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的运用

2015-05-12唐勇陈砺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理论知识

唐勇 陈砺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运用,是对该课程讲授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国贸2011、2012届学生进行教学实验表明,启发式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理论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48

Application of the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ntroduction to China's Foreign Trade"

TANG Yong, CHEN Li

(Economics & Management School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ntroduction to China's Foreign Trade", is a new attempt in the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of the 2011, 2012 ses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students indicated that there have some help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o learn this course, and can carry on the thorough ponder to the stro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 words the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 Introduction to China's Foreign Trade; theory knowledge

0 引言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一般设28~36个学时,1.5~2个学分,在大三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课。

该课程表现为:(1)观点内容陈旧。近些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缺乏新的认识突破。(2)理路依据褊狭。我国外贸理论界对古典理论的研究十分不够,经典作家的思想深邃尚未得到挖掘。同时国际经贸理论已有重大发展应纳入该课程体系中。(3)分析叙事方式落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简单定性分析、一般逻辑化的叙述,其分析叙述方法及教学方法贫乏枯燥。(4)课程体系创新慢。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和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有一定影响,应该加入课程体系中。(5)总结实践经验不够。我国对外贸易实践步伐加快,对外服务贸易与市场准入、与投资有关的一些新措施不断涌现,对新知识,新领域和新方法的出现都应该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体现。①因此对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对该课程的教材我们选用高教出版社黄建忠编著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一书,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对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应用。

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方法与课程性质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自行设计出一系列研究方向,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收集与该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整理数据,制作课件,进行讲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后,由教师总结各组课堂陈述,纠正错误,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另一方面结合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该课程具有内容新、视角广、实践性鲜明、时代感强和综合性好的特点。②

在讲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学”、“国际商务管理”等必修课程,而该课程与上述的一些课程有重叠和趋同内容。学生是在学完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之后,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来听课的。如果在讲授“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时,仍然遵循传统的授课习惯,按照教材设计的章节进行讲授,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基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部分知识点重复率太高的现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學实践过程,可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动手动脑过程,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授课方法进行理性引导、④启发式探索,希望对以后该课程的教与学都有所帮助。

2 启发式教学法的设计

由于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但属于选修课一类,一般学生都会选修,因为是门专业性很强的选修课。

2.1 课程设置

该课程一般会讲述以下内容:对外贸易理论依据、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产业经营,对外贸易资本经营,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对外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对外贸易摩擦,对外贸易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等内容。由于该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这些章节中,有部分内容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管理”,“国际投资学”等课程有部分重复之处,此时就有必要在其它课程已讲授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部分的讲解,挖掘以前没有讲授到的知识点或新出现的知识点。

2.2 讲授方法

2.2.1 “比较优势理论”的启发

对于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我们都很熟悉,但我们都知道“绝对优势理论”只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因为它不能解释当一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的时候,它还能不能参与国际贸易。由此产生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它解释了“绝对优势理论”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使该理论具有普遍性。但是,“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是:当两国比较优势一致时,两国间是否会发生相互贸易?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以前的理论直接就跳跃到赫-俄的“要素禀赋学说”中去了,从要素的角度去阐述大卫李嘉图理论了。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和理解,我们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综合动态的思维考虑问题。首先,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其次,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究其原因是什么?最后,应用什么态度看待这样的问题或如何处理这种有可能出现的状况。通过这些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做PPT进行阐述。这一问题的解释是:第一,当两国间同一商品的比较利益相等时,这种相等只是暂时的、偶然的和隐形的。由于国别价值的动态性,两国间的比较利益不可能长期固定在一种相等的水平上,这种暂时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交换即可产生。第二,即使两国间比较利益一致,国际价格和价值的偏离性会掩盖这一现象,国际价格的差异依然会进行交换。第三,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造成成本均等化,即“斯道尔伯-萨廖尔森定理”,是一个相对的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新要素的产生和作用所打断,它不可能造成最终的、绝对的均等。所以,比较利益是存在差异的,相互贸易会在比较利益差异中产生和发展。通过这种启发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以前学过的理论就会有个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把握,

2.2.2 “里昂惕夫之谜”新解的启发

讲到对外贸易理论部分中的“里昂惕夫之谜”,由于该部分内容在很多课程中都阐述了,因此,在讲授此部分中,除了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已有解释讲解外,还需要对目前对“里昂惕夫之谜”的新解进行讲解,因此,要启发式地引导学生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这一问题。我们会发现:进出口商品的要素依赖比例总是动态地发生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就需要学生们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传统三要素是:土地、劳动和资本。而这些生产要素活性不足状况被理论界定义为“禀赋”固定下来,而不同的国家对这三要素的“禀赋”状况是不同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要结合不同国家发展格局去解释。通过这样启发,学生就可以按这一思路去寻找与此相关的新解了,而这些新解必须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去解释,这样“里昂惕夫之谜”新解就比较丰富了。同時,对什么是“要素”需要进行内涵和外延的把握,比如可以把“信息”、“技术”,“组织”和“制度”都可以看成新“要素”。随着时间推移,又有很多“元素”可以看成是“要素”。同样将学生分成小组,再把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做成PPT,小组成员一一进行陈述,最后再由老师加以总结,这样既加深了对“里昂惕夫之谜”已有的解释,又增加了对以前没有注意的方面内容的添加,这样做既有针对性又有创造性,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今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一定帮助。

2.2.3 “经济一体化”的启发

讲到经济一体化部分知识,我们都知道经济一体化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政治同盟几个阶段。这部分知识可以用现实案例讲解,比如让学生去查阅:目前国际和国内有哪些这样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各处于什么阶段?如何才能进一步实现更高阶段?现在有哪些地方可以组成这样的组织?组成这样的组织有何要求?等等。让学生利用他们对现有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未来有哪些地区和国家有可能地实现这样阶段去思考。

2.2.4 “贸易摩擦”的启发

对于“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首先启发学生辨别: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贸易冲突⑤有什么区别呢?贸易摩擦的案件很多,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针对于中国提出来的,这些案件有无相似之处呢?可以分为有哪些种类呢?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如何应对这些贸易摩擦案件呢?对于以上问题的解答,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比如WTO网站,国家商务部网站,国际标准化组织网站,熟知“商检法”“商品质量法”“贸易壁垒”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这些案件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知道如何处理和应对。使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以上问题,让学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全面了解贸易摩擦。

3 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几个案例的启发和分析,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甚至超过了学习其他专业课。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变的爱思考,爱发言,爱表现,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爱辩论了,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此时应趁热打铁,及时让学生动手写一篇关于本课程某方面专题的课程论文。这样做有的放矢,有可能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领域的研究兴趣。其实,任何学生都有丰富的创造性和思考性,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因材施教,相信启发式教学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和思考能力的学生。

注释

① 黄建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②③李辉.专题式教学模式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中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8(2).

④ 尹杞月.关于《国际贸易概论》授课中的理性引导[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6月第20卷专辑.

⑤ 李硕.《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学习参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2.9(5)总第151期.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法理论知识
互联网条件下作文片断训练方法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项目的衔接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
启发式教学在“维医五官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分析
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职体育短跑专项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