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篮球比赛中的心理躁动
2015-05-13高芳芳
高芳芳
摘 要:保证技术水平能够充分发挥的支柱就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它能帮助运动员克服许多障碍并取得成功,不过也会导致意外的失败。运动员并不是生来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后天的努力和培养。由此可见篮球运动中心理素质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该文就通过对小学生篮球比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探讨了比赛各阶段信心对情绪应激状态的影响,分析了处于领先优势时、落后被动时、相持决战时的应激状态产生心理躁动的几个因素及对篮球比赛成绩的影响,提出了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篮球比赛 临场 心理躁动 剖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248-02
运动员伴随比赛过程和场上的变化,身心高度紧张,情绪处于不稳定的心理应激状态,即所谓的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躁动。篮球比赛不仅较量的是技战术和体能,更是心理素质的抗衡。临场比赛情况错综复杂、变化莫测,在某些情况下,优势和劣势都会有变化,一方面在于差距越来越小的竞技实力,另一方面运动员的成绩受精神状态的影响很大。比如,1984年第23届奥运会预选赛,中国女篮曾以73∶37大胜韩國女篮,然而决赛中56∶69负于对方;1984年第10届亚锦赛时,中国女篮以76∶59战胜韩国女篮,但决赛以61∶62再次告负;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中国女篮以75∶60战胜韩国女篮,决赛时又以70∶77败北。总结三次比赛的失败,其实与韩国女篮注重心理战的训练,以及充分发挥心理战有很大关系的。事实证明,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能够帮助运动员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不过也会导致意外的失利。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运动员后天的努力和培养而来的。随着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及场上的多变,在快速多变、对抗激烈的竞技运动中,运动员随时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所以,须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满足现代篮球比赛的需要。这一现象在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尤为突出,从临场比赛心理现象分析来看仍然有其一定的规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济阳县小学生男子篮球友谊赛各代表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篮球比赛临场心里躁动表现(见表1)
2.1.1 比赛开始阶段信心对情绪应激状态的影响
多数小学生运动员,很少参加比赛,缺少比赛经验,信心不足,对对手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不熟悉各自的打法、作风、战术等。从心里躁动表现可得: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表现在不同的阶段以及比分发生变化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队员们心理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顾虑。另一个就是有些运动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如果一开始就很好地发挥,那么状态也就很好,且信心百倍;反之,则信心不足,甚至灰心丧气。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频频得分,使这些队员建立自信,重新找回感觉,信心百倍的去进攻,沉着、冷静的去应战。
2.1.2 处于领先优势时情绪应激状态
运动员拥有了主动权,掌握了整个局势时,就表现的轻松、稳定、有信心,使头脑保持清醒,对场上的局势也能正确判断,继续发挥优势。全队士气高涨,充满信心,运动员也有得心应手的技术发挥。一些运动员会有“松”的情况,表现为防守不积极、进攻比较随便,这时教练员不帮助他调整心态,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当对方逐渐从落后比分追上来时,往往产生急躁,表现为投篮不准、易犯规;当对方把比分追至接近时,此时比分能稳定继续压制对方,全队可稳定;当领先变为落后时,显得不知所措,互相埋怨,进攻与防守混乱,最终导致失败。
2.1.3 处于落后被动时情绪应激状态
全队信心缺乏,情绪低落,主动性不够;教练员要及时地调整队员的情绪,增加信心,鼓舞士气,调动全队的积极性;比分处于相持的时候,是全队情绪转化关键;一旦超过对手,则士气大振,技术发挥游刃有余;但被对方压制住时,此时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很重要,这也是运动员心理方面的作用,可见良好的心理状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第二实验小学的实力最强,平均身高比其他学校高20 cm,各方面的优势,使他们打的得心应手,最后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店子小学和翠青小学的那场比赛,两队实力相当,上半场店子小学以8∶0领先,中间休息时,翠青小学的老师对学生加强指导,第二节一上场就接连进了三个球,店子小学队员压力增大,但由于专业教练没来,学生又急,乱了阵脚,对手更是越打越有士气,短短的15 cmmin,稍纵即逝,最后店子小学以0:12输给了翠青小学。
2.1.4 相持和决胜时情绪应激状态
因身心高度紧张,在果断的处理球时,往往有很高的成功率,比如最后几秒的时间,有时候超距离的投篮也会命中;因心理过于集中,运动员往往有比较狭窄的思路,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失误,对此教练要给予充分的提示,例如,两个篮下各安排一位老师,当需要投篮、传球、防守、快下时,老师要大声喊出来提示队员,以利于队员及时调整思想意识;有些时候由于局势紧张,会对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影响,产生担责的畏惧心理。
2.2 产生心理躁动的因素分析
通过观察比赛,可以总结出以下9条影响运动员对抗能力的心理因素。
(1) 年龄小、意志薄弱、缺乏大赛经验。比分领先时沾沾自喜、傲气十足,导致轻敌;比分落后时意志不坚定、丧失斗志这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表现。
(2) 运动员本身技能发挥的影响。在赛前或赛中,身体机能水平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暂时下降了,使身心不顺畅,使原有的水平没有很好的发挥,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
(3) 过分求胜,形成思想压力。想赢怕输的心理占上风,怕担责,患得患失,给思想上造成很大的压力,使行动的有效性大大削弱,越想发挥得好就越容易失误。
(4) 过于轻敌或者缺乏信心。比赛中的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裁判公正与否,队友能不能胜任等这些方面,或是对方实力不行,过于轻视对手,比如防守不积极、单干、蛮干、进攻不配合,被对方反超,则又显得心浮气躁。
(5) 当对方占优势,打控制球拖延时间。运动员心理会受到干扰,运动员表现为消极防守,不再重视细节配合打法,让对方有机可乘。
(6) 技术水平低,战术配合脱节。这往往表现在个别队员由于意识、技术水平差,在关键进攻配合中失误较多,跟不上整场比赛的节奏,使全队队员信心下降。
(7) 认为裁判不公,偏袒对方。有时候裁判的判罚可能有些失误,所以有些队员认为裁判故意偏袒一方,使自己带着怨气打球,致使情绪躁动。比赛欲望不强,失去斗志、注意力分散、技战术低于正常发挥水平。
(8) 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运动员太在乎个人得失的话,各种消极因素就会产生。怕比赛中承担责任,由于对手很强比赛时力不从心、动作不自然,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的掌控。影响实际水平的发挥,必然以失败告终。
(9) 受外界因素影响过多。主要在于教练、队友、观众在场上大喊大叫对运动员的干扰刺激。这时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教练员,关键时刻他的指令能让整个局面发生变化;其次是队友和观众的声音,所以每个队员都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去应战。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小学生的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2)个人技战术水平低,导致整个比赛进攻中的连贯性脱节,从而影响每一个場上队员的心理变化。
(3)比赛时心理随着比分和局势的变化而显得浮躁,这对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发挥是极为不利的,不能协调好自己的行动。
(4)篮球比赛心理躁动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种现象也很常见,不过没有统一性,因地、因时、因人而不同。在强化心理训练时,重要的是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诱导,使心理状态往积极的一面发展。
3.2 建议
(1)在赛前明确比赛目的、任务。要把精力集中到比赛上,对运动员多给予一些鼓励,让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到技术、战术的发挥和运动能力上,注意全队的整体性,做到思想和行动的协调一致。
(2)培养控制比赛局势发展的意识。根据比赛的基本规律,很好地处理开局、中局和结局,坚定努力方向,确立一个奋斗目标,逐渐形成控制局势发展的能力。
(3)教练员要重视队员的遗传因素。长期培养,多参加比赛、模拟训练、赛前充分准备,加强临场指导,使其得到及时地帮助。
(4)教练员的智慧、经验和驾驭比赛的指挥能力对获取胜利至关重要。为了不断提高篮球竞赛中的制胜能力,应贯彻以体能为基础,技术为核心,心理素质为保障,团队精神为灵魂的训练管理原则,以实现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最优化。
(5)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百战不殆,运动员就必须要把教练员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才智与自身优秀的技战术合二为一,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更大限度地赛出自己的风格与水平。
(6)重视赛后心理调节,消除心理隐患。比赛往往给运动员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影响,明智的教练员会从赛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蛛丝马迹中找到运动训练的表象,清除未来再战的隐患,让队员心情放松,不再为这次失利而耿耿于怀,俯下身子积蓄能量,努力拼搏,为下一次的获胜努力备战。
参考文献
[1] 叶国维,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张玉生.现代篮球竞赛主要制胜因素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2(3):48-49.
[3] 孙宝聪,王嵊海.篮球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及其培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1):75-76.
[4] 李希水.浅议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及训练方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19(2):70-71.
[5] 佟春雨.篮球比赛临场心理躁动现象剖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3):45-46.
[6] 孙义良.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躁动与教练员的心理调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4):130-132.
[7] 高奎军.篮球竞赛中心理战的若干问题之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2,23(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