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探索

2015-05-12张朝光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培养

张朝光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帮助学生找到自信”、“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素质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读书,提高语文老师自身的素养”几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老师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就充分体现了学习兴趣的重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而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尤其是语文他们更讨厌。因而课堂上学生痛苦,老师受折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跌入语文教学的困境: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死气沉沉。为尽早摆脱这一烦恼,让教与学充满乐趣,我在学生中展开调查。原来症结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学语文无用。找到症结后,我冥思苦想,苦苦探索,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帮助学生找到自信。鼓励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从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所赋予的职责。教师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和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对他产生意想不到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可以在诸如朗诵、写作、阅读、实践活动等学语文的各个方面进行;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课外适宜和谐氛围中的交谈、作业批改中的一句批语等形式来表现。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地把爱分给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 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倾注更多的关爱。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增进与老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但也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的事实证明: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我曾在课堂上不经意地抽到这样一位女孩回答问题。女孩磨磨蹭蹭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却始终不能开口说话,只顾把头越埋越低,双手局促不安地互相搓着。见此情景,我亲切地鼓励她:“姑娘,自信点,抬起头来看着我。”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终于她涨红了脸回答了问题。出人意料的是,在后来的一次《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中,这位女孩写到:“那天,张老师给了我信心,我从此喜欢上了语文”。的确,从那以后,她学语文是越来越主动,越来越积极。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女孩在课堂上受到感染只是一个培养兴趣的契机。教师还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让他们尽快摆脱学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2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素质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碰撞出思维火花,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精心备课,备课时要更多地考虑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要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备课时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而且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转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同学们一起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要明白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分析问题是一个人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学生能在课堂上提问是非常可贵的,老师应注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随机应变,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激烈地讨论,在讨论中老师适时加以指导,最后要进行一定的总结。如教《合同》时,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提起来了,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了写作合同的要求,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外在的自然风景一样,但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是因为外在的自然风景要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文学作品也一样,只有阅读者与写作者产生共鸣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最好的办法。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柳永的《雨霖铃》时,我先通过语言描述,接着,用《雨霖铃》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萧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着文本,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地获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创造条件,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

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即兴作文、讲民间故事、出墙报、成语接龙、答记者问、表演课本剧等等。我在引导学生欣赏戏剧文学作品时,指导他们开展“让课本人物走上舞台”的活动,自由组合表演《威尼斯商人》这个课本剧。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也是前所未有的。自习课铃声刚响,教室早已书声朗朗,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全班几十名学生齐刷刷地起立,用洪钟般的声音向我问好。受到感染,我那堂课也上得格外轻松愉快,由此,我茅塞顿开: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情发挥学语文的点滴特长。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发挥特长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要及时给予热忱的指点和帮助。

5 读书“充电”,以博学的语文教师的素养感染学生,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只在讲堂上向学生传授那些干瘪瘪的课文知识点,学生的兴趣会在那越来越厌恶甚至鄙夷的神态中消失殆尽。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多读书。一读有字之书:精读教材,用心钻研课文;广泛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二读“社会”这本无字大书。语文教师要不断去接触社会,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丰富的知识、新颖的见解、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必能叩响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侧耳倾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得到潜移默化。

总之,笔者认为努力做到以上几点,是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好语文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的。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让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