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

2015-05-12谭海平刘思琪宣博雅

关键词:阳平声调偏误

谭海平 刘思琪 宣博雅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

谭海平 刘思琪 宣博雅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根据偏误分析理论进行了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留学生声调偏误实证分析,将采集的课堂实录作为数据,分析纠正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留学生声调偏误的必要性,在“发音,纠正训练,记录,再发音”的实验过程中,记录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留学生声调偏误中容易纠正的偏误和顽固性偏误。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的声调培训可参考本实验的偏误分析。

高级阶段;声调偏误;偏误分析

1 实验目的及理论基础

1.1实验缘由与目的

通过“微型教学”活动(国际学院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交友过程中进行的简单的汉语教学活动),我们发现高级班的学生在交流中擅用成语和高级词汇,由于声调存在偏误,听者难以分辨语言信息。初级班的学生运用正确的声调,即使无法完整地表达,听者也很容易会意。因为声调不仅作为汉语的一大特点,更有巨大的实际作用,汉语的每个音节具有不同的声调,同一音节的声调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对于此阶段学习者来说,汉语学习越来越深入,当学习者错误地使用声调,中国人很难理解他们的表达,这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也可能会打击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信心。而标准的声调会拉近和中国人之间的距离。

由此笔者希望尝试运用所学声调相关知识,找到高级班级学生的容易纠正和顽固性声调偏误,并进行阶段性纠正、记录以及总结。

1.2实验的理论基础

本实验的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分析和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假说。

1.2.1偏误分析理论

偏误分析(Error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1]191。如果在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的学生之中存在共性偏误,即可加以总结,让学习者对此侧重练习。

1.2.2中介语假说

中介语(也有人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1]169。刘珣认为中介语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语态,那么可以尝试在学习者拥有良好汉语语感的阶段,对其偏误进行集中的纠正,使其中介语尽快向目的语靠拢。

2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分为原始语音面貌分析和偏误纠正实验两部分。

2.1原始语音面貌分析

2.1.1采集及整理语音

本次实验前原始语音的对象来自哈尔滨理工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高级B班,学习汉语的时间均在一年半以上,笔试水平达到汉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他们的口语课,CCTV课(新闻课)课堂表达实录将作为本次分析的材料。根据偏误总数,句首句尾字偏误总数,和国别化统计,整理出9张偏误表。

2.1.2表格中的偏误分析

2.1.2.1前期实验数据分析

以下是根据前期实验中的声调偏误统计出的9份表格中的3份。9份分别为高级B全班的声调偏误及其中句首句尾声调偏误统计表,和分国别再统计的表格。由于三声的不清晰,没有进行过多统计。

2.1.2.2全班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

表1 汉语水平高级阶段语音偏误表(总)

表1显示实验对象在表达过程中,声调调值忽高忽低,上声混乱,句首句尾的偏误率高。

经采访和对偏误原因资料的参考,分析得出,不同国别留学生平时用汉语交流时,不加声调互相也听得懂,渐渐积累词汇的时候忽略了声调。而且声调调值和变调规则已经遗忘或混淆。

2.1.2.3分国别声调偏误分析

表2 韩国汉语水平高级阶段学生语音偏误表

表3 俄罗斯汉语水平高级阶段学生语音偏误表

表2显示发声者对四个声调的调值不明确,音节发音过轻,变调存在偏误;表3显示调值不明确,且句首句尾的偏误率高。

韩国学习者部分由母语非汉语的教师使用中介语进行的声调教学,导致其不知道标准的调值,觉得高发阳声,重发去声很不礼貌,遗忘或混淆了变调规则,韩语中没有语调,但是交流中不同语气也有自身的语调,造成母语的负迁移。俄罗斯为非汉文化圈,所以声调分辨和记忆比韩国学生更有难度,俄罗斯学生的不拘小节的个性致使其没意识到自己的声调影响了和中国人的沟通,使偏误在语言习惯中根深蒂固。

2.2实验设计

2.2.1选择实验对象

抽取高级B班6名留学生,其中3名韩国学生,3名俄罗斯学生,结合本人意愿配合本次实验的训练。

2.2.2制作语音训练词表

根据统计出的偏误,制作出100词的注音《韩国学生生词表一》和《俄罗斯学生生词表一》各一份。生词选自《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表》设计纠正语音的生词表。

表4 韩国学生生词练习表

2.2.3实验环节和步骤

实验对象分别认读对应国别生词表,记录偏误后,实验者分国别纠正声调,集中讲解声调知识,再认读,纠正,再读。实验中,前期一对一形式,中期开始小组活动。一个生词表的周期为10天,训练周期为1个月。最后总结出容易纠正的偏误和顽固偏误。

3 实验的过程及分析

3.1实验对象对《生词表一》首次认读

偏误记录:韩国实验对象(1)音长:过短。(2)调值:上声偏高且不到位,有时只读一半,在词组中调值混乱。俄罗斯实验对象(1)调值:阴平偏低不稳,阳平不到位,阳去相连时会导致后面去声起调低,上声发声无规律,轻声发音过重。(2)声调符号不明确:混淆阳去两个声调符号。

分析:两份表格适合作偏误纠正材料,实验对象需要声调知识的系统的简要的复习。

纠正过程:说明四个声调的调值;复习上声变调[2];上声先进行找“调值1”练习(下巴随调值的曲折向脖子靠拢,到达脖子时调值为1),再‘21停顿14’练习。

讲解缘由:此阶段学习者对汉语已有语感,重新整理声调系统可以使中介语向目的语靠拢。实验对象很多只知道上声有曲折,但是不知道达到低调值的具体方法。

3.2实验对象《生词表一》再次认读

读前要求:(1)对四个声调:阴平要求调域高,声音平稳;阳平至5,切忌害羞;上声忌高;去声需重。(2)对音节:音节音长稍长,口型稍夸张。

再读偏误记录:已经纠正的部分为:阴平,阳平,去声大部分生词声调可以到位,上声的变调明确。仍存在的偏误为:偶发音长过短和发声不到位的问题(提醒后,实验对象可以自行改正),去声力度不够,上声调值偏高。俄罗斯学生仍很难区分阳平和去声的声调符号。

针对仍存在的偏误进行再次纠正,通过三天的督促练习,三天后进行《生词表一》第三次认读。

3.3实验对象《生词表一》第三次认读

第三次认读偏误记录:韩国实验对象去声仍轻,上声偏高,但半声“21”可以到位。俄罗斯学生仍混淆声调符号,上声需多遍才能到位。两国实验者仍存在偶发性偏误。

纠正过程:带领韩国发生者反复用力读去声调的单字和生词,要求上声时下巴尽量低下去贴脖子,调值在1时的感觉。在《俄生词表一》中阳平和去声的声调标注末端添上箭头,说明声调上扬和下降的区别。为增强积极性,在发音者中择优示范。

效果:实验对象进行20分钟的练习后,第四次读时,明显的偏误仅剩韩国学生的上声问题。为了强化其他已改正的偏误,根据之前统计出的俄罗斯和韩国学生的偏误,制作出100词的注音《韩国学生生词表二》和《俄罗斯学生生词表二》各一份。(见表4)生词选自《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表》设计纠正语音的生词表。

3.4实验对象对《生词表二》首次认读

偏误记录:韩国实验对象(1)上声顽固性不到位。俄罗斯实验对象(1)阳阴相连的词,慢读时近于标准,连读时阳平不到位。(2)阳去相连时,阳平不到位。(3)上声仍存在偶发性偏误。

分析:实验对象很难改掉之前的声调习惯,不熟悉比较夸张的调值,仅仅是习惯了《生词表一》的100个词的声调习惯,实验者和实验对象是朋友关系,发声者不够紧张。

纠正过程:对韩国实验对象:先“21停顿14”,再连读。对俄罗斯实验对象:阳阴相连时,阳平的韵尾发为阴平并延长成一个音节,“阳平+读作阴平的阳平韵尾+阴平”。如:平安,读作:“平ing(阴平)安”;崎岖,读作:“崎ī岖”;侨胞,读作:“侨āo胞”。熟悉阳平阴平组合词调值的感觉时,再把中间的音节去掉。反复、夸张地练习阳去相连词。

俄韩优势互补互助,练习20分钟后,对《生词表二》进行再读,实验对象们都已能基本读准确,偏误处不够标准但是他们已经知道练习的方法。三天后《生词表二》第三次认读。

3.5实验对象《生词表一》再次认读

读前要求:每人最多能读错5处,每超过一次背一首古诗。

偏误记录:效果显著,读速较慢,6人中,最多错15处。韩国学生的上声可以读得准确,但存在偶发性。俄罗斯学生偏误多为偶发性。

4 本次实验结论

4.1声调偏误小结

调值方面:(1)上声的声调调值忽高忽低,并无规律。(2)变调存在偏误。(3)阴平偏低,不稳、阳平不到位。(4)阳去相连时,阳平不到位并导致后面去声起调低。

发音习惯方面:韩国学生(1)发音过轻。(2)朗读时音长过短。俄罗斯学生(3)轻声发音过重。

特殊偏误:在认读过程中混淆阳去两个声调符号。

易正偏误:阴平,阳平,去声大部分生词声调可以到位,上声的变调已经明确。

顽固性偏误:偶发性的发音不到位。

4.2本实验中偏误分析小结

声调是汉语的特色:汉语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3],然而对于母语中不存在声调的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声调非常容易被混淆,也很难读得标准。

声调遗忘:汉语教学将声调教学集中到初始阶段,一般不进行声调再教学。但到了高级阶段,词汇积累得多,一旦声调调值和规则遗忘,积累时容易混淆。

课堂教学的忽略:部分教师觉得词汇语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者就可以和中国人进行正常交流,进而忽略了平时对声调的纠正。

语言环境的影响:外国学习者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且并不知道所说的中介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时,把中介语中的声调作为正确的汉语声调,形成错误的习惯[4]。

4.3本实验的自我审视及期望

通过本次研究,六名实验对象都对学汉语有了更多的信心,活动间歇聊天时,部分实验对象可以自觉地自我纠正,并积极询问不确定的声调,实验者和实验对象是朋友关系,实验氛围轻松愉快,大家都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有所收获。不足的是实验者的知识储备尚不足以给实验对象们更专业的指导。

汉语水平高级阶段的外国学生,对汉语声调已有语感,再次说明声调的相关知识,就可以让他们的口语有很大进步,使学习者产生注意自己声调是否准确的意识,对于有几名实验对象甚至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建议在高级班学生开学初期,添加一节重申声调知识的课程,教师在课上课下也适当地纠错,以提高学习者对声调的重视程度。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5.

[3]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EB/OL].http://www.cass.net.cn/chinese/s18_yys/dangdai/index.htm.

[4]许晶.俄罗斯学生习得汉语双字调的实验分析与教学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21.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6.045

2015-11-02

谭海平(1995—),女,黑龙江鸡西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语音。

H193.2

A

1674-6341(2015)06-0096-03

猜你喜欢

阳平声调偏误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广西柳州寨隆镇壮语老中青三代声调归字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养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