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号准学生发展的七寸命脉

2015-05-11郑广

中国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安静教室

郑广

决定换学校之前,我就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挑战,而且会有一段适应期,但我没有预料到这挑战会如此之大,适应期会如此之长。

五年级(5)班,是我从高中转战小学所教的第一个班级。刚进教室时,他们倒没有给我来个下马威,而是安静坐在位置上听我做完自我介绍。等正式上课,磨难就开始了,接下来的每一个40分钟,几乎都没有安静的时候。不是这个同学在讲话,就是那个同学在讲话。不是这个角落叽叽喳喳,就是那个角落叽叽喳喳。耐心教育一番,然后又此起彼伏。如果说课堂上他们还有所顾忌的话,到了午休和暮省时间,更是有些为所欲为:转过身讲话的,下位置说扔垃圾借东西的,出教室说喝水上厕所的,只有极个别学生能静坐位置看书或做作业,有时吵得隔壁班级的看班老师都忍不住走过来批评。

一开始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没有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教法,毕竟高中和小学各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自己还需要好好学习。于是马上向书籍找解决方法。买来了很多相关书籍,其中王晓春的《课堂教育会者不难》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自以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武器,马上在课堂上运用起来。课前给他们讲故事,出谜语。吵闹时,停止讲课,静静看着他们,或者在黑板上写“我生气了”,等等。几乎使用了书上介绍的每一招,有的能让学生静听片刻,有的则让我收获了莫名的表情。那些吵蛋还是我行我素,几乎没有什么的作用。相比于男生,女生整体上要听话很多,上课安静听讲,书写认真端正,作业及时准确。有一位特别优秀的女生,无论外界怎么纷扰,她都能学得进去,非常自觉。看到这样的女生,总算有些欣慰,而面对那些捣蛋的男生,让人十分苦恼。

一位副校长为我支招,“擒贼先擒王”,把班里最吵的那个制伏了,这个班就安静了。和班主任商量之后,一致认为男生C,很符合这个条件。他几乎让所有任课老师头痛,上课喜欢乱插话,出口成“脏”,随意下位置,作业随便做,还目无尊长,和好几位老师起过冲突,C的家长会对此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和家长沟通之后,都觉得可以一试。每节课后,我们都去关心一下C,问问有什么收获,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每天都把他的情况记录在本子上,隔段时间和家长反馈。我们以为对他这么关心,他总会感悟的。而根本没有想过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这一计划最终以C多次挑衅老师引发冲突而终止。班级还是吵闹,老师依旧头痛。

稍微行之有效的是大声批评。刚开始,我不会声嘶力竭,对高中生讲惯了道理,加上他们上课再吵也是小孩子,下了课还是非常可爱的。而且,大会上校长多次提到不允许对学生大声呵斥。但是经过其他教室,骂声还是时有耳闻。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说孩子不骂怎么行,只要不意气用事,侮辱性的骂,而是帮助式的骂,学生能接受,家长也愿意。由此我也开始学着大声地批评。开始时,他们非常安静,好像是在虚心接受,一旦开始讲课,又嗡嗡声不绝于耳。一堂课需要这样好几次,我知道了,即使是批评,他们也并未在倾听,而是听多了大分贝之后的条件反射。

真累啊,怎么办?家长也着急,他们建议班主任,让那些“害群之马”的家长坐教室后面听课,甚至在教室安装摄像头监视他们。说归说,大家都知道这些从外部给他们压力的办法,所起的作用有限。怎么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才是老师要思考的。

一次,偶然听一学生讲起英语课小组比赛,竞争激烈,表情生动,意犹未尽,而且还说科学课也是这样。我灵光一闪,既然这两科采用竞赛的方式,能对他们有效,语文课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于是第二天,我就宣布了新的政策:以大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到周五比分,最高的组有奖励。竞争的内容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的表现情况,由专人负责,结果直接公示在黑板上。

没想到这招第二天就显示出了惊奇的效果。当我在减分一栏划“正”字时,马上安静了,而被划的组马上会有同组同学的告诫声,和相互的提醒声。更大的效果还是体现在晨诵、午休和暮省三个时间段,原本让人最头痛的看班,我现在竟然可以轻松地看书了。

了解到他们的这种争强好胜和团队意识后,我和班主任商量,又开展了各种以大组为单位的各类竞赛活动:诗歌知识竞赛、文化常识竞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等。每一次,都出人意料的好。学生喜欢,老师轻松,皆大欢喜。

这样的转变,距离惴惴不安和满怀信心的开始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在经历了无助、讨好、体罚、责骂之后,终于找到了学生的七寸命脉。

有时,我很后悔,为什么不早和这些任课老师沟通,借鉴他们的经验呢。如果这个班级的任课老师碰到问题能马上一起探讨解决之道,他们也不会成为学校有名的吵班。现在我们提倡的各学科协同作战,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更是教育管理上的互通有无。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而是每个任课老师的责任。

教育理念虽然很重要,但最终还要落实在方法上。小学阶段,方法比知识重要,如何传授比传授什么重要。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没有骂声,没有体罚,但是效果出奇的好。

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得没有缺陷,任何一种管理方法有了成效也都不能一劳永逸。学生在发展,环境在变化,老师和学生的始终处于互动当中,所以,课堂管理,应该是动态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宾虹小学)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安静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如何协调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安静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