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5-05-13丁桂珍
丁桂珍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是数学教学方法的根本目标。本文就对当前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各个阶段中的应用加以分析,并结合课堂实例进行讲解,阐述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思想在其中具有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学化思想;初中数学;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开展其它学科教育的基础,针对其改革也提出了更为先进的思想模式,也就是数学化思想。我国当前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特色编制了不同的8套教材,基于此学校在选择各自教材时便有了极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其自身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加之各个学校愈来愈重视实践性内容,这也在提倡新课标的理念下充分尊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更好地将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理念体现出来,为其它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应用数学化思想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苏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章节课程的编排对于引导初中生培养数学化思想有显著作用。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后,对于所接受的一切知识都有了质的飞跃,面临的数学知识更是复杂、难懂,在教材的开始,先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细致化引导,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其生活中水位变化的问题,引申到数学知识中来。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存在数学,而且又因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联结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会更积极,但是若仅凭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肯定还不能完全解答。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数乘法相关内容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时刻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并最终形成对知识的记忆。基于此,数学教育活动的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并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数学化思想
所有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其实践性的知识体系便是通过数学化展现出来的。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处处包含数学、处处隐藏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但若未能将其数学化,则学生可能无法通过数学的解析方式对其进行计算并确定答案。久而久之,当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便能使其数学化的能力得到提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的九年级下册,有关于抛物线的问题涉及到了水运。如下图所示。
于河面修建一座抛物线形的拱桥,已知:桥下水面距桥顶部为3m,水面宽6m;那么,问:当水位上升1m时,水面多宽?
这是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而来的数学案例,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相连接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提高其数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已知条件,借助二次函数进行问题的解答。通过此, 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化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二、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数学化思想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版7年级上册教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这一节课,提出的问题为:市场上某种肥皂,其长16cm、宽6cm、高3cm,一箱肥皂共30块,为其设计一种包装纸箱,旨在节省更多的使用材料。本节课程属于活动课,课程的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纸盒,这样的数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合,且与其所学的知识相契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该教学,使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数学问题,并且利用自己已经获取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对图形世界的认识,并发展其空间观念。
(二)数学化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函数是一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的思想是数学问题中处理常量与变量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非常重要且基本的内容。对于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通常可以寻找其等量关系,通过列出一个或者是多个函数关系式,便可以将其予以解决。例如,当矩形周长为20cm时,其长与宽如何取值?面积各为多少?其中哪个面积最大?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矩形的长为X,宽为Y,面积为S,寻找规律。最后得到当矩形周长一定时,矩形的长是宽的一次函数,面积为长的二次函数;当长、宽相等时则为正方形。这样一来,将待解决的问题归结为学生所学知识范围之内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了数学思想,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也更代表了数学化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初中的教学。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化思想在整个数学教学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更发挥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强化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是亟待教师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宏.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133-133
[2]薛旭.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z4):54-55
[3]宋远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思想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13,(20):159-159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