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看天津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2015-05-10◎文/郑

天津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企业法人小微服务业

◎文/郑 礼 戴 颖

从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看天津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文/郑 礼 戴 颖

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环节。本文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天津小微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就新常态下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小微企业;经济普查;市场主体;一助两促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载体,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天津小微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推动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加快释放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活力,我们进行了研究思考。

一、小微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62万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4.8%;从业人员269.69万人,占53.4%;资产总计46973.03亿元,占非金融企业法人的4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89.29亿元,占33%;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195.71亿元,占30.5%(见表1)。

(一)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支撑作用较强

小型企业法人单位4.16万个,仅占全市小微企业的22.3%,但吸纳就业、创收和纳税比重均超过六成。其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68.13万人,占全市小微企业的62.3%; 主营业务收入17480.57万亿元,占76.0%;营业税金及附加 126.70亿元,占64.7%。

(二)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主体地位稳固

内资企业法人单位18.06万个,占全市小微企业的97.0%;从业人员248.75万人,占92.2%;主营业务收入 20349.64亿元,占88.5%;营业税金及附加182.91亿元,占93.5%。其中,私营企业是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数、主营业务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占全市小微企业的 62.4%、52.8%、54.9%和49.4 %(见表2)。

(三)从产业分布看,第三产业规模优势明显

表1 按企业规模分类的小微企业主要指标数据

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3.38万个,占全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的71.9%,高于第二产业43.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4387.49亿元,占62.6%,高于第二产业25.2个百分点;营业税金及附加130.14亿元,占66.5%,高于第二产业3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29.46万人,占48.0%,略低于第二产业4个百分点。可见,第三产业是全市小微企业分布的主要领域,除吸纳就业作用略逊于第二产业外,在企业个数、资产规模、企业效益等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见表3)。

表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的小微企业主要指标数据

表3 按产业分类的小微企业主要指标数据

二、小微企业重点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小微企业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部门,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总的看,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集聚度较高,创收和纳税贡献突出;公共服务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性较好,盈利能力较强。

表4 小微企业各行业主要指标数据

(一)从企业数量看,批发零售业集聚效应明显

全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和零售业 6.46万个,占34.7%;制造业 4.37万个,占2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2万个,占11.9%。三个行业合计占70.1%,成为全市小微企业集聚的主要领域。企业数过万的行业还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9万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1万家),占比均不足7%。

(二)从就业规模看,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

全市小微企业从业人员中,制造业108.23万人,占40.1%;批发和零售业46万人,占17.1%;建筑业31.08万人,占11.5%。三个行业合计占68.7%,成为全市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主要 “蓄水池”。从业人员数超过10万人的行业还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67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66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40万人),占比均不足10%。

(三)从创收和纳税看,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贡献突出

全市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批发和零售业10460.01亿元,占45.5%;制造业7804.39亿元,占33.9%。两个行业合计占79.4%,成为全市小微企业创收的主力军。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行业还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41.89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85.01亿元),占比均不足7%。

与创收情况相比,纳税的行业分布更为均衡。全市小微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中,批发和零售业43.73亿元,占22.5%;制造业41.88亿元,占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58亿元,占16.2%;建筑业22.79亿元,占11.7%。四个行业合计占71.9%,成为全市小微企业纳税主体。营业税金及附加超10亿的行业还有房地产业(15.7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23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11亿元),占比均不足9%(见表4)。

(四)从盈利能力看,公共服务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性较好

利用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计算户均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以衡量各行业盈利能力。数据显示,文化娱乐、水利环境等公共服务业以及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盈利能力较强,体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从整体盈利水平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优势明显,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30.4%,水利环境、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均超过10%。从户均盈利水平看,水利环境、文化娱乐、科技服务三个行业位居前列,户均利润均超过百万元。从资产使用效率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远高于其他行业,资产利润率分别为4.6%和4.0%(见表5)。

三、新常态下加快小微企业发展势在必行

(一)小微企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天津市也在财政、金融、工商、人才等方面实施政策聚焦,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国家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着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形成新的创业热潮。天津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在全国率先将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零”,2014年市级审批事项比上年减少87项;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新注册企业月均增速超过70%。

表5 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盈利能力

二是减税降费,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国家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使小微企业直接得到实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轻松上阵”。2014年,天津市落实小微企业减税政策,13万户企业受益;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小微企业减税2000余万元。从今年开始,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有所扩大,企业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

三是金融支持,融资压力进一步缓解。国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天津市开展“一助两促”活动,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力,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今年一季度,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76.2%,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增量分别是2014年同期的1.2倍和4.1倍。

(二)天津市小微企业扩总量、调结构任务艰巨

一是总量规模相对偏小。天津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62万个,仅相当于北京的44.7%、上海的50.7%;从业人员269.69万人,相当于北京的 70.0%、上海的50.4%;资产总计46973.03亿元,相当于北京的 60.4%、上海的54.6%。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从整体看,服务业在全市小微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法人单位数、主营业务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指标占比过半。但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仍处于成长期,对全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其中,信息、科技、商务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仅占全市小微企业的1.2%、2.6%和4.7%,居民服务、水利环境、文化娱乐、卫生等行业占比均不足1%。

四、推动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看,无论是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加快实现城市定位,还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小微企业发展都是一个重要抓手。应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以“一助两促”活动为契机,助推小微企业强筋骨练内功,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要将帮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重点,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升级、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让它们在天津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是两种创新路径并举。一方面,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努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的“杀手锏”产品,抢占发展先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一批国际领先技术和科研成果,切实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二是强化外部支持系统。完善技术创新交流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双赢;建立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咨询服务,拓宽创新信息的交流平台和沟通渠道。

(二)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要帮助纳入 “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小微企业实施改造提升、产业转型、调整重组、载体升级,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形成专、精、特、新的比较优势。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集群发展。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块状经济、链条经济,通过产业链条上下联动实现集群发展,聚集更多初创期小微企业。二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集约发展。整合技术资源,创新合作模式,重视新型制造工艺、流程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钢铁、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机器换人”步伐,积极应对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推动小微企业结构调整

要加强对从事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小微企业的帮扶,助力它们做优做强做大,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做好“筑巢”工作。高水平推进园区、楼宇等载体的建设,整合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依靠良好的服务和配套设施,吸引小微企业向园区和楼宇聚集。二是做好“引凤”工作。一方面,建立专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面向全国招揽人才,组建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人才发展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吸引国内外相关行业先进企业,通过这些企业辐射效应的发挥,带动行业层次的整体提升。

责任编辑:孟 力

F127

A

1006-1255-(2015)07-0005-04

郑 礼(1980—),天津市统计局。邮编:300020

戴 颖(1979—),天津市统计局。邮编:300020

猜你喜欢

企业法人小微服务业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我国民法总则中营利法人的制度安排探讨
新型社会企业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小微企业借款人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对企业法人六种“灰色”营销行为的法理学分析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