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万别把网瘾“妖魔化”

2015-05-11曹培杰

中国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戈登精神疾病伯格

曹培杰

据报道,14岁的少年小扬,可以连续30多个小时玩游戏不休息,然后上课就睡觉,考试不及格。父母干涉,他就和父母“冷战”。心理医生说,小扬的“网瘾”很深。

在思考这一现象时,首先要质疑的是,所谓的“网瘾”是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作为提出“网瘾”第一人的美国精神科医师伊万·戈登伯格认为:网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这个定义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使得“网瘾”被归为一种精神错乱的疾病。实际上,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在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时,就明确否定了将“网瘾”作为临床诊断的精神疾病,认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

不幸的是,很多人对于“网络成瘾是一种疾病”的说法很认同,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长时间上网、喜欢打网络游戏,就觉得孩子可能患上了网瘾。这其实是对网瘾的过度泛化,“爱上网”“打网游”绝不等同于“网络成瘾”,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沉迷”都算“网瘾”。

一般而言,“网瘾”意味着孩子对于网络有着强烈的依附性,当他们无法上网时,就会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甚至有更严重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有些重度网络上瘾者经常会出现呕吐、狂躁、精神恍惚等戒网反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自毁、自残现象。而“网络沉迷”则表现为,孩子对于网络世界的暂时性迷恋,他们对于网络只是有轻微的依附性,如果有合适的替代物时,他们会比较顺利地将注意力从网络转移,而且断网时不会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

伊万·戈登伯格之所以会提出“网络成瘾”,其本意竟然是想拿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开涮。后来,他专门发表声明,“网瘾”不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定义。但是,依旧有不少人会去夸大网瘾的危害,更有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蛊惑人心,混淆视听。有人称“网络游戏”为“电子海洛因”,说迷恋上网者为“网瘾患者”、甚至是“精神病人”。令不少家长相信“网瘾”就像“毒瘾”,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这扭曲了人们的认识,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瘾”非彼“瘾”,千万别把网瘾“妖魔化”。网瘾只是一种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而非一种精神类疾病。其实,这种“上瘾”几乎可以扩大到人类的每一种行为。人们爱听戏会得“戏瘾”,爱踢球会得“球瘾”,甚至连跑步、唱歌、读书都会上瘾。

如果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话,那么,我们小时候对玩弹珠、捏泥巴的痴迷,是否也应该被视为一种病呢?

责任编辑/张 丽

猜你喜欢

戈登精神疾病伯格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我的爸爸叫焦尼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我”来了
SCARED STRALGHT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孩子和爸爸
无冕之王
大厨戈登·拉姆齐教你做牛柳
最佳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