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生活中的民汉大学生交流研究

2015-05-10付朱德

文教资料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汉喀什维吾尔族

付朱德

(喀什师范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日常生活中的民汉大学生交流研究

付朱德

(喀什师范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社会稳定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喀什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由于民族、语言、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影响人们的交流与理解。文章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就影响民汉大学生交流的因素,针对民汉大学生之间的不同,提出从思想上、交流方式上如何更好地促进民汉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建立和谐欢快的多民族理解型、友好型社会,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

日常生活 民汉大学生 交流研究 影响因素

喀什作为新疆最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之一,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重镇”,经济文化和战略位置显著。生活在喀什的人们由于语言文化及民族等的不同,难免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某些误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谐欢快的多民族理解型友好型社会非常重要。鉴于喀什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喀什师范学院是喀什唯一的本科高校,以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12和13班为例,全班35人,且全部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其中1人是柯尔克孜族,1人是哈萨克族,其余33人全部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大学生分布范围较广,人数较多,本文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指维吾尔族大学生。

一、日常生活中的民汉大学生交往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学生年轻且充满活力,好奇心强,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强,是未来少数民族群体的代表。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宏观和微观的国家认同状况都较好,但在现实日常生活中,民汉大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不太多。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希望和汉族同学做朋友,汉族同学也一样,但是民汉大学生之间由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容易出现交往障碍、交流困惑甚至是文化误解,有可能会产生民族偏见,从而影响到民汉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的会引发文化冲突,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例如:喀什的白天时间比较长,生活压力小,竞争力小,少数民族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本来说好的确切时间却喜欢向后拖延,汉族同学可能会片面形成少数民族同学不讲信用的错误观点。由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如不能恰当地通过交流得到有效解决,就可能影响民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持续交往与交流。

二、影响民汉大学生交流的因素

1.语言因素。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是精神心灵交流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维吾尔语并非汉族学生的必修课(维语专业及一些定向学生除外,但是这些学生的数量非常少),大部分汉族学生基本上不会说维吾尔语,或只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在日常生活中民汉大学生难以进行真正的语言文化交流。维吾尔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学习过汉语,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在大学的预科班学习中,经过一年的汉语强化学习,汉语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交往中,能够熟练掌握汉语并能准确理解汉族同学言语的维吾尔族同学并不多。维吾尔族学生运用汉语与汉族同学交往还存在较大差异,这影响了彼此之间的交流。

2.宗教因素。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是穆斯林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伊斯兰文化深深烙印在维吾尔族心中,而伊斯兰文化与非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显著的。汉族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受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约束。从某种角度上看,这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

3.风俗习惯因素。

不同的民族在服饰、饮食、婚姻、丧葬、礼仪及日常生活中的禁忌等方面不同,不同的风俗文化习惯直接影响不同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维吾尔族早期以游牧为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至今仍留有游牧民族文化的习俗痕迹。比如维吾尔族的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馕等为主,喜食水果、干果、喜欢喝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维吾尔族禁食猪肉、驴肉、猛禽、自然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动物及动物的血;禁食酒、烟、毒品。相对汉族学生来说,日常生活禁忌就稍微少一些且没有那么严格。这样,也会在日常生活中给民汉大学生的交流造成障碍。

4.组织层面和交流方式。

民汉大学生被划分民族班和汉族班,减少了其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即使民汉学生彼此间有很强的交往意愿,但由于交往途径有限,交往平台较少,难以形成深层次的了解,很难建立一种持久的友谊关系。另外,维吾尔族更喜欢通过唱歌跳舞及一些人数众多的群体娱乐活动交流,群体意识较强,而汉族学生则偏向通过聊天及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数较少的小团体活动交流,平时都是各忙各的,其中个体意识较强,但是遇到重大事情时,群体意识增强。因为交流方式的不同及民汉大学生交流机会和交流平台较少,所以民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质性交流并不多,不容易真正了解彼此的文化。

三、促进民汉大学生日常生活交流的对策

1.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相互尊重与相互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了解彼此的文化、注意彼此的禁忌习俗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例如新疆沙尘较多,受地理环境制约,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的衣服难免沾上沙尘。但去过少数民族同胞家里的人会发现,他们的家里是整洁干净的,特别对饮食的洁净要求更严格。

2.增强彼此的文化认同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既要尊重又要认同不同民族的文化与特色。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吸收不同文化中的精华,共同进步。真正做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国家认同感,承认多民族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3.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进行良好交流的前提。人是社会中的人,都有交友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青年人对交友和受尊重的愿望更加强烈。民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平等对待,这种平等不仅是地位上的平等,而且是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平等。交流必须平等,平等会促进深刻交流,这样交流才可能持续,才会对彼此的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建立长久的友谊,进而促进民汉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共同进步。

四、结语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汉大学生作为建设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拥有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考虑到喀什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多文化交汇地,本文中的民汉大学生主要指维吾尔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但是除维吾尔族外,喀什还有诸如柯尔克孜族、回族、塔塔儿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不做具体陈述。总之,各民族相互尊重理解、团结进步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富强之梦的保证。民汉大学生在民族团结中应起带头作用,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交往,在文化上互动交流,建立持久稳定真诚的友谊,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喀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健康快速发展。

[1]姚学丽,贾永萍.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调查[J].兵团党校学报,2009(3).

[2]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2010.

[3]龚雪露.新疆高校民汉学生交往研究—以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交往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

[4]田安政.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交往原则及对策[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1,17(5).

[5]孟建国,朱建.新疆地区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有关维吾尔族与汉族交往的一份问卷调查与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

猜你喜欢

民汉喀什维吾尔族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维吾尔族手艺人
喀什,鲜艳的名片
民族地区高校民汉合宿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新疆高校民汉合班中的维吾尔族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