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须坚持“中国化”

2015-05-11毛峰

中国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国梦文明

毛峰

中华民族从天地人宇宙生命的大一统秩序中,萃取人文精华,自强不息,以高超的文明智慧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大一统文明绵延不绝,贯穿古今,如今又迈上了全面复兴的新历史阶段,努力实现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伟大预言。

一、“中国梦”须张扬

中华文明自信

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华文明在当代全面复兴的大战略,其精神核心,就是要全面重振民族自信,凝聚政治共识,纠正“全盘西化”“去中国化”的错误,变自卑为自信:中国自古是全球文明的话语中心,绝非欧美的拙劣仿制品!

中国梦战略首要在于树立对中华文明的历史、现状与远大未来的坚定自信。恰如一些敏锐的中外观察家所言:中美当代博弈的最大内在危机,存在于中国权力精英、知识精英、大众的心灵层面,长期以来的“去中国化”战略,造成民心涣散、公私道德堕落、贪污腐败滋生;长期捡拾西洋余唾的那些“去中国化的西化精英”,导致国人信仰匮乏、精神迷失、道德没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预言:“中国产品、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将成为全世界的标尺。”中国梦要张扬“必胜主义”信念!

我在2005年提出“文明传播学”概念、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传播、政治传播、公共传播的理论,其思想要点在于:第一,确立中华文明的主体地位,用以支撑、贯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宗旨:传承、萃取、播撒中华文明的固有传统精髓,驳斥西方近代启蒙主义主流话语的固有偏执、政治误导,提升全球文明传播的境界;第二,把古今中外文明精华一气贯通,打破近代史学妄诞分别,让中华文明的伟大经验与西方经验实现“高端对接”;第三,搭建传统媒介、新媒体、自媒体等多媒介融合的传播平台和创意开发、时尚运营平台;第四,以中华文明饱含的宇宙生命大一统交融智慧为核心,建构中国国家文明传播的战略体系,以中国为主体,开放性地吸收、融贯西方现代反思启蒙主流话语的生命主义、现象主义哲学及时尚创意灵感等多样鲜活的话语形式,促使中国国家文明的传播战略体系“高踞全球主导地位”。中国国家文明传播战略内容体系的理论基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生动力与道德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旁支是西方人文价值的有益部分。三者融贯,才能培植担当大国责任的“21世纪中国精神”。

二、“中国梦”须领会

中华文明独特价值

当代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全球文明的大事,打破了西方近现代启蒙主义主导下的西方学术话语独霸全球的各种“西方定律”,那种“言必称希腊”的西学统治时代已一去不返!

恰如习近平同志一再指出的,“去中国化”是长期以来误导中华民族伟大文明实践的一股错误思潮。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独特发展道路与未来趋势的“全盘西化”思潮、历史文化虚无主义、厚黑历史学等,甚嚣尘上,干扰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读懂中国”因此成为学术界的首要课题:为什么中国大一统获得重建并稳定下来,就会逐步形成繁荣盛世?为什么中华文明在经历数百年动荡、分裂后,能重新统一并逐步扩大?中华文明自安而安人的根本智慧亦即“大一统奥秘”究竟何在?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所谓的“中国密码”。深入透彻地弄懂“中国密码”,才能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合理规划国家文明传播乃至个人事业的大战略,把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推向大繁荣,把个人生活与事业置于中华智慧的精湛协调之下。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惊世之作《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深刻指出:“中国不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国家。……中国存在的唯一模式,就是从历史中重生。……中国人要与现实抗争,就不得不从历史传统中寻求启迪和力量。”尽管西方一些传媒和政客鼓吹“中国崩溃论”“围堵中国论”,但是他们必将失败,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密码”!

傲视群伦的英国历史哲学大师阿诺德·汤因比,早在中国“文革”后期,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中,发出了震惊世界的精准预言:“未来统一世界的,既不是西欧,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为实现全球政治统一与和平做好最充分准备的,是数千年来形成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汤因比概括出中华文明的几大根本要素:在以往2100年间,中国始终保持了迈向全世界的帝国,并成为地区性国家的榜样;中华民族的世界主义精神;儒教的人道主义;儒教和佛教的理性主义;道教对宇宙神秘性的直感;中国哲学所有流派都强调人类与大自然必须协调才能生存的信念;中国人可以在工商科技领域赶超西方;中国人也能在军事上抗衡西方,但更希望和平。这里唯一需要修正的是“帝国”这一西方概念,中华文明的概念是“大一统王朝”或“文明”。

汤因比以博大深湛的历史哲学,振聋发聩地指出:“帝政中国的历史,是政治上富于成功经验的历史,今天仍以‘人民共和国的形式继续存在。”他比较了人类历史的两大模式——希腊模式,文化统一但因政治无法统一而失败;中国模式则是文化、政治的高度统一,取得巨大成功:“由始皇帝开创而为刘邦成功加以挽救的中国统一,是人类史上独一无二的成就。”中国大一统,由历代中华儿女创建,堪称不朽。

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诸英主,萧何张良曹参陈平诸贤臣,陆贾贾谊董仲舒司马迁孔安国诸大儒,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长治久安之道。陆贾告高祖“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之儒家教化秘诀,著《新语》,汉代君臣奠立文治政府规模,确保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昌盛;董仲舒《天人三策》、孔安国《十三经注疏》、司马迁《史记》讲述了激动人心、风标千古的“伟大中国故事”,深入人心,经久不灭,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基础。

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遍布全球,展现出不断接纳、融贯复杂地域、种族、文化为一体的惊人包容力。孔子曰:“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记录孔子和弟子答问的《礼记·礼运》堪称“中华大宪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中华文明以合理解决天道(自然生态的协调均衡秩序)与人道(人类相安相生的善待宽容秩序)及其根本关系(天人合一)为文明生活的根本法则,堪称民族生命之底蕴所在,而以《河图易经》之科学-哲学-人文体系为至高表述,天文时序、地文五行、人文五常合理搭配,营造出古典中国人的文明生活品质,使普天之下的百物群生,充满了内在的满足、充实、宁静与幸福之感。

中国人自伏羲以来,就逐步树立起博大、深邃、一气贯通的天地生命信仰、生命主义的大一统哲学思维:宇宙总在运行,四季总在轮回,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伴随自然而舞蹈,配合宇宙而运行,春来而奋发,秋来而收敛,不焦躁,不短视,更不患得患失。物来顺应、廓然大公,不斤斤计较于一时的渺小得失,不断奋进而不浮躁、不颓废,构成中华人生观的美丽而高贵的品质与广大自由的境界。

我每天早晚间,常悠然散步,许多困居斗室而不得其解的深奥哲学问题的谜底,一旦进入大自然的怀抱中,豁然呈现,身心顿觉气爽神清:这蕴涵于大气、万物生命中的呼吸,就是润泽心灵的最好甘霖!我曾指着北京后海的闪烁波光,告诉学生:这就是道,也就是大自然运行的秩序、法则,顺之、爱之、仿效之,必有收获(德)。德者,得也,人生懂得自然社会的规矩(明道),就能有所依据、有所收获(立德)。

在天道自然的深厚基础上,人类的美德建构出深广无垠的文明大道,贯穿古今,滋养万物,天道自然与人文美德荟萃于儒家独立人格,配以不失时机的积极奋斗,伟大事业必能成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充分凸现出全体中国人那奋进不息的生命意志与广大自由的青春主义精神、生命主义精神。

在天道自然与人文之道协调匹配的基础上,中华先人提出了“全球大一统”的“文明理想”(堪称最早的“中国梦与世界梦”):“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意思是:全社会彰显美好的道德,各族群、各社群和睦相处;依法严格治理“百官”(官府及其治下的百姓),上下万民都懂得治理天下的规矩,天下万邦就相安相亲,太平大道就能建树起来。这是距今4500年、全球最悠久也最博大的人道主义、和谐主义的宪政秩序的原则,建构合理有序的文明大一统的政治纲领,全人类大同的瑰丽理想!

伴随尧舜时代古典宪政机制的不断建构与完善,中央政府权威极大提高,中华大一统国家格局稳固树立,各民族、各社群凝成和谐统一体,史称“大同”。

古希腊诗哲赫西阿德在其名著《神谱·工作与时日》中,提出人类按黄金、白银、青铜、英雄、黑铁五种时代的依次循环。中华文明自尧舜黄金时代,到汉唐堪称“白银时代”,培育出积极豁达、奋进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赞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选用贤能,即古典宪政;讲信修睦,即传统礼教。古典宪政与传统礼教的协调匹配,使中华文明龙腾凤舞,古典时代文明达于鼎盛,中国因此繁荣强大。

三、“中国梦”须围绕

“道德人文主义”展开

世界两大具有全球意义的完整文明体系,一是发端于中国炎黄尧舜、绵延5000年以上、围绕“道德人文主义”思想展开的中华文明体系;一是发端于希腊罗马、绵延3000年以上、围绕“理性人文主义”思想展开的西方文明体系。目前这两大体系仍是主导全球文明的进步力量。

“道德人文主义”思想强调“道”(宇宙天文、自然生态)对人类文明活动的合理约束与巨大启迪,围绕《易传》“阴阳之道”有序展开,生生不息,缔造出中华农耕文明的伟大制度体系,确保中国在日益局促的耕地上,供养了全球第一的庞大人口;正是在自然主义、生机主义的宇宙哲学哺育下,孔子概括尧舜大同政教、夏商周三代小康政教的大一统文明经验,提出“仁政”思想,即天子、贵卿、士绅、百姓一体遵“道”行“德”,即以伟大礼教精神约束自身言行,促使全社会、全民族和睦共生,是谓“道德人文主义”。这一思想贯穿在中国自汉至清的古典文明制度之中,至今仍是中国复兴最大的精神资源与文化宝库。

维系中国伟大民族精神的一大文明核心,就是尧舜时代中央政府的司徒契、秩宗伯夷、典乐夔、纳言龙等官府系统,其大力提倡、推行的“五伦之教”——父子有亲称仁,君臣互敬称义,夫妇有别称礼,长幼有序称智,朋友有爱称信——乃天下纲维、道德伦常,以人类文明生活的根本准则协调一切社会关系、规范一切道德行为。“五伦之教”简便易行、深入教化人类的善心与美德,培植良好社会风气,中国因此持久繁荣,天下因此太平大治。

孔子形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欲望无尽,通过学习经典、实践道德,人逐步懂得人生的规矩、宇宙的法则是什么,经过巧妙运用、合理满足,心之所欲合乎宇宙的法则、规矩,就能广大自由、幸福成功。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华医学经典,教给全球华裔人士养生法、乐生之法:天上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对应着人体里的心肝脾肺肾,人日常生活要学会伴随二十四节气舞蹈,用时令、季节、年岁等阴阳循环之美,来消除名利得失之苦,这才是天地间的大幸福!

中华民族复兴重在“中华灵魂”的树立与培育。孔子在《礼记·经解》中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庄俭恭敬,礼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儒家“六教”,配以道佛耶回的智慧、诗词歌赋的熏陶,君子人格坚固树立,博学中西智慧,以礼约束自身,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赢得幸福成功的完美人生。中国古语“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意思是:给子女遗留万千财产,不如教给他们阅读、修习国学经典的良好能力与道德习惯,因为他可以借此明理、懂事,自己有本领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巨大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是教诲每个人不断奋进,提升道德理性,达到“四海翻腾龙睡稳,九霄云卷鹤飞高”的广大自由境界。中国经典,分经史子集四库,最紧要的是经和史。经训常,也就是人生常道,荟萃在《十三经注疏》中;史训事,即记录治理国家、社群、人生的实事,以《尚书》《周礼》《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史正脉为最佳根基。经学明理,史学懂事,经史二科精熟,再参酌诸子百家、西方学术、当代新技术、新时尚,全球华人的道德学问、创富事业,永久持续、不可限量!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形容中国人的经典生活境界是“如浴天恩般的宁静”,钱穆先生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呈现了“古典中国人生活的温柔美丽”,中国人不入教堂即可在家庭、社群中享受天伦的美善、优雅、安乐。全球华人社群,文拜孔子,武尊关公,君子人格内安外足,刚直不阿,和谐社群,安定天下。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文主义围绕“理性”(理智)展开,其优长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工商科技发明与制度建设上,但也恰恰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欲无限度扩张,造成征服自然、扭曲自然、摧残自然的全球文明危机,对比中华文明力行的“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文明经验,具有明显的偏颇与狭隘。尤其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制造出“启蒙独断”的话语霸权,竭尽所能地诋毁、污损、扭曲全球多样的非西方文明,我们应当高度警惕,有力还击!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文化软实力时指出:“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我形容这一伟大战略主张,是跨时空、跨国度、跨地域、跨古今、跨越东西方文明的“文明大传播”时代、“中国高铁式传播”时代的来临!

文明传播学要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战略传播的结构性层次:中国国家文明传播战略的研究、规划、实施;萃取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的精华,透过国家话语、教育话语、学术话语、传媒话语、公共话语等体系,纳入学校、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创意时尚产业的设计、开发、运营。

中华文明的当代复兴,其精神枢纽与传播实践在于:变“僵硬话语”为“鲜活话语”,运用多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以“正能量”即浩然正气,重建全民族的伟大史诗。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中国梦文明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