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与课程:推进课后服务的"双引擎"

2022-04-16周华程洛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引擎社团劳动

周华 程洛佳

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环节"郑州外国语中学重点从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两个方面进行挖掘,开启了协同与课程的"双引擎o,有效推动课后服务向纵深发展,构建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学校牢牢抓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总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索出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载体和定位男让学生社团当主角

学校把社团定位成培养兴趣"展示特长"彰显个性的成长乐园,不可或缺的校园文化组成样态""双减o之下,社团担当起课后服务的主角,规模进一步扩大,参与学生近1300人,学生参与率超过85%,课后服务依托社团活动,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在2021年下半年组织的郑州市第八届教育艺术节活动中,我校合唱社以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推荐至河南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进行展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丰富校内文体活动男为学生提供展示空间和机会

教育家顾明远说过:"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学校利用每天课后服务的一个小时,开展了丰富的文化类和体育类活动,注重"点面结合、形式多样",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更多孩子得到机会展示。

比如学生自主举办的"外语风采秀 "。每周三下午大课间,操场一角热闹非凡,一场外语才艺派对正在上演"该活动每次由八年级一个班轮流承办,学校提供音响"灯光"背景板"观众座椅,活动的策划"组织"展示"宣传等,均由班委负责""外语风采秀o 贴近学生实际,在40分钟时间里,同学们以歌曲"乐器"说唱"现代舞"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再如开展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2021年12月,学校结合社会专业人士开展了"博物馆讲座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使1500余名学生受益"由历史社"文学社"国学社"书画社等社团组织的"中华传统民俗挑战赛,共设置投壶"蹴鞠"陀螺"套圈"孔明锁"九连环"滚铁环7个传统民俗项目,1200多名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校园生活。

又如开展体育比赛,点燃校园运动激情"2021年11月下旬,学校在期中考试之后,启动了"体育风采展示月活动,利用连续四周的课后服务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了七年级拔河对抗赛"八年级"阳光杯三人篮球赛"五人足球友谊赛,共计27场比赛,学生广泛参与其中,掀起了校园运动的热潮。

三是把握时代机遇,让劳动育人落地生根

学校利用"双减"契机,把劳动教育融人课后服务,通过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让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深人每一名学子心中。

例如,学校组建了"校园小义工"劳动志愿团队,每学期36人,这些孩子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承担起校园的环境卫生、物品搬运、植物养护等劳动任务,完成不少于30次的志愿服务,考核合格后颁发《义工证》,并有资格参与"校级劳动之星"的评选。学校还投人近30万元,开辟了校园劳动农场,让学生在种植农作物、培育花草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四是主动加大覆盖和延伸,开展周末研学

在"双减"政策禁止周末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背景下,为探索把社会实践纳人课后服务,学校结合郑州地域特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活动。一个学期内,学校共组织4批240余人走进郑州博物馆、大河村遗址、郑国车马坑、黄河文化游览区、楚河汉界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建筑群,通过各類文物全景式展示和讲解,以及实地考察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家国情怀和立志学习、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积极推动课后服务向纵深发展,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经过前期探索实践,笔者认为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须从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两个方面着力挖掘,重点是协同与课程,这是当前形势下推进课后服务的"双引擎"。

1.开展好课后服务,重在多方协同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应该体现出"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均需参与其中,协同则是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金钥匙。

首先,协同好时间保障。"双减"明确规定:"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学校应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到了课后服务中的作业"辅导与答疑",而选择性忽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因此有必要对自习课、辅导课、大课间的时间和要求加以明确,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写作业、补习功课,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类兴趣活动。

其次,协同好教师配备。课后服务最大的保障是教师,辅导社团、组织文体活动、践行劳动育人、开展社会实践,都对教师配备和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教师习惯忙碌于教育教学,面对新的课后服务,或心存排斥,或推脱应付。可以说,如果不从学校层面形成有效管理机制,激励教师热情参与,课后服务的育人目标将难以实现。

以我校每周四下午的社团活动为例,35个社团就需要35~40位辅导教师,同时开展的有阅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也需要6~8位教师;另外,学校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往往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的参与。无疑,课后服务进人常态化之后,教师在做好教学教研、学生管理之外,又增加了一份需要持续投人时间和精力的责任。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是做好课后服务无法回避的问题。

最后,协调好经费投人。学校要把课后服务经费纳人专项预算,用于课后服务的教师教研、学生社团、引人资源以及开展阅读、劳动、文体活动等;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设立额外的绩效工资奖励;对引人社会资源或聘请校外人员的项目,支付相应经费。

2."课程化"是课后服务走向纵深的必由之路

在"双减"实施的初始阶段,课后服务概念比较广泛,若不深人研究,容易陷人看拟热闹的形式化、碎片化的窠臼。从长远看,实现"课程化"是课后服务走向高质量、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课程化",是学校根据课后服务的育人目标,开设新的课程门类或者对原有各类活动进行优化并使其相互连接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从当前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践上看,"课程化"程度不高已经成为制约课程服务政策实施以及课程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当然,校本课程的开发,非一时半刻即可实现,也非"千校一面"的固定模式,只有结合实际、明确方向、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才能把课后服务做实做深。

我校当前课后服务"课程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力开发社团课程。早在2012年,我校就把社团校本课程的编写纳人工作日程,各个社团根据原有课程纲要和课程计划,编写具体而可操作的内容,并通过具体的活动一一验证。在不断地摸索与创新中,社团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截至目前,模联社、文学社、书画社、摄影社、手工社、地理社、国学社、英文戏剧社、话剧社、追风社、建模社等16个社团开发出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另有8个社团的课程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课后服务正在成为课程开发的催化剂。

二是形成特色活动课程。可供选择的课后服务虽然很多,但每个学期课后服务时间是有限的,忌散、乱、浅,没有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有所选择,形成特色。

例如,学校的周末研学课后服务,开发了"寻根.华夏之源""育魂.黄河之滨""增信.天地之中"主题式研学线路三部曲,建立起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经过理论创新和实践验证,课后服务课程《郑研行三部曲厚植家国情怀》于2021年11月完稿,深受同行认可。

再如,学校的课后服务"小义工志愿者"活动,在招募、培训、实践、考核、总结、颁发证书、宣传等各个环节,均渗透了劳动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在整理开发成劳动教育实践特色课程。

总之,"双减"之后的课后服务,已成为特色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经过努力、集思广益,课后服务必将大有可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双引擎社团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产业与资本“双引擎”布局 东旭光电“烯王”呼啸来袭
“双引擎”解决住房供应
打造高校“双引擎”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