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视野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思考
2015-05-10张玉宝张忠英
张玉宝 张忠英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视野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思考
张玉宝 张忠英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教育体育,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打造专业的工作队伍。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育综合改革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必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那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是什么呢?学界尚没有十分统一的看法,但一般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其题中之意。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必须从理念、内容、机制、队伍四个关键环节重新思考这项工作,以认识的科学化推动工作的科学化。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传统素拓活动主要有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式,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方面“你说我听”、“你讲我做”的教育形式让学生逐渐产生反感,导致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这些教育载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导致活动的影响力和服务力有限。现实的困境寻求认识的突破,实践的呼唤期盼理论的回声。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即体验式教育理念。
体验式教育理念可以追溯至上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思想。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学生生活的过程,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做中学”。“从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行动是获取真知的唯一途径,只有当学生主动活动,积极地“做”,才能注意周围世界,探索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思维。杜威强烈地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认为传统教学以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恰恰忽视最重要的一点: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本身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学生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就有助于学生的生长和发展。
在体验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必须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引入商业培训中广泛使用的素拓项目,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让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过程中得到提炼,在结果中得到启发。一定要确保互动性,使每个人的思维都能在倾听大家的分享中得到碰撞、得到延伸。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构建科学的教育内容
素质拓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因此,不同学校素质拓展的内容应该有各自的特色。以东北大学为例,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到大量不同群体对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培养现状的反馈信息,据此将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确定为“六项能力”,即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执行能力、思辨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的能力;执行能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思辨能力是指运用比较、演绎、归纳等方法,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领导能力是指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对被领导者的反响积极回应,最终提升被领导者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获得新方法、新概念和新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取得成效性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开创和拓展事业的能力。
东北大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细化“六项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一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大学初期掌握自我表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二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和工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深入辨析事物的能力;三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领导的行为艺术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科学管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工作预见、判断能力和组织策划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提高对经济社会情况的认识。
在体验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东北大学在常规教育载体的基础上,引入并完善31个素拓项目,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包括:利用盲人方阵、疯狂七巧板、高台演讲、终极目标、茫茫人海五个项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众志成城、孤岛求生、人椅、大河之舞、能量传输、鼓动人生、核弹头、凭空而起八个项目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利用卓越伙伴、不倒森林、空方阵、汉诺塔、急速反应五个项目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利用法柜奇兵、蜈蚣竞走、穿越电网、金字塔、潮起潮落、月球行走六个项目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利用驿站传书、冲出亚马逊、八仙过海、军事塔四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生死穿越、信任背摔、甲地到乙地三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体验式教育重在“做中学”,重在让每名学生都完成这些素拓项目。由此可知,其工作量十分巨大,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依靠学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为此,必须不断完善“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在学校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工作思路;在学院层面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近年来,东北大学通过主题团日、能力拓展活动节、新生军训素拓普及等三大载体,不断调动基层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优化两级运行机制。在主题团日方面,学校每年上、下两个学期会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主题开展六次专项能力提升的拓展活动。由学校统一规划主题,统一下发指导材料,并组织校级学生干部们参与基层团支部拓展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真正实现素质拓展活动在基层团支部范围内的全面覆盖。在能力拓展活动节方面,学校下发活动通知,各学院通过立项申请、立项答辩、调整方案三个环节最后共开展若干项系列活动,覆盖全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研究生一年级、各院级学生组织。在新生军训素拓普及方面,学校对各学院军训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编印下发《东北大学军训能力素质拓展项目培训手册》,针对素拓培训涉及的破冰项目、拓展包轮训项目进行逐一体验、逐一讲解,组织军训指导员对特定项目进行实操演练,保证他们真正掌握拓展项目中的布课、带领和分享等技巧。在此基础上,通过他们带领全校新生完成素质拓展普及工作。
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打造专业的工作队伍
体验式素质拓展活动对现场教练有很高的要求,教练必须有较强的现场调动能力,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投入每个项目中,还必须有较强的现场控制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证活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单靠教师教练的力量远远不够,所以必须将教练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无疑,这极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东北大学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严格选拔人员。教练素质直接影响素质拓展活动质量,因此,一定要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学生教练的质量。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学生教练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选拔流程,“质”、“量”并举,动态建立教练队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学校外聘专业教师举办学生教练培训班,并邀请校内资深拓展指导教师就学校能力拓展工作的总体概述和六项能力做专题报告,不断提高学生教练的能力和素质。三是提供锻炼平台。素拓教练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实践为主的技术,因此,必须让学生教练在实战中练兵。在早期,学校要本着充分信任的原则,允许犯错误,允许走弯路,给学生教练充分的空间。四是完善考评体系。学校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教练的考核体系。以“做过的项目”、“有把握能带的项目”、“实际带过的场次”、“工作效果反馈”、“同事评价”等要素动态确定教练等次,遵循“能上能下”原则,以评估促培养,极大提高学生教练队伍的管理效率。
[1]王祚桥,张加明.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2]张洪峰.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