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引申在俄汉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2015-05-09公斐
公斐
摘 要:翻译是选择的艺术。由于源语和译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在翻译中会面临两难选择: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的方法?本文将从意译方法中的词义引申这一文学翻译策略出发,对文学作品中的个别例句作简要分析,总结词义引申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意译;词义引申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1
通常说,全译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直译和意译。“直译”是既表达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原文的形式和特色。直译不是逐字死译,而是按照字面意义来翻译,不做过多的引申,以使读者更加了解原语的精神。如果为了表现原文内容,却改变了原文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色,称之为“意译”,意译必须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翻译。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意译的作用尤为突出。在意译中会用到加词,减词,成分转化,关系转移,词义引申,反面着笔等翻译技巧。例如,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成语,作为本国人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在翻译时没有做额外的补充,国外的读者可能不会领悟这些成语的意义,进而对文章产生误解。因此译者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词的词义引申,甚至创造出新的词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引申必须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结合原作意图来考虑,切忌任意发挥。
以下将分别介绍词义引申在几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形式中的运用:
一、词义引申在小说翻译中的运用
在小说里可以并且主要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描绘意境,展开情节,翻译小说时要根据小说上下语境进行翻译。
①:Первая послевоенная весна была на верхнем Дону на редкость дружная и напористая.(《судьба одного человека》Шолохов)
译法一:战后的第一个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下子就在顿河上游站住了脚跟。
译法二:在顿河上游,顿河的第一个春天显得特别爽朗,特别蓬勃。
Напористая 本为“顽强的,固执的”之意,此处用来说明春天锐不可当的气势,十分形象。两段译文在充分理解此意之后,分别译为“一下子就站住了脚跟”与“显得特别爽朗,特别蓬勃”相比较而言,后一个翻译对原文语言形象地进行了引申,显得更具有艺术性。
②Недели две как стояла засуха, тонкий туман разливался молоком в воздухе (Тургенев)
两星期以前,不曾下过一滴雨,空气中弥漫着像牛奶一样的薄雾。
两星期以前,不曾下过一滴雨,空气中弥漫着乳白色的薄雾。
“像牛奶一样的薄雾”意思难以摸透,用颜色代替具体的事物,即贴切原文,又生动具体。是用的化抽象为具体的词义引申方法简单明了的表达作者的意思。
二、词义引申在诗歌中的翻译
诗歌的寓意往往超乎文字之外,要想译好的诗,决不能仅从字面上,而是以诗人的感受力领会原作。
例如如下为叶赛宁诗歌《Белая берёза 》的翻译:(蔡毅、孙桂芬:175)
Белая берёза
Под моим окном
Принакрылась снегом,
Точно серебром.
①在我的窗前 ②一株白桦树
有一颗白桦树, 伫立在我窗前,
仿佛涂了银霜, 遍身银装素裹,
全身用雪披挂。 体态端正庄严。
在译法②中,最后一句“体态端正庄严”在原文中并不存在,而是译者根据诗歌的具体情境对诗歌的整体意思进行了引申,显然与译法①相比,第二种译法更能表达出作者流露出对白桦的思想感情。
三、词义引申在散文中的翻译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在翻译时,要注重语法,修辞和风格的变法,必要时进行词义引申,选用抒情和感染力较强的词语,突出散文的“神”和“气”。
例句为М.Горький 作品《Песня о Буревестнике》的翻译:(丛亚平:218)
Вот он(буревестник) носится как демон—гордый,чёрный,демон бури,—и смеётся, и рыдает… Он над тучами смёётся, он от радости рыдает!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名词демон原为恶魔,但此句中如果还是译成恶魔显然与作者的感情相违背,因此译者将демон 一词的词义根据原文的情境进行引申,译作“精灵”。
文学翻译的特点是用词丰富,表达手段最繁复,情感最充沛,风格最多样。总之是重情不重理,或寓情于理(白文昌、黄忠廉:400)。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用词义引申的方法翻译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原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准确和连贯地理解翻译后的文学作品。在翻译中,译者一定要把握住“创造”的度,如果译者过分的对词义进行引申,张扬自己的个性,就容易淹没原作者的个性色彩。有的翻译家甚至还提出超过原文,这可能与翻译本身的宗旨有些差异。因为翻译,就应该再现原作的各种色彩,谈不到要与原作竞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毅、孙桂芬.俄译汉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丛亚平.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黄忠廉、白文昌.俄汉双向全译实践教程[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