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实证研究
——以福州地区大学城图书馆为例
2015-05-13孙凤茹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22
孙凤茹(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22)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实证研究
——以福州地区大学城图书馆为例
孙凤茹
(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22)
[摘要]区域性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之一。就福州而言,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运行多年,且成效显著。从实证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大学城师生读者和图书馆员分别进行调查和访谈,以了解目前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并分析形成原因,同时针对如何提升文献共享服务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福州大学城
[分类号]G253
在“节约型社会”的思想倡导下,“节约型校园”的概念也逐渐在教育领域中盛行。尤其是在大学城,构建图书馆联盟,以达到资源整合、互为补充的目的,实现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和纸质文献的馆际互借,是一个切实可行、收效良好的举措。
2011年,在福建省教育厅组织领导下,由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江夏学院等福州大学城高校,与厦门大学共同参与建设的“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即FULINK平台)正式运行,为大学城共享域内的广大师生提供校际间的文献提供、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借阅等高水平便捷的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
1福州地区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概况
1.1福州大学城“八校”图书馆现状
福州大学城位于福州闽侯上街镇,是集教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是福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因此,福州大学城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图书馆。表1中统计数据显示,各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相当丰富,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地整合各高校的馆藏文献资源,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福州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便能打造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
1.2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介绍
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即FULINK)整合了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现有资源,包括中外文图书共1188.2万册,中外文期刊13284份,还有50多种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建成了集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等内容为一体的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统一检索平台。实现了福州地区大学城图书馆的印刷型文献、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揭示和统一检索,数字化文献资源实现了网上文献传递,印刷型文献实现了馆际互借。
表1福州大学城图书馆概况
自2011年试运行以来,FULINK平台从单馆对单馆开发,发展为大学城高校完全开放,有效地整合了各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全体师生打造了良好的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阅读平台。经过各院校图书馆的逐步宣传和大力推广,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认可度和使用率逐年上升,表2所示为最新的共享情况数据统计。
表2 2013年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文献资源共享情况统计(2012.12~2013.11)
2对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的调查
2.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组建单位,即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江夏学院的图书馆读者和馆员。其中,读者对象分为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师,而馆员对象主要是负责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业务的图书馆员工。
由于调查对象的群体性质不同,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两种调查方式:问卷式和访谈式。对于读者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身份的读者若干名,在大学城“八校“实行问卷调查;而对于馆员,则主要采用访谈法调查,通过面谈、邮件或电话访谈等形式进行。
2.2问卷设计与访谈提纲
基于对福州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概况了解,以及对部分调查对象的意见搜集,设计出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分两部分: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涉及读者的了解程度、使用率、读者的借阅倾向、共享平台的操作难度、馆员业务素质、读者对共享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共享平台服务的建议等方面;而馆员访谈提纲围绕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业务展开,主要探讨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具体如表3所示。
2.3问卷发放、回收与统计
在本次调查中,由于读者群体分布广泛,同时受专业、年级的影响,因此在发放调查问卷时特别予以区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本科生群体,共发放466份问卷,涵盖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的学生;研究生群体,包含硕士和博士,涵盖一年级至三年级,发放158份问卷;教师群体,以邮件或面谈为主,共发放83份问卷。总计发放707份调查问卷,鉴于基本上是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因此回收状况比较理想,回收问卷652份,回收率为92.2%。在回收的调查问卷当中,去掉无效问卷67份,有效问卷585份,有效率为89.7%,有效程度高,统计结果可信度高。
而对于图书馆员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以预约面谈的形式进行,共采访到相关人员15人,包含负责本校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领导和有关馆员。
在对问卷和访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面,主要是采用Excel办公软件,以图表的形式简单、直观地呈现本次调查的结果,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调查对象对目前福州大学城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的看法和建议。
表3对福州大学城图书馆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的调查
3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调查结果分析
3.1普及程度较好,但利用率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知道”大学城图书馆馆际互借业务的读者数量还是较多的,仅有小部分读者表示“不知道”;但是,实际“使用过”该项服务的读者并不多,还不过半数,具体比例分布如图1所示。
图1馆际互借业务普及程度分布
由此可见,大学城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但文献资源的共享程度并不高,实际使用率方面不容乐观。结合表2所示,在2013年大学城文献共享平台申请借阅的图书达到465861册,而福州大学城有师生近30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读者全年通过文献共享平台只借阅了不到两册,这同样也说明馆际互借服务整体利用率较低。
究其原因,不少读者表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阅读方式多样化,阅读工具也大大增多,所以利用文献共享平台服务的人数也随之减少,除非是“迫不得已”,或只有图书馆才能找到的图书资料,读者才会选择使用。
3.2读者满足度不理想,提供数量远低于申请数量
在回收的585份有效问卷当中,其中有268份明确表示“使用过”大学城馆际互借业务,因此后面的统计分析都是基于此数据。在对这部分“使用过”该项服务的读者调查之后发现,超过8成的读者表示,利用大学城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服务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当然,也有小部分读者认为,此项服务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具体比例如图2所示。
图2馆际互借服务满足度
结合表2所示,2013年,读者通过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请求电子文献传递申请篇数为465761篇,其中基于Fulink申请文献传递461197篇、申请CALIS传递4564篇;而在文献服务提供情况方面,基于Fulink平台传递量24736篇,基于CALIS传递量351篇,纸质文献联合借阅量4146篇,文献服务共计提供29233篇。合计申请465761篇,提供29233篇,总体满足率不足10%,十分不理想。
究其原因,涉及读者、图书馆馆藏以及馆员业务素质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读者因对检索工具不熟悉,对馆藏未进行检索就直接提交申请,提交的申请信息不详细、不准确以及资源定位不准确;另一方面由于各图书馆对书刊使用的限制,馆藏信息不准确,申请周期较长或者产生相关费用,以及馆员业务的不熟练,都会造成资源类型和数量与用户需求存在差距,使读者满足度降低。
3.3操作程序复杂,借阅权限及范围受限
据统计,针对馆际互借平台的简易程度方面,大多数读者认为“麻烦”或者“比较麻烦”,仅有少数读者表示联合借阅“简便”。如图3所示。
图3联合借阅简易程度调查
在《福州地区大学城图书馆纸质文献区域资源流通规则》中规定,联合借阅的申请程序为:“持‘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校园一卡通’,到本人所在校图书馆按有关规定申请注册;读者可按照自己意愿申请一所或多所图书馆;读者必须通过本馆的在线考试系统的考试,7个工作日后可获得借书权限。”而当借出馆在接到读者借阅请求后,还需要办理各种登记手续,纸质文献馆际互借还要办理物流的各种手续等。这一系列的手续影响了很大一批读者的借阅热情。
在联合借阅权限方面,按照新校区各共享成员馆的规定,“本校以外读者在共享成员馆借阅图书两册,借期1个月,不能预约、续借;读者借书和还书必须到图书所在馆”。另外,部分高校的某些馆藏资源或阅览室资料,仅限对本校研究生或专任教师开放,本科生没有借阅资格,外校读者更没有权利借阅,这些限制条款极大地影响了读者参与大学城校区馆际互借的积极性,尤其是纸质文献的共享。
3.4设立专人专岗,但馆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在对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业务素质调查时,大多数读者认为图书馆“有专人负责”联合借阅业务,并且认为馆员“业务熟练”或“比较熟练”。当然,也有小部分读者认为,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专人负责联合借阅业务,而且“业务不熟练”。如图4所示。
图4馆员业务素质认可度
有学者表示,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正式运行稍显滞后,许多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开展得比较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些图书馆一直没有专人负责此项业务,这是严重制约共享平台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另外,对专门负责联合借阅服务的馆员,由于缺乏操作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及严格的奖励和处罚机制,大多数馆员对提供联合借阅的服务热情不高。于是,有不少读者表示借阅电子文献时,经常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而借阅纸质文献时,也会因操作不熟练而耽误时间。
3.5读者满意度较好,认可度也较高
鉴于普及程度、操作流程、借阅权限以及馆藏资源和馆员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制约,32%的读者表示“对联合借阅服务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而68%的读者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如图5所示。
图5读者对联合借阅的满意度
大多数读者认为,由于福州大学城图书馆文献共享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尽管有些不足之处,但实现了“八校”图书馆全部开放,文献得到有效、合理的整合,实现了为读者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已难能可贵。而最终能否借阅成功,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读者自身、图书馆以及馆员都需要不断学习、调整。因此,在调查中,近7成的读者对大学城馆际互借服务是比较认同和满意的。
4深化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建议
4.1建立评估效益机制,提升各成员馆的管理质量
根据目前福州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现状,迫切需要指导单位制订相关的政策或措施,通过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来促进和规范各成员馆的共享服务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效益平衡机制和效益评估机制。效益平衡机制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各成员馆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补贴,使各馆的贡献与利益真正相互平衡,如资源建设补贴、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补贴、服务项目的开发及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费用。要充分发挥奖励的作用,各成员馆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工作中要不断深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而评估机制则是从读者满意度、提交量等几个维度对各成员馆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会对馆际互借做出定量、定性的客观评价,不仅促进馆际借阅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升,而且为馆际互借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1]。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运转大学城FU⁃LINK平台,更好地提升馆际互借的满足率。
4.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读者馆际互借意识
对于满足师生科研、学习需求而言,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福州大学城馆际互借服务利用率不高。为了推动馆际互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让读者全面了解馆际互借服务的性质及优越性,各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读者利用馆际互借服务的热情。①由馆际互借管理中心制作统一的宣传手册、宣传展板,组织宣传促进月活动,各成员馆通过利用校园网、图书馆网页及图书馆的LED刊登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消息等举措,让读者全面了解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使用方法、服务项目、内容;②积极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讲座和培训,利用新生入馆培训或文献检索课机会,为读者举办服务讲座,指导读者利用各种联合目录数据库,通过馆际互借与全文传递服务系统获取全文,让读者亲身体会到馆际互借与全文传递服务的方便与快捷[2];③在图书馆门口及教室、食堂或是宿舍楼管等处张贴宣传海报,让馆际互借概念融入师生读者的校园生活。
4.3简化联合借阅程序,进一步放开借阅权限范围
首先,可以从简化注册手续入手,省掉在线笔试环节、填写资料环节以及本人去图书馆开通环节,只需输入“大学城一卡通”号码,便可直接在线申请借阅;其次,缩短在线申请请求的答复日期,将其控制在半个至1个工作日内;第三,以适当补贴的形式,降低读者借阅纸质文献的成本,一方面是降低复印、扫描等费用,一方面是降低物流费用。
对于借阅权限和范围,一方面要对借阅读者群体放开,只要是拥有“福州大学城一卡通”的读者,都可以享受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服务,不论是本校还是外校,也不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教师;另一方面是要对借阅图书资料范围放开,包括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及各学院的阅览室资料。
4.4建立绩效责任制,馆员业务培训常态化
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工作涉及的环节众多,要求馆员既要熟悉馆藏,了解各类信息源的特点,还能熟练检索国内外各种数据库,访问Internet上的各类信息资源,又要能使用传真机、扫描仪、E-mail及Ariel等文献传递软硬件工具。因此,这对馆员的业务素质,如知识水平、外语水平、工作态度以及对用户信息需求的了解与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很高。
所以,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并且常态化地实施馆员业务培训。比如,通过开发一套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用于统计记录各成员馆及馆员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信息,设置一定的标准,定期对成员馆或馆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对馆际互借服务达标以及优秀者进行奖励,并在联盟网站上公布。同时,联盟也可以与各成员馆约定,将馆员的馆际互借服务情况与所在图书馆的工作考核进行挂钩[3]。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员馆及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就感,从而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4.5重视“用户体验”,构建“云”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应该强化“用户体验”意识,共享服务平台要想吸引更多的用户,必须让用户真正体验到这一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尽管福州大学城FULINK平台也增加了手机客户端,让读者不仅在PC端能搜索借阅,在手机客户端也可以实现这一功能需求,但毕竟受到手机配置、网络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推广的效果也不理想。
未来可以利用“云”服务的概念,构建“云图书馆”,实现接入方式多元化。通过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联合,利用云技术实现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形成一个无所不包、无处无时不在的图书馆。
5 结语
目前,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已逐步迈向正轨,尽管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发展趋势良好。笔者认为,共享平台服务的有效开展,不仅取决于政府部门、各成员馆以及具体负责此业务的馆员的努力,更需要读者具备借阅的意识,甚至可以说,“读者需要去借书,成员馆才能提供服务”。因此,全面推广校园阅读,大力倡导优良的学风,引导高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对共享平台的良性发展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陈兰钦.福州大学城纸质图书馆际互借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57.
[2]李桂梅.高校馆际互借服务新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8-129.
[3]何玉玲.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纸质文献馆际互借服务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3(4):69.
[4]郁金华,王丽艳,陈耿.构建区域性高校云图书馆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54.
孙凤茹女,1979年生。本科学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
收稿日期:(2015-02-04;责编:杨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