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分析
2015-05-14景翠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646000
王 燕,景翠源,万 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 646000)
细菌检验是实验室检验常用方法之一,是指对人体的多种分泌物、组织、体液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的方法。细菌检验过程一般包括申请单的书写、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和处理、对致病菌的分离与培养、对致病菌的种类鉴定、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及检验报告的出具[1]。细菌检验可帮助医生对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进行确定,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但在细菌检验过程中其检验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和检验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以在本院接受临床细菌检验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标本并进行临床细菌检验,分析比较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探讨提高临床细菌检验准确性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在本院接受临床细菌检验的患者400例。采集标本并进行临床细菌检验,其中尿液标本104例(26.0%),创伤组织标本84例(21.0%),粪便标本 60例(15.0%),血液标本 56例(14.0%),痰液标本48例(12.0%),生殖道分泌物标本48 例(12.0%)。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方法 按照常规的细菌培养程序对所有标本进行统一培养,培养基为营养肉汤、血液增菌培养基、血平板、巧克力血平板等,以保证菌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细菌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试剂均采用专业试剂,以此提高细菌检验效果[3]。
1.2.2 评价标准与检验方法 按照常规程序进行细菌检验,其中在进行菌种鉴定时以双歧索引法为依据,分类采用伯杰氏分类法[4]。以合格率对细菌标准进行判断,在检验中以卫生部所提供的标准菌株为对照,将培养的菌株与标准菌株做比较。通过与标准菌对比分析分别对各类菌种的合格率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送检的6种临床细菌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合格率依次为尿液细菌(97.1%)、血液细菌(96.4%)、创伤组织细菌(95.2%)、痰液细菌(93.8%)、生殖道细菌(89.6%)和粪便细菌(86.7%)。尿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最高,粪便的检验合格率最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细菌检验各标本的合格率比较
3 讨 论
临床细菌检验对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的确定,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医生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类型,因此,决定了能否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5]。健康人人体中存在多种细菌,在正常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制约,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不同菌种对同一药物或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不同,一旦错用了与致病菌无关的药物,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很可能会对机体的正常菌群产生抑制作用而导致体内菌群失衡,破坏患者身体内的环境平衡,造成菌群失调症,使得病原菌对人体的损伤进一步加剧[6]。因此,确保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影响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素有很多,包括标本的采集、标本的保存和运送、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3.1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采集通常由护理人员完成,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的规范及相关注意事项认识不足,对标本采集的最佳时间、采集标本的最佳部位以及标本采集后的送检时间把握不准,常常造成采集的标本不合格,导致病原菌的检出率过低,使检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7]。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的相关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临床医生在向护理人员下达医嘱时要详细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提高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和运送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和运送的原则是维持样本中病原菌的活力,同时又要避免非病原菌的污染和过量繁殖。对于不同的病原菌,应当采取不同的保存、运送手段。例如,对于脑膜炎奈瑟菌,由于其对寒冷较敏感,因此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室温条件并尽快送检,尤其是在冬天应更注意到这一点,否则,细菌的检出率将显著降低。再如,由于尿道下1/3存在着正常菌群,标本极易受到污染,且尿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促使非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如果尿液标本未能及时送检,可能是把正常中段尿误诊为菌尿,造成假阳性[8]。因此,尿液标本在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在培养前进行显微镜检查(选择相差显微镜为宜)以了解标本中细菌存在情况,尿液细菌培养可以通过进行细菌计数来保证检验质量。
3.3 细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细菌检验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和细菌鉴定方法的重视,还应加强对药敏试验的监管和对标本的质量及使用标准菌株质量的控制[9],以确保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本研究中,对送检的6种临床细菌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合格率依次为尿液细菌(97.1%)、血液细菌(96.4%)、创伤组织细菌(95.2%)、痰液细菌(93.8%)、生殖道细菌(89.6%)和粪便细菌(86.7%)。可见,尿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最高,粪便的检验合格率最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进行临床细菌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细菌标本的采集规范,规范标本在保存运送过程中的操作,加强对标本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10],保证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
[1]曹松,焦立民.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1958.
[2]曾志鸿.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10):511-512.
[3]黄永存.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 (8):28~34.
[4]肖涛.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性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2):207-208.
[5]刘惠玲.关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865.
[6]宁耀群.临床细菌检验的正确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35):10-11.
[7]王景胜,武彩凤.护理人员正确采集标本是检验前质量的重要保证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839-1840.
[8]刘锦,李怀平.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382-4383.
[9]余算.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2007,24(23):3748-3750.
[10]刘雁芳.浅谈基层医院细菌检验失误的常见因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2(4):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