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学习与泛在学习引入专业外语教学的初步研究

2015-05-12李一琼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行动学习泛在学习

李一琼

摘 要 文章针对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将行动学习方法和泛在学习法引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专业外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 专业外语教学 行动学习 泛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4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Action Learning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LI Yiqio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of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proposed action learning methods and Pan introduced in learning to teaching them, not only to promote student of the cours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but also can exercise and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improve their integrated use of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ction learning; ubiquitous learning

0 引言

专业外语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外语教学大纲要求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科技词汇和习惯用法,提高学生正确、快速阅读外语科技文献的能力,并且学会专业外语写作的基本方法。它既是语言课又是专业课,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水平。①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学好专业外语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然而目前,学生普遍对专业外语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一部分由于外语基础不好、缺少主观能动性,从而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很大一部分同学则是因为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外语等级考试,轻视了专业外语的学习。同时,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限,有时难于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欠佳。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专业外语过程中以应试为目的,这就导致实际应用能力普遍低下。②

1 行动学习与泛在学习

行动学习方法发源于西方企业人力资源领域,是一种教育培训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逐渐引入中国,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③行动学习方法是以完成既定学习任务为目标,参与者组成学习的团队,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分享知识与经验,在一段时间内背靠学习团队解决棘手难题、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法。

泛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泛在学习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所有的实际空间成为学习的空间。

将行动学习与泛在学习引入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应该关注的是学习任务和目标本身,而不是外围的学习工具或环境因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学习。

2 研究的实施

本研究历时2个学期(1个学年),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两个班级(共计76人)中进行的,共分为基础能力培养和综合运用能力训练两个阶段开展,即安排上、下两个学期来完成教学目标。

2.1 培养专业外语的基本能力

在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专业外语这门課程尚无任何基础,因此应该以老师教授为重点,但又不能全部都是这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们像“局外人”、难以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引入行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方法,在任课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完成,即老师精讲和学生讨论。首先由任课教师精讲教材,教授专业外语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对本行业外文文献的阅读理解和翻译的能力。由于在科技外文文献中,结构复杂的长句、难句很多,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详细地划分长句、难句的句子成分、确定词性转换、厘清语句结构等,培养学生对外文语句的分析和文献的阅读能力。由于专业词汇量较大,在讲解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讲授有规律性的词汇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构词规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专业外语词汇量。而在教材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抽取典型的语句和段落,逐字翻译,划分句子结构,详细讲授翻译技巧。在此过程中,穿插课堂提问、布置作业等形式。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长难句进行结构划分、翻译,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将疑难点做出解释。而在没有进行讲解的课文中,选择段落让学生们翻译,并对他们的翻译结果进行修改和点评。

接着是由学生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首先划分小组,每3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全专业共分成25个小组。要求大家每个小组提前自行确定一个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外文资料(可以是软件的外文帮助说明、科研论文,也可以是外文网页、论坛、博客的新技术或案例等),撰写一份1000单词左右的报告,并制作PPT,然后每组同学选择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发表不少于10分钟的演讲。由于每个小组的主题是提前确定的,这样同学们在准备自己小组的主题之外,相互之间也都可以有时间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来了解其他主题。在课堂上,由学生们轮流发言、提问和讨论。每组学生对自己主题的报告做完讲解,都会有其他学生针对其所做的报告内容进行提问,然后由这组学生或者是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如果所选择的主题比较吸引人,有时候会引起更多同学的讨论。但往往在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由于害羞、胆怯的心理而造成了不愿意向别的同学提问、导致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的局面。因此,一般由老师首先进行提问、带头参与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克服害羞和胆怯心理,并且将课堂表现也作为其中一项列入到最终的考核成绩当中去。

在上学期末,采用考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专业外语课程的学习情况。考试的题型主要为翻译句子和段落,以此来考查学生们的专业词汇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已经具备了外文句子和段落的分析、理解、翻译等能力。其中,教材内容占试题的70%;另外有30%的试题来自GIS专业外文科技论文的节选。

2.2 训练专业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重点是训练和提高学生们对专业外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需要淡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转而开始强调学生们的自主性,使老师的功能从讲授转变为引导学习,使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锻炼能力。这学期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样的,采用完成学术报告、分组讨论、观看科技视频等形式展开。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行业的国际主流科学期刊以及相应的主流软、硬件公司,让学生对本行业国际发展形势有全面的认识,立足于全球领域来看行业发展更能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的课程学习。并且让学生们尝试用外文进行专业文献的撰写,在阅读外文文献的基础上试着写一篇简短的学术报告。

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学校数据库资源,查询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业内发展新动向,再次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位同学逐一发言。依旧是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但这个主题范围可以较大,然后每名同学在这个范围较大的主题下面选择一个具体的题目作为自己的兴趣方向,进行查找资料、制作PPT以及撰写外文报告。例如,有小组的主题定为了“GIS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这是一个较大的主题范围,这样小组成员们所设置的题目便有:GIS在森林火灾中的预警、GIS在林业病虫灾害防治中的应用、GIS在森林植被覆盖监测中的应用等。类似的还有学生们所选择的“摄影测量与RS”、“空间信息提取”、“GIS主流软件基本操作”等等主题。老师安排相应的课时给大家进行讨论。有了上学期的“小试牛刀”,在这一学期的讨论中,同学们表现大多比较积极。跟上学期的讨论相比,本学期讨论的主题选择广泛并且跟本专业联系紧密,同学们所查阅的资料更为丰富,PPT制作得更加美观、大方,并且课堂讨论也更加热烈,课堂气氛大大超越上学期。

安排少量课时来播放外文科技纪录片给学生们观看,如BBC所拍摄的《国际空间站》、《哈勃望远镜》、《卫星的故事》等。也鼓励学生们在课外时间自己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园网络平台查找一些科技影音文件来观看和试听。使学生们在精神愉悦放松的同时,开拓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内心,培养了人文情怀。

这一学期采用提交作业的方式来衡量学生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在国内主流期刊上选择一些段落、篇章,让学生们进行翻译,要求用词得当、句子通顺、语义准确。同学们可以利用有道、必应等计算机词典,以及百度翻译等网络资源进行基础翻译,但是还需要他们进一步地更正错误、进行适当修改以及不同程度的润色。而学期末的考试也采用跟上学期类似的方法进行。

2.3 修改考查成绩给分方法

由于专业外语这门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行业外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对原来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手段的成绩给分方法进行了修改。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考评成绩的60%,其余的40%是由平时表现所决定的,平时成绩根据以下四项打分:上课提问10%、分组讨论15%(又细分为演讲发言、PPT制作、资料内容收集、学术报告撰写、课堂讨论表现5小项)、作业10%、考勤5%。根据上面所列各个打分项,按照学号逐一给每位同学的平时表现给分。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教学效果测评

通过两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年级而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两个班同学们的专业外语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对本专业外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而这种能力培养的益处并非体现在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优良上,而是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之际,主动查找外文资料、引用外文科技文献等相对于往届学生总体表现较好。另外,本科生在毕业时,要求每位同學翻译一篇本专业最新的外文科技论文附于毕业论文之后,对于这一任务的完成,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总体表现也较往届学生有较大进步。而通过调查询问上课班级的学生,大家普遍认为引入行动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有了“应该对自身学习负责任”的想法和认识;而引入泛在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授课,让同学们“不觉得这门课枯燥反而觉得挺有意思”、“没有什么压力但是觉得能够学到东西、比较充实”的同时,也能够让“相互之间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多了一些了解,同学之间更熟悉了些”。

3.2 结论

将行动学习方法和泛在学习法引入专业外语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老师讲授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之后,淡化老师的主导角色,取而代之的是督促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效果来看,引入行动学习和泛在学习虽然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在进行分组讨论教学环节,有些学生会采用避重就轻的策略,选择相对比较简单的主题进行讨论;而有的学生则存在较为严重的惰性和依赖思想,企图自己付出较少的精力、依靠其他组员的努力而获得高分。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同时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获得进一步提升。

注释

① 石磊.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外语教学理念[J].消费导刊,2010(2):181.

② 杨英,陈永杰,石爽,等.高校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5-16.

③ 戴燕玲.行动学习法引入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尝试[J].教育探索,2014(8):109-110.

猜你喜欢

行动学习泛在学习
行动学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
维达纸业将“行动学习”融入流程再造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浅谈行动学习在油田企业员工外语培训中的应用
无线网络环境下美术课堂泛在学习的实践与创新
MBA行动学习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