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人的花馍迎春

2015-05-11梁凤英

新青年 2015年3期
关键词:花馍

梁凤英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流行于西北高原的民间“花馍”面食就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伴随百姓生活而生,依附民俗风情而传承,虽然是一种寄存在舌尖上的地域文化,但从中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思想是激励我们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出,在我国西北那片干燥灰黄的泥土地上,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却能摇身变成精致的工艺品,并且在其中凝注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传统的春季来临和当地的婚庆嫁娶,更是少不了这种馒头工艺品——“花馍”。

【花馍溯源】

民间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陕西花馍又称礼馍、面花,其实就是花样馒头,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陕西花馍是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它的花饰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

【走进花馍文化之乡——韩城】

陕西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故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重要的煤炭产地。过年前,我去了趟陕西韩城。去到那儿才恍然想起,那是我们文史老祖宗司马迁的故里。当然,那儿不仅有伟大的文人,还有广为流传的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等,闻名中外的古典悲剧《赵氏孤儿》中的春秋晋国义士程婴也是韩城人。那儿还有滔滔东去的黄河和朴悍的黄河彪汉,以及声震海内外的黄河锣鼓。然而,当地由来已久,并且制作极为普遍却精美的一种吃食,却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在韩城市大池埝乡大前村四队,24岁的薛强正在迎娶新娘。婚宴上那些五花八门、别开生面的花馍令我耳目一新。为送女儿出嫁,新娘贾锐芹的母亲特意给女儿蒸了一个面盆大小的陪嫁“枣糕子”,它以一朵盛开的莲花为底座,其间有鱼儿游动,水草沉浮,凌空还插有一层面捏的莲蓬、花蕾和各种象征吉祥的飞禽。新郎来接亲时,新娘子从娘家将这“枣糕子”一直抱至夫家。据说这是对男方“鱼儿馄饨”的回应,也有“早生贵子”的寓意。

【有花馍就有幸福】

早在男女青年初订秦晋之好时,男方就要送给女方一对“鱼儿馄饨”——轻巧精灵的面鱼上盛开一朵大莲花,象征男方母亲期望自家未来的儿媳像鱼儿那么灵巧,像莲花那么纯洁。鱼也正是生育力旺盛的表征。女方送给男方的是“老虎馄饨”——一对威风凛凛、雄赳赳、气昂昂的坐虎,这是丈母娘送给未来女婿的礼物,表达了她对未来女婿勇武能干的期许。而这些祈求幸福的信物,均一一由我们平时容易吃到的最普通的麦面馒头精工制成。在婚礼筵席上,主人家还要给客人送来自家做的各式各样的花馍,花样有上百种之多,一般能想到的就能做到,并不拘泥于形式。在薛强的婚宴上,我大致数数,造型花样百出的花馍就有20多种,而且制作精细考究,表现出丰富和诙谐的想象力。看得我们浮想联翩,根本舍不得咬上一口。薛强的父亲告诉我,及至新婚夫妇生子满月时,娘家和众亲朋就要送“圈圈子”,其形如项圈,上饰各种花草图案,意思是要套住这小宝贝的生命,让他(她)得以健康成长,其功能相当于盛行于中国各地的长命锁,但这是可以吃的“长命锁”。待孩子满百日、周岁时,又要送“猫馍”,送“虎馍”,让猫、虎护卫着孩子,使病毒邪魔不得近身。在过去,天花、牛痘是中国农村威胁孩子生命的病魔,老百姓认为猫、虎之类的动物不会得天花、牛痘。因此,千百年来,这些花馍制作的动物图形注入了祈求幸福的元素。

【将馒头变成艺术】

韩城花馍的确花样繁多,我在苏东乡重阳村,就差点被翳没在花馍的世界之中。重阳村的农妇各个是制作花馍能手,从她们的祖辈开始,就已将花馍作艺术品创制了。80多岁的樊春花是村里的“花馍领头人”。她十几岁就跟母亲学做花馍,在她手下,不知有多少面粉成了精工巧作之品。对樊春花来说,做花馍是一种享受,只有享受其中乐趣,做饭从此不再是繁重的劳作。在樊春花老人的带动下,重阳村成立了一个民间花馍艺术制作中心,她们的花馍作品甚至送往西安、北京展出,誉满古都新都。尽管花馍本身并不能久存,且它本身还是一种普通的吃食,但它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却一代又一代传承并发展了下来,成为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一座与人类共存的奇特丰碑。面对这些造型朴素而又奇巧,寓意丰富而又美好的花馍,我衷心地赞叹人类文明的力量。

【咸阳花馍—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

在咸阳素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得将蒸好的各种造型、花色不一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要以“回馍”的方式表达对赠送者的谢意。

每当春节前后时多做枣花馒头,象征鑫福多寿;小孩子满月,姥姥家会送来有龙凤或虎头造型的“囫囵”,意为“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五月端午时,由舅家送给外甥一种特制的大型圆面花,群众叫做“曲连”,上面捏着鱼、莲花等等,鱼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莲花象征幸福花开,喜气盈门。单个花馍的形式多是飞禽走兽、十二属相、花卉、人物和象征吉祥的用具。如虎馍、鱼馍、鸡馍、燕子馍、鱼喜莲馍、狮子馍、寿桃、佛手馍、枣馍、石榴馍、曲连、胡桃馍、艾叶馍和钩搭馍等。组合馍则有大谷卷、高馍盘、插花馍和蜗牛山等。

制作花馍也是女红比巧的传统方式。制作工具都是手边的普通对象:剪刀、木梳等,关键是一双巧手。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作业,做花馍的妇女越来越少,会做花馍的人几乎成了凤毛麟角。花馍这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古代绘画价值的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它既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们赋予的内在精神追求。一只花馍传达着一种浓郁温馨的人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只花馍传达着一种久而不衰的地域文化信息,显示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咸阳市在对境内浩瀚的民间艺术进行挖掘整理时,濒临失传的民间花馍艺术,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并进行全力抢救,已初见成效。为了使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咸阳市结合农村“一村一品”的推广,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他们鼓励有手艺的民间艺人,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在和面、塑花、防腐等方面进行精心指导;并在各县区进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的花馍大赛,对获奖者进行奖励。目前,在咸阳13个县区市已形成各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品种。

【陕西“面花之镇”大荔县阿寿村】

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庙会的日子,村民们都要提前三五天,靠巧手揉捏有关纪念药王孙思邈的面花,如药王洞、药葫芦、花轿、蜗牛山、药王戏楼、牌楼、狮子、守门虎龙柱、花供石榴馍等多种花馍并蒸熟。在二月二前两天就开始敲锣打鼓、花苫鼓开道,恭恭敬敬把花馍送到村上的药王庙。“二月二”庙会的前一天,全村人都要齐聚一起到村口迎神水。“神水”是村里派人从200多里以外的耀县药王山取来,传说能治百病。虔诚的取水人将“神水”带回阿寿村西的王家店庙,随后村上组成浩浩荡荡各路人马前去迎接,你看那阵势,前有探马引路、鸣锣开道,后有跑骡车、彩伞仪仗、花苫鼓,抬着面花组成的全套药王庙建筑群和各类供品、依次而行,把“神水”接回到当地的药王庙,以此纪念药王孙思邈,也是农民群众一种文化寄托和精神的向往,从而也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热热闹闹赶了一场庙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运城花馍】

春节期间,各色各样的传统食物都会登上餐桌,而在山西运城等地,花馍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吉祥食物。据悉,山西花馍盛行于明清,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传承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制作的手法以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为主,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在晋南,有一句话说: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所以在春节前后,这个举国欢腾,阖家欢乐的传统节日,花馍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在山西省有4个县的花馍和面塑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闻喜花馍以制作精细、形象逼真而独具特色。除了民间非常丰富的民俗节庆要用到花馍以外,它本身的制作技艺也是一绝,有些技巧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在多数情况下即便是母女之间互相传授,也要凭个人的悟性,使它的传承颇有因缘际会的特点。也许一个花馍制作高手竟然在家里找不到合适的传人,就此失去了技艺流传的机会,然而民间巧妇毕竟很多,这里失传那里又有人推陈出新,因此她的作品也会不断更新,是一种流动的而不是僵死的继承,所以每一个作品都可能会给人带来惊喜。

山西省运城市的农村盛行着源远流长的如剪纸、花馍、布画、刺绣、草编等民间艺术奇葩,而花馍始终和百姓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体系。

运城花馍的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作料为辅,经过民间艺人一双娴熟的技艺之手摆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飞禽走兽和花卉果实便活灵活现出现在眼前。花馍中最大的直径有60多厘米,重量达10多公斤,最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令人叹为观止。

运城花馍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不同类型的花馍有着不同的深刻含义。如男女青年结婚时,新郎之家要给新娘家蒸“上头糕”花馍,待新娘出门时,妈妈要将“上头糕”的根部一段裁下来,让一对新人带走,意为女儿应在婆家扎根,其余切成片分送给家族与邻居,表示喜鸟儿翔远了;给老人蒸的寿糕花馍,九只造型优美的狮子簇拥着一朵怒放的菊花,寓意“九世共居”;而五彩斑斓的丧葬“面狮”花馍,既是对亲人的哀思,也是人们智慧才华的显露。

运城花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形式,高超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青睐,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

猜你喜欢

花馍
关中花馍艺术研究
闻喜:花馍的“花样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子洲花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探析
花馍(大家拍世界)
花馍迎春
浅析山西闻喜花馍的发展
浅谈闻喜花馍的民俗形式与艺术特色
探析民间花馍中的设计美感
花馍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陕西花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