速增长,演绎的“中国奇迹”举世瞩目!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总体上看,旧常态下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所累积的弊端集中呈现,传统的增长引擎和竞争优势逐渐衰减。经济发展要突破转型瓶颈,行稳致远,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发展新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换挡提质”迫在眉睫。过去30多年,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是要素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廉价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土地、能源等资源价格扭曲,造就了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与引进的技术和管理相结合迅速变成生产力。在外延式发展模式下,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得到充分释放。同时,地方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旺盛,不断地将高储蓄转化为高投资。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只专注于增长速度的追赶型发展已经没有必要。并且,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持续衰减;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土地红利、环境容量优势消退。随着后发优势的逐渐衰弱,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趋减,各类隐性风险随经济下行显性化,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模式已经告一段落。同时,为满足人民新期待,切实改善民生,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责任愈发凸显。在新常态下,要引领中国经济进入增长稳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福利提高的新阶段,就必须大力推进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之路。国际经验表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只有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培育生产要素的新竞争优势,促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才能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高、结构更合理、产业更高端的增长。

培育新的增长点刻不容缓。过去30多年,在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和国内市场持续成长的共同牵引下,传统产业快速扩张,中国制造夯实了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钢铁、水泥等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出口竞争优势削弱,在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倒逼下,继续依赖国际市场来消化过剩产能的发展路径受限。更为重要的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伴随着消费升级,以往低成本、同质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萎缩,而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和绿色化产品供给创造需求的空间无限巨大。由此,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适应新常态,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求持续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生态,持续培育能够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实现“双中高”的新的增长点。

用好“两只手”开启“双引擎”

在新常态下,要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双中高”,既要求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又需要著力打造新引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好 “两只手”,以激活市场和转变政府职能来开启“双引擎”,才能为中国经济“换挡而不失速”构筑起强劲动力。

激活市场,打造新引擎。新常态下的创新,更多靠分散试错,靠千军万马的大众创新。激活市场,打造新引擎,就是要靠市场调动亿万民众的积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不仅是强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要使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充分释放民智民力,让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和舞台实现人生价值,推进社会纵向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就会使整个经济肌体充满生机,进而汇聚成支撑中国经济实现“双中高”的巨大推力。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人人都致力于社会财富的创造,而不是专营于现有财富的攫取和争夺,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避免滑入寻租型社会的“歧途”,从而免受利益寻租等非生产行为的羁绊和危害。

当然,要充分挖掘亿万民众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创富,就必须使每一个老百姓愿意创业、敢于创新。从根本上讲,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激发民众创业创新热情,依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意味着,要塑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人人享有平等创业创新机会;要建设健全有效的要素市场,使人人易于创业创新;要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使人人乐于创业创新;要形成运转良好的市场体系,使人人敏于创业创新。

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造传统引擎。过去30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施政理念,热衷于大拆大建式固定资产投资和GDP扩张,而缺乏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激励,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进入新常态后,发展型政府的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实践弊端日益显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绕不过的体制性障碍。

当前,要激活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全面的发展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立足于搞活微观经济,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重点要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短板,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让市场主体成为创新主体、转型升级主体,不断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结构性改革助推“双引擎”战略

着力培育“双引擎”的强大动力,切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竞相呈现的蓬勃态势,关键要靠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机制束缚,努力构建促进创业创新的政策扶持体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唯有如此,在“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中国经济的“列车”才不会掉挡失速,而是跑得更加稳健有力,顺利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演进。

进一步简政放权。简政放权,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管制束缚创新,竞争促进繁荣。当前,要重点建立和完善“三个清单”制度,促使政府不该管的,全身而退;该管的,管得住、管到位。即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政府行政权力,确保法无授权不可为;建立和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明确企业经营界限,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建立和完善“责任清单”制度,理清政府基本责任,力促法定职责必须为。要着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简政放权、破除行政积弊的改革效应已经显现。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2014年的3-12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46.69万户,其中,企业323.51万户,增长48.7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06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已经逐步形成。

着力深化创新体制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人才建设。我国有13亿人口,有2亿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创造潜力巨大。广大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潜心研究者心无旁骛,为创新创业者解后顾之忧;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制度,革除科研经费分配行政化弊端,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科研投入产出率;要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制度,不断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绩效;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努力形成各类侵权行为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创新生态。要鼓励草根创新,使各类创新人才各展其能、各显其才,真正实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新活力,使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一方面提高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履责能力;另一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服务型企业减税降费,提供多层次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当前,要重点理顺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的关系。针对各级政府间“财力上移、事权下移”和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按照公共服务属性和地方政府财力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加快设立以房产税等财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种,增强地方公共服务投入财力。要规范公共服务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公开和财政审计制度,切实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要深化税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加强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的税收扶持。要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银行,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积极探索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以切实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金融痼疾。

深化投融资和价格体制改革。过去30多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投融资渠道单一,各级政府唱“独角戏”,导致地方债务高企,集聚了不容小觑的经济风险。今后一段时期,断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举措。要通过深化投融资改革,创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发展模式,促使各级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包括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污染防治等重点投资领域建设,促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持续均衡发展。同时,要通过深化价格体制,完善能源、交通、環保等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信号作用和杠杆效应,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行为,不断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结构升级。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双引擎常态政府
协同与课程:推进课后服务的"双引擎"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双引擎”解决住房供应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打造高校“双引擎”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