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引发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2015-05-10李福强陈我婵李婷颖刘太阳余劲松
李福强, 陈我婵, 李婷颖, 刘太阳, 余劲松, 肖 源, 杨 杰
(贵州医科大学附院, 贵州 贵阳 550004)
·病例报道·
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引发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李福强, 陈我婵, 李婷颖, 刘太阳, 余劲松, 肖 源, 杨 杰
(贵州医科大学附院, 贵州 贵阳 550004)
十二指肠肿瘤; 间质瘤; 上消化道出血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好发于胃和小肠,其次为网膜和腹膜,发生于十二指肠者少见,仅占胃肠道间质瘤的4.5%[1],现报道1例反复消化道出血10多年的十二指肠间质瘤。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反复黑(血)便10+年,多次入住消化内科,前后3次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镜和腹腔血管造影检查均正常,曾怀疑小肠病变出血,但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一直未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此次因解鲜红色血便并出现休克再次入院。体检:贫血貌,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常规检查提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72 g/L),血气分析氧分压51.10 mmHg,凝血全套、肝肾功能、心肌标记物及心电图检查等无异常。入院后积极止血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再次行胃镜检查,报告十二指肠水平部近升部新生物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贫血胃黏膜表现,见图1。患者经胃肠外科会诊不除外恶性肿瘤出血的可能,转入胃肠外科手术治疗。手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15 cm处有3.0 cm×2.0 cm×2.0 cm肿块,血运丰富,表面光滑,质地韧,肿块向肠腔及肠外生长,完整切除肿瘤并送病理组织检查。HE染色见细胞呈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或镰刀形,边界清楚,可见胞质空泡化,似印戒样细胞;细胞大部分排列呈束状或交织状,灶性可呈车辐状、栅栏状及围绕血管呈器官样排列,见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CD34定位于细胞膜,S-100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见图3。患者最终确诊为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低度危险性),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随访1年未见消化道出血。
2 讨论
GIST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女性发病率相近,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伴肠梗阻、腹痛、腹部不适、呕血和黑便,消化道大出血者较少见。GIST早期发病隐匿,就诊时往往肿块较大,临床早期诊断率较低。本患者多次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数次行胃镜、小肠CT造影及腹腔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阳性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是:(1)常规胃镜只做到十二指肠降部,容易遗漏十二指肠降段以远部位的病变;(2)十二指肠水平部位影像学器官重叠较多,影像学检查对较小病变显示不清晰;(3)十二指肠水平段间质瘤应该可为胶囊内镜、小肠镜检查而发现,但患者拒绝检查而错过确诊机会。本次住院再次行胃镜检查时,将胃镜镜头向前推进至十二指肠水平部才无意中发现包块存在,成为最终确诊的关键,提示如多次消化道出血原因未明,应以胃镜探查十二指肠降段以远部分,有助于不明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明确。另外,有研究表明,传统双对比造影检查不能直接观察到肿瘤改变,容易遗漏较小的病灶,CT仿真内镜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及三维成像能力,不仅能够显示黏膜病变,还能够观察病变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可以明显提高对GIST的早期诊断水平[2]。
GIST组织在光镜下主要是梭性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特征,其发病与体内存在c-kit角蛋白(表达CD117)或PDGFRa基因突变有关,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3]。内镜发现黏膜下肿瘤,CD117、CD34和SMA阳性,提示平滑肌分化,S-100蛋白阳性,提示神经分化,排除其他消化道常见肿瘤后,可考虑间质瘤[4-5]。一般认为GIST具有潜在恶性[6-7],随着时间推移恶性程度将会增加。但是否应该对所有间质瘤术后行化疗以避免复发,仍存争议。本例患者术后拒绝化疗,迄今无症状,仍处于随访中。
A B C注:A为十二指肠水平部新生物4 cm×5 cm,边界不清,表面可见小溃疡;B为新生物上覆血痂,未见活动性出血;C为十二指肠升部肠壁附着较多血性液体
×100 ×200 ×300
注:A为DOG-1(+),B为CD117(+),C为CD34(+),D为S-100(弱+)
[1] 金希彪,王德清.十二指肠间质瘤12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2008(6):1009-1010.
[2] 李津,陈晋平,张林,等.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5(4):394-396.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卫出版社, 2007:443.
[4] 伍晓玎,夏霖.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分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8):572-574.
[5] 俞文渊,严冬华,王鹏.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19):133-135.
[6] Lasota J, Miettinen M.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oncogenic KIT and PDGFRA mutation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J]. Histopathology, 2008(3):245-266.
[7] GreensonJK.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and other mesenchymal lesions of the gut[J].Mod Pathol, 2003(16):366-375.
(2015-06-07收稿,2015-07-26修回)
编辑: 戚 璐
时间:2015-08-07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5012.R.20150807.2235.008.html
R735.31
B
1000-2707(2015)09-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