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2015-05-12杨琳吴丹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交焦虑安全感大学生

杨琳 吴丹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基本情况量表、安全感量表(SQ)、社交焦虑量表(IAS)对江西省几所高校的9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其因子、社交焦虑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显著相关。本文的研究表明,心理安全感可以预测社交焦虑,通过提高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可以有效减轻其社交焦虑。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大学生 安全感 社交焦虑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7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Left-home-experience, Security and Social Anxiety

YANG Ling, WU Dan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A total of 954 college students in Jiangxi Province were tested, using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individuals' security, social anxiety and basic situ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ft-home-experienced college students and non-left-home-experienced college students in security including its two factors and social anxiety. Correlate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curity had much influence on social anxie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anxiety of left-home-experienced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reduced by improving their security.

Key words left-home experience; college students; security; social anxiety

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具有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低、人际交往退缩等心理特点,①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安全感是指对可能出现的对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②人的发展过程需要三种不同的安全感:依恋安全感、独立安全感、人际安全感。③精神分析学派学者认为,心理安全感的形成与童年时期稳定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有关。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认为,心理安全感是一种基本需要,影响着爱与归属需要的实现,即进行人际交往、归属某一团体的实现。本研究旨在研究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心理安全感与社交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策略与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经济干部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52份,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选入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以前父母双方外出一年及一年以上(除重大节日回家)。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安全感量表(SQ)

使用丛中、安莉娟④编制的安全感量表(SQ),共16题。由人际安全、确定控制感两个因子构成,采用1~5级记分法,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安全感越强。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0和0.74。

1.2.2 社交焦虑量表(IAS)

社交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SA)是1983年由Leary运用临床经验法编制的用于测量人际交往的主观焦虑感受,包括15条自陈条目,这些条目按5级评分(1.与我一点儿也不符合;5.与我极其符合),其总评分从15(社交焦虑程度最低)到75(社交焦虑程度最高),均值及标准差相当稳定,Cronbach cc系数超过0.87。

1.3 基本情况问卷

主要调查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开始留守阶段、留守时间、联系频率、代养人等。

1.4 施测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主试进行团体测试,施测前由主试向被试说明问卷施测方式,然后开始答卷,答题后当场回收问卷。

1.5 统计分析

将有效数据录入Epidata 软件,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有留守经历和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社交焦虑上的差异

有留守经历大学神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总分及2个因子、社交焦虑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慮的t检验

注:* P<0.05, P<0.01。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及留守情况变量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比较

对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间的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以上三个变量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年级、专业、留守情况等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982,P<0.05),但年级两两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在专业间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在开始留守阶段的变量上,曾学前阶段留守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47.50?.92)高于曾初中阶段留守的大学生(44.73?.81)(P<0.05);在留守时间变量上,留守时间为3年以下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54.95?0.45)高于留守时间为3~5年的大学生(49.18?1.45)(P<0.01),留守时间为5年以上的社交焦虑水平(48.46?.61)高于留守时间1~3年的大学生(45.33?.35)(P<0.01);在联系频率变量上,留守期间联系频率为一到三个月(48.91?1.23)或半年左右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46.83?1.61)小于联系频率为半月左右的大学生(55.49?.84)(P<0.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在联系频率变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被留守家庭数的变量上,曾留守的家庭数为1个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水平(53.71?0.58)大于曾留守家庭数量为为2个的大学生(47.69?2.05)(P<0.001),曾留守的家庭数为1个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46.00?.67)小于曾留守家庭数为2个的大学生(49.31?.56)(P<0.01)。

2.3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表2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社交焦虑相关分析

注:***表示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心理安全感总分及心理安全感2因子与社交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以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为自变量、社交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安全感的人际安全感因子能显著预测社交焦虑水平,能解释社交焦虑的28.7%,见表3。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及心理安全感2因子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留守时间、联系频率、被留守家庭数量、代养人均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因素,笔者认为三个原因造成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第一、确定控制感的缺乏,造成确定控制感的缺乏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些是因为父母指导的缺乏,如大部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留守阶段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在考虑未来这些事情无法确定,也没能力确定,因而比较容易产生更强烈的不安体验,⑤也有些是因为曾留守的几个家庭无法适应不稳定的人际环境导致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感;第二、亲子隔离导致依恋安全感的缺乏,依据依恋理论,儿童是基于最初与看护者的依恋经验,开始产生关于他人有用性和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被关怀的感觉。⑥而對于留守时间长、联系频率低的个体来说,这种与父母的互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内部工作模式会更倾向于不安全的特征;第三、人际安全感的缺乏。在依恋安全感没有很好形成时,很难产生人际信任。⑦然而人需要与他人交往,也需要他人的合作和照顾,获取精神力量,在这种冲突下产生社交焦虑。

研究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这与李凡繁⑧的研究接近,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及2个因子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人际安全感能显著预测社交焦虑。对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而言,留守经历已经远去,释怀过往的不安,不深陷于不安的情绪中,以目的为本位,以工作为本位,获得一种确定控制感;更应努力开拓自己的人际交往环境,借助自身以外的力量消除不安全感和加强个人应变力量的基础,获得人际安全感,从而提高心理安全感减轻社交焦虑,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注释

① 张莉华.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

②④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

③ 杨元花,曹中平.儿童安全感的发展与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2013(4).

⑤ 佘凌.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家庭与社会化的视角[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13.

⑥ 王玉花.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0(2).

⑦ 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⑧ 李凡繁.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D].武汉:湖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安全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小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一生漂泊所为何
发病6个月以上性早熟女童与在校女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