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基层文化建设促进农牧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5-05-12哈斯达来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牧区开展文化建设

哈斯达来

摘 要:基层文化站是农牧区唯一的文化活动单位,肩负着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基层文化站能否以新颖的、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地抵制现代文化中各种消极的现象,有效地推进新农村新牧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文化建设;农牧区;开展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牧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农村牧区的文化建设仍是薄弱环节。嘎查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牧区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1 基层文化工作存在的不足

1.1 文化投入匮乏

文化活动与经济紧密相连,离开了经济,农村牧区文化无从谈起。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农村牧区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即使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嘎查村,也首先考虑修桥铺路,造亭办学,文化经费排不上队。

1.2 文化设施短缺

过去曾一度发挥积极作用的嘎查村级俱乐部、青年之家这些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折价处理,有的因年久失修,也是破旧不堪,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牧区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破坏了村风民风。

1.3 文化队伍失散

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开展是否红火,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但目前的一些农村牧区缺少这样一批“领头羊”,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一部分有头脑、有文化的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从而导致嘎查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失散。

1.4 封建迷信沉渣泛起

一些地方疏于农村牧区文化的管理,村民们闲着无事,热衷于求神拜佛。有了钱,就修庙建寺,让一些丑恶的现象污染了社会环境。

2 基层文化站推进新农村新牧区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

2.1 基层文化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文化站的发展历史,就是对人民群众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引导作用的历史,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今这种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基层文化站更是我们党传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沿阵地。

2.2 基层文化站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

基层文化站通过开展种种文化活动,调动了农村牧区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让农牧民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受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治观念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了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了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形成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好风尚,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2.3 基层文化站为繁华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文化站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 ,是加强农村牧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仅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牧区的文化事业。

3 基层文化站有效推进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基层文化站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它将起到传播知识,交流信息,技术推广,收集民情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多种作用。

3.1 要稳定文化队伍

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活跃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地方政府要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稳定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并且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化站专干队伍,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2 因地制宜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牧区文化工作的关键。在当今有些基层单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现象,作为文化站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根据基层农村牧区人口布局、地狱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进行改造。

3.3 抓好农村牧区文化网络建设

基层文化站是农村牧区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牧区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牧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牧区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牧区业余文艺组织。农村牧区的文艺组织是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辐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嘎查村。

3.4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牧区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日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牧区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台,让农牧民自言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牧区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的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3.5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努力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当前农村牧区工作的形势与任务。二是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吸收新“营养”。三是加强自学,根据工作需要,边学边干,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因此,抓好基层文化建设,文化站是至关重要,它是推进农牧区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是唱好农牧区文化建设这台戏的主角,它对于加强农牧区文化建设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农牧区开展文化建设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