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非机械专业开设机械课程的探索实践

2015-05-13刘蔚芬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自主创业职业教育

刘蔚芬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难点,也是国内产业经济、科技和劳务市场发展、竞争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非机类专业开设机械类课程就是为了适应企业岗位,进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该文作者力图从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的需求等方面与同行们一起探索职业学校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课程的趋势和方法,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产业结构培养目标 自主创业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177-02

2005年江苏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就表达了中等职业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又有了更贴合实际的要求, “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要求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学校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变迁,相应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是必然趋势。

1 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课程的必要性

1.1 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了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课程的趋势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既要培养为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又要考虑到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既受到社会的推动又受到社会的制约,面对高科技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趋势,面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科技新成果不断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职业学校的教育必须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原来的岗位定向培养模式已经逐步失去原有的优势。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形势面前,课程目标的设置不仅只针对某一岗位或某一工种,而是与专业相近的岗位群,能使学生能从事同类专业不同岗位工作的能力,这成为了上世纪末职业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非机械专业他没学过机械基础这方面的知识,他可能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如果你是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你也可能去制造企业做营销工作,你不懂该产品的工艺制造过程,你就无法确定订单的交货期。所以非机械类专业要开设相关机械方面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更好地胜任各项工作。

1.2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课程的趋势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大区别,就是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培养的是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以上专门人才。他们应该是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技能。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职业学校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毕业学生的要求也在变化,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课程目标应调整。职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劳动者,还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变化一方面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结果;另一個方面就是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影响。非机械专业开设机械专业课程,有利于使学生形成适应多工种的知识结构,挖掘其潜能,可增强其毕业后的多工种适应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1.3 自主创业的需要,决定了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课程的趋势

所谓自主创业指技能人才凭借自己的技能专长自己创办企业。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就业者,而应该是自主创业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掌握自主创业的本领,开创自主创业之路。在培养学生中,既要考虑到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上学尽其识,人尽其才。而由于专业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能力、知识结构的完全不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思维、技能特征。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就显得所学知识的匮乏,对于学习有潜能的学生,学校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可供今后发展的学习条件,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以利于个人特长的发展。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对编程感兴趣,他可以选学机械方面的相关课程,掌握了机械加工方面的工艺再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就有可能在数控编程方面有所发展。现在有很多个体加工企业,只要有几台设备就可承接特殊的加工业务,作为有一定机械加工方面技能的学生今后完全有能力自主创业。我们学校完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注意以专为主,通过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对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类方面的课程,向广扩散,实现一专多学,达到一专多能;在学习和技能上呈扩散状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自主创业。

2 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课程的探索实践

2.1 非机械类专业开设机械类课程设置探索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观谈机械课程的定位,传统的职业教育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四大类。由于传统的职业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将长时间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各门课程开设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和市场经济的转型,职业的变化、劳动组织的变更越来越多。用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可将课程分为素质教育课、文化课、专业课和职业技能课。机械基础(机械知识)将作为非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唯一一门职业技能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专业理念确定为某个专业基础课,而必须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学习的需要,增加学生对以后就业的适应性或创业弹性的需求。在非机械专业开设的机械基础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我校已在非机械专业中设置钳工实习以励志课的形式开设机械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非机械类专业学生所需的工程基本能力和知识点整合

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职业类学校各种专业学制学时的限制,使得不断增加的课程量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而将课程整合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途径。课程整合不仅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总体认识,同时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机械基础课程涉及面广,只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才能使学生对机械工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相关企业应用性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走访,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确定了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所需的机械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目标和知识点,应达到如下要求:(1)学生能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2)能了解一般机械零件所用的材料;(3)能分析常用机械的传动原理、工作特点和应用特点;(4)能操作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及零部件;(5)能初步确定零件的成型和加工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经整合后的机械课程内容可分为必修内容:机械识图、常用材料、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常用连接;选修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零件毛坯的生产、切削加工方法。课程总学时为60~90学时,其中60学时为最基本的教学时数,30学时为选修学时。必修内容是教材的主体,是非机械专业生产第一线或管理人才必备的机械工程基本知识,是各种层次的非机械类企业所用的常用机械设备能涉及到的相关内容。

2.3 教学主要目标,优化课程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从工程实际出发,以“管用、夠用、适用”为指导思想,确定课程内容形成教材的实用性特色。作为生产第一线的非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或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机械工程相关知识,而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过程推导性内容、设计性内容的需求不大甚至极少。所以目前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决定了教材的实用性原则,体现了“实用、够用、适用”,为课程的实用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对目前阶段职业学校的学生水平的充分理解,优化课程内容,形成教材的适用性特色,在编写教材时要进行机械技能基本素质教育,让学生对机械工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主要教学目标,按学生实际出发,按内容全面适用、知识浅显易懂进行优化、细化、精化教学内容,删除理论性强、难度大、设计性的内容。尽可能让教材与目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是一本合适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朱其训.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58.

[2]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75.

[3]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33.

猜你喜欢

自主创业职业教育
“飞向梦想—金点子创业大赛”策划方案
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