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在直肠癌Mile’s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2015-05-14熊丹莉李素云
熊丹莉,李素云,王 泉
Mile’s手术是根治直肠癌手术的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切除范围大、功能性损坏大以及永久性肠造口的特殊性等因素,在病人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术前准确估计病变范围和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术前人文护理,术中正确和安全地操作、术后正确处理肠造口,以及术后健康自信的心态是减少对病人正常功能的影响、提高病人术后生活和生存质量的关键[1]。我科于2013年1月起开展了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即由医护共同组建的健康教育小组为病人提供全方位一体的健康宣教,其依托于同质医疗。同质医疗是指由管床医生和顾问护士以同组工作模式开展临床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并在这种新的健康教育模式中设立顾问护士,顾问护士即在新的健康教育模式中全程与医生协作完成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为了观察实施同质医疗健康教育的效果,对实施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和未实施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病房内的某一医疗组的单病种即行直肠癌Mile’s病人,年龄18岁~69岁。将2012年住院手术和2013年住院手术的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共118例,其中男77例,女41例,年龄46.0岁±7.3岁。将2012年住院手术的58例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此模式中医生和护士工作相对独立,各司其职,且护士被动执行医生的医嘱;由于护士需要轮班,责任护士不固定,对病人病情的了解不系统;又因护士需要全面负责病人的临床护理治疗,工作繁忙,对病人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健康教育。2013年住院手术的60例病人设为试验组,采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费用、居住情况、收入情况、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 例
1.2 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
1.2.1 成立同质医疗健康教育小组 同质医疗健康教育小组由管床教授、护士长、管床医生、顾问护士组成,顾问护士与管床医生共同进行交接班、查房,顾问护士与医生就病人病情进行及时的处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制订诊疗、护理方案,指导、督促管床责任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等,了解病人的治疗方式,医护共同对所分管的病人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功能训练以及出院后的随访。
1.2.2 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同质医疗健康教育组员的岗位职责。管床教授负责病人的治疗,护士长负责对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和把关,管床医生和顾问护士共同为病人提供即时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其中对顾问护士的入选要求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工作5年及以上,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具备较强的本专业工作能力及抢救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技能、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
1.2.3 制定工作流程 制定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工作流程,促进医护人员有效完成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①院前护理:候床病人办理入院证→顾问护士接待→发放《病友家属联系手册》→顾问护士填写病人基本信息→管床医生安排病人院前检查→每月1次集中讲授疾病专科知识。②住院期间护理:每日查阅病历资料、治疗和护理重点、全面了解病情变化→医护共同查房、病例讨论、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协助完成治疗、用药、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管床医生和顾问护士完成术前病人的评估→发放出院信封→护士长完成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发放。③院后延伸护理:管床医生和顾问护士共同完成出院1周内病人院外电话随访→了解病人的疾病康复情况、用药情况、预约复诊时间等→与病人共同商定下次电话随访时间。
1.3 实施方法
1.3.1 入院病人信息的收集 试验组病人入院后由顾问护士首先负责接待,并完成院前病人基本信息表,主要是病人的基本信息和疾病信息。顾问护士向病人及病人家属自我介绍和管床教授、医生及护士长的介绍,并告知其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指导均由管床医生和顾问护士共同完成,向病人发放入院健康宣教单,之后为病人安排床位。
1.3.2 术前跟踪护理 顾问护士根据病人的信息表每日随管床医生进行查房,并根据医生的查房及时了解病人的实时情况;查房后与管床医生共同讨论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重点,并完成当日的护理查房记录,包括评估记录、查房记录、护理重点,管床医生制定病人的医嘱,顾问护士制定当日的护理医嘱,包括各项检查事项的告知,各种治疗用药的目的及意义,术前肠道准备和术前用药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术前与管床医生一同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式、术后永久性肠造口的相关护理知识。给病人提供术前健康宣教单,陪同观看肠造口相关知识的VCD,随时为病人及家属答疑解惑。
1.3.3 术前心理护理和肠造口知识的介绍 虽然结肠造口可以挽救病人生命,但造口的存在给病人带来了身心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首先,管床医生告知病人相关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再与顾问护士共同选定肠造口的位置。顾问护士需让病人和家属一起浏览造口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让病人知晓术后行肠造口的必要性;介绍造口护理用具,并可以让病人试行佩戴,共同选择合适的产品。让病人在接受手术前消除对肠造口的顾虑,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能力[3]。
1.3.4 术后护理 病人行Mile’s手术后顾问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护理指导,包括:造口及周围皮肤的观察和评估,造口袋的更换步骤及技巧,如何扩肛,饮食、起居及活动的知识。每月的第二周的周三下午为此类病人进行集中健康教育讲座,并让病友们相互分享个人经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目标是在病人出院前病人自己或家属必须掌握肠造口的自我护理方法。
1.3.5 出院前护理 出院前管床医生对病人的伤口、引流管进行评估,给予对症处理;顾问护士对病人或其家属在肠造口的自我护理全过程中进行督查与指导,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自我护理的重点内容,帮助纠正护理中的不足。向病人及家属发放肠造口护理光盘和健康教育讲座的时间安排表,告知科室咨询电话及造口门诊的就诊时间。完成病人出院信息的登记,包括伤口情况、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情况、造口产品的使用类型,并与病人沟通制定出院后1周内的第1次电话回访时间。
1.3.6 出院后电话随访 病人出院后1周内由管床医生和顾问护士一同根据病人住院期间的各项信息的登记,完成出院病人初次电话回访,并与病人选定下次回访时间。目标是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回访,鼓励病人适当参加社交活动。
1.4 评价指标 自行设计调查表,在病人出院前对其进行肠造口及自我护理知识掌握、病人满意度的测评。发放问卷118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两组病人对肠造口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用χ2检验,两组病人满意度的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效果
2.1 两组病人出院前对肠造口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对肠造口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病人出院时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出院时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病人出院时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操作技术 健康宣教 人文关怀对照组 58 9.3±0.9 9.1±1.1 8.9±0.7 9.1±0.6试验组 60 9.7±0.8 9.5±1.2 9.6±1.5 9.6±0.9 t值 -2.68 -2.85 -3.26 -3.24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应用在直肠癌Mile’s术病人中,全程提升病人满意度,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医护工作相互补充,及时有效地为病人解决医疗和护理上的问题。加强医护合作,培养护士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使命感,提升了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由于有专门的顾问护士负责此类病人的健康教育,使护理措施的方向一致,健康教育更规范统一,减少了护士无计划的健康教育而浪费时间。增加了病人的自我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出院时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肠造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了预期目标。由此可见,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为病人提供了从院前、院中到院后全程的专业医疗、护理指导,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成就感,让护士能与医生一起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病人的治疗、护理方案,改变了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病人及家属对各项治疗护理行为的理解,使病人更容易接受[4],并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便于督促与增强病人术后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其自我效能和健康教育效果[5];通过电话预约回访,能有效地帮助其建立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6]。因此,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在直肠癌 Mile’s术病人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1] 刘丽云,李卓.低位直肠癌 Miles手术护理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8):767-768.
[2] Brown H,Randle J.Living with a stom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Clin Nurs,2005,14(1):74-81.
[3] 郭晓倩.目标式健康教育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43-744.
[4] 贾燕瑞,李桂香,谢颖,等.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9,9(7):55-56.
[5] 陈蔚,王蕊萍.健康教育路径在肺手术患者及家属同步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8):71-72.
[6] 毛惠娜,刘雪琴.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19(7B):1294-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