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90年代香港怀旧电影的身份叙事策略

2015-05-09范银红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8期
关键词:阿飞物件世纪

摘 要:无论是对于个人或者群体,身份的确立是存在的前提。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历史背景使其身份复杂化,没有普遍意义上的一个明确的文化身份。而“怀旧”是20世纪80—90年代至今现代人获得“身份认同”的一个有效手段,这种怀旧风也贯穿于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中,因其契合了“九七回归”后社会转型的氛围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基调,进入21世纪这种怀旧情怀仍在持续。

关键词:20世纪80-90年代;香港怀旧电影;身份认同;身份叙事

作者简介:范银红(1990-),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1

一、时间的空间化

在许多怀旧电影中,时间总是表现出一种封闭、重复和空间化的样式,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是断裂的。时间就在几个典型的仄蔽空间内流走,电影院、街边摊、电话亭、码头这些具有不稳定、狭小的特征的空间是王家卫电影典型的空间表达。他也喜欢拍具象的时钟,时间就在这狭小空间的一只表盘上滑过。时间被空间化。在《花样年华》中,若不是张曼玉不停替换的精致旗袍,观众就不会察觉时间的流逝、季节的转换。时间仿佛被王家卫附体到一件件具象的物品、空间等。

二、“物件”重塑过去的时空

在所有怀旧文本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回忆中那些仍色彩鲜明的典型物件。从些平民物件可以发现一种淳朴的生活美感。但如果过于重视物件的展示而忽视情感的表达,可能会应验詹明信的担忧:“怀旧电影并不能真正捕捉到社会现实中的历史性,取而代之的是一堆色泽鲜明的、具昔日风尚之风的图像。”1《胭脂扣》中的胭脂扣、妓院、水烟;《阿飞正传》里的台球厅、汽水瓶、旧电话亭;《玻璃之城》中的60年代的校服、抢铜锣的游戏、单车这些都是典型时代典型地点的物件,这要这些物件一出场,观众的那种绵绵不绝的怀旧情感就会喷涌而出,在过去寻找现在已迷失的自我。

三、唯美伤感的影像风格

1. 浪漫的金黄色调

影像的色彩、影调能极为有效的烘托渲染出怀旧的情愫,因为过往在人们眼中总是美好的,为了呈现美好温暖的记忆,怀旧电影喜欢选取金黄或金红色。营造出老照片的怀旧效果。《胭脂扣》、《玻璃之城》中我们能看到呈现过去的影调用的是暖色调,颜色鲜亮且充满迷离的梦幻,而表现现代色调就会冷淡许多。一方面是让观众分清哪些是过去哪些是现在,另一方面也符合人类的记忆规律,过去总会被现在之“我”美化。

2. 梦幻的叙事结构

苏珊·朗格认为“电影‘像梦,则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它创造了虚幻的现在,一种直接的幻想出现的秩序。这是梦的方式。”2怀旧电影更像是导演带领着观众做了一场梦,着梦虚实相生,“如梦如幻月”。这种梦幻的叙事结构在《胭脂扣》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过去和现在交织进行,有条不紊,最终并列并行。《胭脂扣》中,一方面30年前的女鬼如花游走在“现代的”香港街头,进行着她的寻人故事,另一方面观众也可以了解到这个女鬼的生前之事。今昔对比、交叉叙事使一个本就奇幻的故事更增传奇色彩。

3. 煽情的怀旧金曲

我们都说“岁月如歌”,自然怀旧电影怎能缺少这些个婉转的老歌。音乐在电影中不仅可以恰如其分地将观众带入剧情,一起在电影院这个有着集体观影效应的特定场所消费这些怀旧意识。《阿飞正传》里当阿飞在独白无脚鸟的传说,那犹如弹拨人心弦的音乐一出,就让观众一下子投入到影片中。整个片子的配乐都有香港五六十年代西方的爵士乐、巴洛克弦乐的影子,带着拉丁风格。《玻璃之城》中的主题曲“Try To Remember”可以说一出就表达了片子的主旨,同时借音乐来过度过去和现在的时光裂痕。

四、結论

无论是关锦鹏的《胭脂扣》、王家卫的《阿飞正传》,还是张婉婷的《玻璃之城》,之所以选择怀旧作为自己电影的主题,源于“九七”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进程等方面脚步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而忽视了作为个体的情感体验是否更跟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21世纪的今天怀旧电影虽不如20世纪90年代那般兴盛,但仍在持续,有港台的怀旧电影张婉婷的《岁月神偷》、魏德圣《海角七号》等,大陆的张艺谋的《归来》、张一白的《匆匆那年》。20世纪90年代回归后的香港电影掀起了合拍的热潮,香港导演或选择与大陆合拍电影,如杜琪峰的《单身男女》(2011)邹佡的《一生一世》(2014)等;或出走到国外发展,如刘伟强,吴宇森等。而香港怀旧电影作为香港本土电影的这一支势力已大不如从前,即使有一些怀旧电影艺术质量也有所折扣,对待历史采取了一种保守主义的认同;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更加商业化。在消费主义时代和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仍然倡导怀旧需要在场景与身份、个体与集体之间产生一种互动,从而推动历史的思考。只有带有一种深思的痛苦且不逃避现实的种种矛盾,这样一种反思型的怀旧才能真正关照香港人的身份归属问题。

注释:

[1] 姜申:《电影怀旧与消费社会》,《电影艺术》,2008年,第2期,第30页。

[2] 张啸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暖”》,《艺术评论》,2004年,第12期,第41页。

参考文献:

[1]姜申;电影怀旧与消费社会[J];电影艺术;2008,2(30)。

[2]张啸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暖”[J];艺术评论;2004,12(41)。

猜你喜欢

阿飞物件世纪
迟到的风朋友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世纪赞歌
阿飞夸人
旧元素,新物件
一场蓄意已久的爱情“阳谋”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阿飞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