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思想状况与师德机制建设研究

2015-05-12岳婷婷温荣

科教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思想状况机制建设师德

岳婷婷 温荣

摘 要 高校教师的素质是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组成高校教师素质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高校教师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师资和科研水平。本文通过了解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的现状与特点,来对高校教师师德机制进行建设。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思想状况 师德 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3.029

College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 Mechanism Construction

YUE Tingting[1], WEN Rong[2]

([1]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uzo, He'nan 454000)

Abstract College teachers' quality is a critical factor to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very important university, college teachers thought the situ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By thinking of college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thic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ideological; moral ethics; mechanism construction

教师素质其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前提。而学生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从思想状况与师德机制建设之间的关系着手,对高校的师德机制建设进行探究。

1 高校教师思想状況现状

经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主要由职业归属感、人生态度、政治观点、个人情感四个方面构成。

(1)职业归属感一般。大部分教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然做了教师就一定会认真工作,不会误人子弟,可能兴趣并不是教师但是出于责任感还是会履行教师的义务。只有少部分教师拥有很强的职业归属感,并热爱教师这一行业,具有奉献精神。

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投资太少,教师的待遇与地位亟需得到改善。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国家应加大投入,社会应做到尊师重教,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人生态度、价值观呈现多样化态势。大部分教师持有积极的人生观,并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教师这个行业显得尤为重要。部分青年教师表示进入大学校园工作,主要由于教师收入来源稳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高收入、高职务或成为知名学者。

随着新旧体制转轨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义利观和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义利观发生冲撞,教师价值取向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人生观、价值观中也融入了一些想得到实惠的实用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成分。①可见,大部分高校教师拥有着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容易走向极端。

(3)政治观点积极健康。基本上全体教师对中央的政策持坚决拥护态度,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依法治国,都会学习、领悟并贯彻。高校教师作为社会当中的认知水平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对我国的政治方针和思想理论不仅能领悟和贯彻,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教师认为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理论,都对我国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有相当大程度的作用;有九成的教师都坚信我国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对未来的政治局势持乐观态度。

(4)道德情操呈现下降趋势。本文所强调的道德情操主要是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经调查显示,虽然有过半的教师仍是选择仔细备课,认真讲好每堂课。但是,现在又一小部分教师,经常是大概看一下讲义就直接开讲,有的老师甚至完全不准备讲义,仅凭经验直接进课堂。讲义也是经常一本用好几届,忽略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特点。

2 高校教师思想状况与高校师德机制建设因素分析

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高校师德机制建设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职业认同感不高

经调查显示,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教师的职业激励不够,青年教师刚入高校,面临着工资收入偏低和成家立业的经济压力等。在高校中,又担任着大量的教学任务,能够参加的课题和学术会议不多,所能申请的课题经费也有限。在面临着双重压力下,一部分青年教师就会在师德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如消极怠工等,更有甚者还可能出现辞职的现象。这个时候,高校应该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但遗憾的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归属于行政体系,教师地位和待遇套用官阶体制的做法,②在强调制度刚性的同时就会忽略人文关怀,进而导致青年教师缺乏职业归属感。

2.2 重技能,缺乏道德培育

高校一直都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很重视,并在此方面持续加大力度。比如,许多高校通过举办教师教学比赛、开教师教学研讨会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是,对职业品德方面重视不够,在教师中并没有普遍树立起师德为魂的职业品质。有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意见,并且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显示出许多教师仅仅是上完课就走,并不关怀学生,没有对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现象就是学校对师德建设所导致的直接后果,重视技能培养而缺乏道德约束。

2.3 制度不规范,缺乏操作性

缺乏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师德机制制定得太概括。师德的标准只有一些原则性的总结,并没有具体的指标和完整的行动指导。二是师德机制制定得过于孤立。师德机制并没有与教师的职务晋升、绩效考核联系上,甚至只是口头上说说,缺乏相关机制与之相对应。三是机制的不完整。部分高校对教师师德管理处于多部门交叉管理,没有建立起专门完备的师德管理机构和师德问题处理体系,也没有对师德一个完善的认证、鉴定和评估机制。

2.4 与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脱节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执行,对青年教师道德水平、品德面貌的提升,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形象,而且还对人才培养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至关重要。高校在开展对青年教师这一群体进行师德机制建设时,需要紧跟青年教师的实际思想,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特点进行师德机制建设。但实际上,各高校建立的师德机制基本上都是一套的规范,许多年运用的是一样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没有能够针对青年教师师德专门建设区别化、特殊化的师德教育机制,也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地围绕青年教师的特点对师德教育机制进行改动,所以,在针对青年教师特有的师德问题上缺少切实可行的办法。

3 高校教师师德机制的建设途径

3.1 强调长效的师德考核、激励机制的构建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遵循高校师德建设规律,着眼长远,将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推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一方面,师德考核的结果需记入教师档案。在考核时若年度师德考核结果不合格,即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师德考核需量化,形成教师自评、学生测评以及专门师德考核小组的三方考察机制,需要一个透明的考核过程,并且要做到公平、公正。

将师德考核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在任何评比中的先决条件。同等条件下,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研究生导师遴选、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若师德考核结果优异则优先考虑。另外,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监督教师的师德规范并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一切奖惩公平公正。

3.2 重视教师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当今,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良好的教育观念,缺少一颗爱生之心。教师在掌握充足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要严于律已、热爱学生,做到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一颗坦诚的心面对学生,时时为学生着想,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避免教学工作中出现把学生当作机器、工具的现象发生。

师爱之魂是许多高校教师所缺少的,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上好课、搞科研这些功利性很强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师的责任心时曾指出:“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不负责,有的因为教师对教学本无兴趣,当教师只是暂局,这种人只有严加淘汰一法。”③培养教师的对学生的责任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教师的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外部期望与内部想法的矛盾相互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逐渐提高,学校也应对教师加以引导。

3.3 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师德并不是天生就有,需要后天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养成”,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德性,使德性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活的智慧。德性养成的根本原则是规范约束与严格自律共进,其中严格自律是重中之重。④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严谨和规律性的特点,因而,教师平时工作尤其是对学生,不能有丝毫的倦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素質,并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3.4 注重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的营造

高校既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虽然刚性的规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无形的道德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教师处于学校道德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所以高校在建设和谐道德校园时首先要重视建设师德教育,以构筑教师的道德规范为先,使教师做到道德表率,从而使整个校园都是一派和谐景象。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缺乏人文关怀,从而导致其思想状况不佳从而引发了师德问题。为了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够茁壮成长,高校要充分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引导正面积极的言论,树立模范,抵制不良风气,在开展师德教育的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一定要全方位地宣扬和奖励,为全部青年教师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其他教师;高校中的各级党组织要从情感上对教师进行引导,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热情关心,并落实到实处来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在工作之余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体育比赛、合唱比赛等,使教师在工作之余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心情,这样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也有利于工作的展开。

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影响着师德师机制的建设,而师德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社会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建设师德机制。使教师能够做到发挥主人翁精神,自觉共同发展师德教育,捍卫教师职业尊严。在社会的监督下,高校一方面做到保障教师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对其道德行为进行约束监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建设和谐的高校师德机制。

本文是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4SJGLX367)和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编号:WFSZ2013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张景书,郑英宁.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1998.86(8):5.

② 钱伟长.论教育[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11.

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4.

④ 陈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猜你喜欢

思想状况机制建设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江口电厂职工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的分析与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