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体系建设

2015-05-12陆华军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体系建设

【摘 要】针对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在学校层面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学校环境建设和制度约束等方面构建高职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高职受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感恩教育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06-03

随着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资助标准的提高以及资助面的扩大,约占高职在校生总数30%的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顺利完成了学业。调查发现,大多数得到国家资助的高职学生能珍惜这种宝贵机会和资源,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立志成才,回报祖国、家庭和社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得到资助的高职贫困生将国家的资助视为理所当然,不思回报,不懂得珍惜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甚至用助学金请客、炫耀、挥霍浪费,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有基础教育感恩教育缺失、家庭教育错位、社会负面影响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学校环境建设和制度约束等方面来构建高职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高职贫困生知恩、感恩、报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是学生感恩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顶层设计规划感恩教育

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其含义是:自上而下,从全局视角,对各个子因素进行最优的系统配置组合,制定整体战略和设计的理念。有学者称该理论内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战略规划、缜密的理性思维及强调执行力。

没有学校层面的统筹规划,不从学校层面综合进行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就不可能构建高水平的受助学生感恩教育体系。我们认为,企业战略规划的SWOT分析法可以用来指导高职院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体系建设规划。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整合资源,明确战略发展定位。

根据SWOT分析方法,高职院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体系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第二,高职院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第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第四,学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发展的基础,如师资,感恩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其中,高职院校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是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时需要考虑的挑战(Opportunity)和机遇(Threat),学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发展的基础即是高职院校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已有条件、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

高职贫困生占高职在校生总数的30%。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种资助,受资助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感恩、不施报恩令人担忧。在责备社会、家庭教育的同时,我们不应回避学校教育的责任。当前,高职院校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感恩教育意识的缺失,感恩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片面化现象依然存在,感恩教育内容贫乏、形式单一、方式方法简单说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是高职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所蕴藏的丰厚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机遇与优势。

从学校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从学校教育系统中通过学科教育渗透感恩教育,在学生管理系统中落实感恩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感恩教育,用制度约束规范感恩教育。

二、学科教育渗透感恩教育

高职学科课堂教学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任何一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感恩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具有优越的条件,高职教师特别是思政类专业教师,要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结合受助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加强受助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发挥德育的育人功效。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科教学往往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融入了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感恩思想。当前不少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已引入的企业“6S”管理文化,其中无不体现着感恩图报的文化内涵。即便是学科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环节同样是处处时时都是感恩教育的具体素材。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行为规范都是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科任教师以其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把良好的师德师风融入到感恩教育当中,通过向学生传递无私的爱,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进而促进其学会感恩。

各学科教学中将感恩教育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在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中适时渗透感恩教育内容,通过科任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感恩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实现感恩教育的全程育人与全员参与,深化感恩认知、激发感恩情感,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三、学生管理落实感恩教育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招生就业、课外活动、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经济资助、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思想教育、军训教育、纪律奖惩、宿舍管理、学工队伍建设、健康服务、心理咨询等,按其工作性质则可分为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活动三大类。学生管理的每项工作内容都是落实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在日常行为管理中落实感恩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校育人水平的重要保证。在高职学校教育体系中,大到学风建设,小到学生的饮食、起居、课堂纪律,都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范畴。在学风建设中,让受助学生感恩知识改变命运、感恩教师的奉献;一日三餐,无不有珍爱粮食、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感恩教育内容;学生起居、宿舍及教室卫生、课堂纪律等方面都应该教育受助学生以感恩的心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落实感恩教育。受助学生因其经济贫困而容易产生自卑、仇富、自闭等心理问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心理教师要结合受助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挫折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让受助学生认识到一时的困苦、挫折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接受受助学生倾诉、宣泄挫折,帮助其消除压抑使受助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受助学生感受挫折,领悟生活的艰辛和奋斗的美好。要通过学校心理咨询,调节受助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让受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切实提高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就业工作中落实感恩教育。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高职受助学生常因其家庭社会资源的贫乏而使其就业更加困难,学校应加大对受助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落实优秀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对受助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确保受助学生顺利就业。在开展受助学生就业帮扶中,让受助学生感恩学校、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还可以让通过帮扶而顺利就业的受助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让受助学生践行报恩,感悟知恩图报的情怀。

(四)在资助工作中落实感恩教育。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力度,为保证国家制定的高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各高职院校都建立起一整套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一些社会团体、企业和人士也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资助工作在有效解决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强化和充实其精神生活的教育与扶助。学校一是要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教育,让受助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的恩情,二是要在贫困生申请、认定、评定、审批、发放等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融入感恩教育内容,让受助学生在受助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帮助的甜美,明白受恩与感恩相融、知恩与报恩相连的道理。三是要让受助学生受助后产生感恩情怀,践行感恩行动。学校可制定相应的受助学生义工制度,提供为班级、学校和社会公益事业义务服务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受助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社会,在报恩行动中体验感恩的幸福,强化感恩的思想。

四、校园文化熏陶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形式,是指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其显著特点是突出职业性和实用性。优美高雅的高职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恩教育功能。

(一)建设富含感恩思想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一个环境优美、引人入胜、蕴涵浓厚感恩思想的校园往往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在以职业性、技术性为特性的高职院校里,实训室挂上“技术自强、技术自尊、技术报国、技术人生”的横幅;草地边插上“小草向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提示牌;饭堂里“粒粒皆辛苦,感恩俺父母”教育标语;图书馆、教学楼、教室、宿舍、饭堂等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处处都“草木传情,墙壁说话”,留下励志感恩、激励向上的文化氛围;有意识地在校园里适当放置一些与感恩祖国、感恩师长、感恩父母等相关的雕像、宣传图片,营建浓厚的感恩气氛,陶冶学生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美好情操;校园网站、校园广播设立感恩教育专栏,适时宣传感恩教育典型事例。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这样的感恩教育环境,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时时处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做得了,对学生将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感恩系列活动,营造校园感恩文化。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每年4、5月份都举办“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如举办感恩演讲比赛、感恩征文大赛、感恩影视展、感恩模范人物报告、感恩心理情境剧、感恩手语操大赛、感恩公益服务大行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感恩文化。在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中学校尤其注重关照受助学生的参与面,充分调动广大受助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升受助学生高尚的感恩情感。

五、制度约束规范感恩教育

高职受助学生感恩教育需要相应的制度制约。我们认为,针对当前高职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体系,在遵循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相结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感恩认识和报恩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前提下,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一是教师感恩教育育人工作考评制度。将教师开展感恩教育的绩效列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师年度考核内容,以此提高教职员工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感恩教育全员参与。二是高职受助学生义工制度。学校规定受助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相应的义工作量,学校为受助学生提供义工和勤工助学的机会,让受助学生有施恩报恩的实践机会,体验和领悟到受恩幸福,报恩同样幸福。三是受助学生施恩报恩奖惩制度。建立受助学生档案,系统记录受助学生生活、学习状况,每年根据他们生活、学习、思想表现和所参加高校和社会的志愿活动或者义务劳动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对于那些获得了资助,而思想消极、学习懒散,从来不愿意主动服务同学和社会的学生给予撤销受助资格、批评教育处罚;对于那些主动服务于同学和社会的学生给予表彰,对在报恩公益服务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受助学生给予嘉奖,将受助学生感恩报恩表现与入党入团、评先评优、实习就业挂钩,适时在校园网和校园其他宣传媒体上公布受助学生的感恩行为表现,以奖惩制度来教育和引导高职受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感恩行为,为感恩教育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氛围,切实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苗世超.基于顶层设计理论指导的新升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亚东.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杨丽媪.贫困生你为什么不感恩?[J].中关村,2007(10)

[4]周伟民,等.校园文化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4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2013ZZ030)

【作者简介】陆华军(1964- ),广西东兰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体系建设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