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圣经翻译之比较
2015-05-09王伊君
王伊君
摘 要:在中西翻译史上,宗教文本的翻译占有重要的地位。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的开端,圣经翻译给西方翻译理论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比佛经和圣经翻译时期的翻译理论,从文化史视角分析了导致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差别的原因。
关键词:佛经翻译;圣经翻译;社会文化;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1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目的语文化有深远的意义。由于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方的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佛经翻译及圣经翻译,试图研究社会文化体系对翻译理论形成于发展的影响。
一、佛经翻译的形成与发展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高潮,可分为四个时期。始于东汉末年至西晋,发展于北晋至隋朝,唐朝达到全盛时期,结束于北宋。尽管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佛经的翻译有不同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统治阶层,社会环境和人们对佛经的接受程度。佛经的翻译经历的三个阶段:外国人主译,外国人和本国人共同合作,本国人主译。这三阶段反映了对外国文化的形态是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接纳的过程。
西汉末年,随着封建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加剧,税收负担加重,人民饱受磨难。这时宗教给人民了希望和精神寄托。同时统治阶级想扰乱民众的认知,摧毁他们反抗的意识以延长自己的统治。再加上佛经的内容主要都宣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净土极乐,如愿往生”等思想。这些教义与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致,所以佛教很容易被中国人民接受。
唐朝时佛经翻译的鼎盛时期也有它的社会文化原因。隋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唐朝统治者吸取教训,意识到劳动人民的强大力量。为了巩固统治者的特权,他们不得不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人民压力,并利用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来统治人们的意识。佛教包括儒家思想和道教的一些思想,因此成为国教。
二、圣经翻译的形成与发展
圣经翻译与佛经翻译的过程形成和特点不同。因为中西方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佛经翻译始于国家发展的动机,并且它的翻译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在西方,圣经翻译之前就已经存在各种翻译活动。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奴隶社会开始分裂。罗马帝国从原始社会变为奴隶社会,替代了希腊在政治和军队上的强大地位。罗马认识到了希腊文化的繁荣,因此开始大规模翻译希腊作品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1611年钦定《圣经》英译本的出现对现代英语的形成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6世纪的宗教改革也深受民众的支持,在欧洲圣经被译为很多国家的语言。圣经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很多翻译策略,该时期的圣经被译为散文形式,简洁优美,对当时西方文化和圣经翻译质量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文化影响下圣经翻译与佛经翻译的区别
佛经与圣经的翻译进程、形成和特点上都是存在差别的。
由于起源不同,圣经翻译历史很长,现在仍在进行。而在中国佛经翻译终止于北宋。圣经翻译主要依靠信徒信仰。而当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时,多数佛经已经有中文版本,所以人们更倾向读中文版而不选择外文原版。这样佛经翻译随着它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需求的减少而淡化了。
不同于佛经翻译,圣经翻译的动因不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有对希腊文化精髓的吸收。此外,圣经是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文学著作。所有国家和各个社会阶层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力在圣经相关的工作上。事实上,圣经被译为各种欧洲语言的同时,欧洲国家书面语的形成也深受其影响。甚至圣经译本成为一些欧洲国家的第一本书面文学著作。在欧洲,宗教著作翻译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翻译的发展是受相关社会文化需求与发展控制的。
佛经与圣经翻译理论形成过程中都产生了直译、意译之争。
翻译佛经时,译者将“性空”翻译为“本无”就是老子、孔子文化对中国翻译思想与理论影响的好的例证。这实质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
圣经翻译的直译与意译之争始于罗马时期后面愈演愈烈。西方翻译史上语言学的鼻祖斐洛主张直译,他认为懂外语和宗教的神学家可以参与到圣经翻译中来这样能更好展现出上帝的仁慈。古罗马后期的著名翻译家奥古斯汀支持斐洛的观点,说翻译针对不同的读者应该朴素、典雅、庄严。16世纪威廉莱尔赫认为翻译与宗教没有联系。他倡导意译,认为译本应采用符合目的语的人们的语言习惯。德国的圣经翻译家卢瑟也持有同样观点。
中国佛经的翻译强调实用性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佛经翻译家支谦“因循本旨,不加文饰”(陈福康,2000:8)的说法实质上就是倡导直译法。东晋时的道安总结的“五失本,三不易”(罗新璋,1984:24)阐述了翻译中的困难以及建议采取的方法。
翻译是文化的传送。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受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些翻译理论同时也会影响未来的社会文化。随着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翻译理论也会彼此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罗新璋. 翻译论集[A].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3]田湘映.宗教文本翻译的社会文化影响及其翻译理论之比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3).
[4]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5]吴义诚.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J].外国语,1998(3).
[6]谢匀.从佛经与圣经翻译看中西方翻译手法的相似性[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7]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