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情况检测及防护研究
2015-05-14方梅英
方梅英
眼科B超探头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频繁,直接与病人皮肤接触,带菌量较多,菌种复杂[1];探头未经严格消毒即开始下一轮检查,门诊与住院术后病人共用,其探头微生物污染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子,可造成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因此,对眼部B超探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用抗生素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效果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4年4月黄梅县人民医院眼部专用B型超声仪(B-SCAN-CINESCAN,FRANCE)的超声探头。
1.2 方法
1.2.1 操作步骤 对B超仪超声探头使用75%乙醇消毒,常规涂用TM-100型医用超声耦合剂于眼睑表面行眼部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组,每完成20例检查后对B超探头进行1次细菌培养,共检查10次;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进行B超检查作为观察组,同样在完成20例检查后对B超探头进行1次细菌培养,共10次。
1.2.2 微生物学检查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在超声探头的头端均匀擦拭5次,立刻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及沙保弱平板。接种时棉拭子应与平板琼脂充分接触。接种后将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放置于35℃含5%二氧化碳的培养温箱中培养;沙保弱平板接种后放置于28℃需氧环境行真菌培养。所有平板均需培养10d,然后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2 结果
2.1 两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次(%)
2.2 TM-100型医用超声耦合剂与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含菌情况比较 对临床正在应用的已开封的TM-100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取样进行培养,结果显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取未开封的TM-100型医用超声耦合剂进行取样检查,结果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对已开封及未开封的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取样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医用耦合剂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B超检查已有多年历史,主要用于排除探头和被测物体之间的空气,使超声波能有效穿入被测物体达到有效检测目的,其成分主要由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甲基对羟基苯甲酸、蒸馏水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凝胶,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由于其并非一次性使用,仍无法保证其完全无菌[2]。B超是眼科相对普及、应用频率较高的检查方法之一,在频繁使用过程中,通过病人眨眼瞬目,耦合剂不可避免的流入眼内,是医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眼科手术后的病人,特别是白内障和青光眼术后病人,由于手术切口不用缝线缝合,在切口完全愈合前感染的风险更大[3]。另外,合并眼表感染性炎症的病人,B超检查后可能会引起其他做该项检查病人的交叉感染。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把眼用凝胶不接触性地挤在探头上使用,研究结果表明,眼科B超探头如果不严格消毒,其带菌率可超过90%。而实际工作中,B超探头的消毒会造成探头的损害。目前使用的一次性B超耦合剂也不是绝对无菌的,而医学行业标准YY0299—2008中对医用超声耦合剂也未作无菌要求。因此,其交叉感染的风险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替代耦合剂行B超检查,可明显降低超声探头的带菌率,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3例或4例病人共用一只眼用凝胶,平摊费用低,易被病人接受,并且其质地细腻均匀,色泽透明,黏稠度适中,不含气泡,做出的超声图像清晰。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只是暂时性的小剂量与皮肤接触,涂于皮肤后容易清洁,不会造成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极少出现变态反应,使用安全,完全可以替代耦合剂来完成B超检查。同时也要严格执行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住院手术病人与门诊病人分开检查制度[4]。每日检查前后均进行B超室内消毒,手柄及探头也要精心护理和消毒,降低眼科病人交叉感染的风险。
[1] 林必杰,琳辉.我国医用超声耦合剂现状和质量标准的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11):690-691.
[2] 刘丽红,郝元涛,黎明,等,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7,7(14):1137-1139.
[3] 岳军,王平,覃光海,等.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45-2846.
[4] 郭玲,王义.基层医院超声科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