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卣铭文汇释

2015-05-09赵堉燊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3期
关键词:阐述

赵堉燊

摘  要:本文汇集诸家对保卣铭文的考释,主要对于铭文中有争议“保及殷东或五侯(彳止)兄六品蔑历于保易宾”这一句进行汇释及阐述自己观点,提出此卣当改名为五侯卣。

关键词:保卣;汇释;阐述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2

保卣,1948年出土于河南洛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器属于西周初年成王时期,内有铭文46字,盖、器同铭。对于铭文的释读,前代学者诸说纷纭,存在较大的争议,因而本文作出简单汇释。保卣铭文如下:乙卯,王令保及殷东或,五侯(彳止)兄六品,蔑历于保,易宾。用乍文父癸宗宝尊彝,遘于四方,?王大祀,祐于周 ,才二月既望。

1、铭文中的保

保卣中对于铭文中的保与保卣的作器者历来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三种:一、黄盛璋认为作器人保为召保奭,保应为官职而非人名,其前常加保字,如保奭、召太保、保召公或直称太保。二、平心则认为作器者为保的下属,而保是《令彝》中的明保,就是武王庶弟毛叔郑,而明是字,保是官。并举出例子以证明保不是太保奭,而是明保、明伯、毛伯郑:(一)在铭文中,召康公奭通称“大保”,没有单称“保”的例子。(二)保应为太保副手,正如小宰与大宰、史与太史、师与太师的关系。(三)“王令保及殷东国五侯”与《明公簋铭》云“王命明公遣三族伐东国”是一事……[1]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保属于殷代遗民,何幼琦认为在周人铭文中称亡父为考,而不称父,只有殷人在投降周后仍对先父称为亡。而且“遘于”在商卜辞中十分常见,月份前有“在”,纪年在铭文末端,这些都是商人习惯所用。张懋镕从纪年、称谓、常用语去判断保应是商人。彭裕商先生也认为由于该器形从铭文、器形上看都带有浓厚的殷文化气息,因而很可能为殷遗民所作。

按:保为召保奭,应是王所派的赏赐者。而之所以出现商人的习惯用语和具有浓厚殷代气息,是因为被赏赐者和作器者并不是指保,而应是下文的五侯。

黄盛璋认为及字,有追捕、逮捕之意。从人从手,从字形上看,从手执人,与“只”从手执鸟同意。[2]郭沫若也认为“及”在此为动词,认为“当有捕获之意”。蒋大沂认为,“及”有与闻、参预的意义。及殷,既是从速赶上大合内外臣工典礼的日期。平心先生则认为“及”是征伐之意。白川静则认为此字当为侦查未讨伐的地方之意。而彭裕商先生说:“此处的及应训为至,即到达某处会见某人之意。”[3]

按:及,查甲骨文字形,像后面一个人用手抓住前面一个人,本义是赶上、抓住意思,此处引申为“到”。在甲骨文用法中也有追及意,从蒋大沂说。

2、王令保及殷东国,五侯(彳止)兄六品

“王令保及殷东国五侯(彳止)兄六品”一句在断句上分两种不同断法,一是在“东国”后断,一是在“五侯”后断。

陈梦家认为“东国五侯”即是指蒲姑与四国。引《史记·汉与以来诸侯王年表》、《汉书·地理志》以证。[4]四国或是四国多方。五侯应指蒲姑、商奄、豊白、东ㄕ五国。黄盛璋则指出“殷东国”为“不包括殷本土在内,其地大部分皆在今山东半岛”的地方,“五侯”则是薄姑、徐、奄、熊、盁五个叛乱的国家。蒋大沂则提出“殷”即“殷见、殷同之礼”。唐兰先生认为“殷东国五侯”指原来是属殷的东国,现在周王朝新封的五个侯。平心另外提出“五侯”中的“五”实为名词,“侯”为国名。引《小臣谜簋》云:“白懋父奉王令,易师率征自五贝”,是说懋父奉王命,以征自五之贝赏赐将帅。殷器《般甗铭》:“王徂(迮)尸(夷)方无敄,咸。”五侯即是无敄。而“王令保及殷东国五侯”与《明公簋》“王令明公遣三族伐东国”实为一事。白川静说“五”应是地名,和虎侯、宜侯、井侯、楚侯、献侯、匽侯、噩侯、九侯等相同。李学勤认为东国即东方,与古语四国、四方、四土意义略同,指王朝势力所及,包括诸侯国在内。“五侯”即为公、侯、伯、子、男等诸侯。对于“(彳止)”字,郭沫若说:“即语词诞,犹遂也。兄应读为荒,亡也。《书·微子》‘天毒降灾荒殷邦,《史记·宋微子世家》作‘亡殷国……‘(彳止)兄六品者,遂亡六国也。”[5]

大多数学者认为“兄”字为“贶”,释为贶赐;六品则为六种物品。

陈梦家引令簋“公尹白丁父兄于戍,戍冀乞”,认为兄字与此器之兄同形,义为贶。“(彳止)兄六品”应是赏赐臣隶,“所贶的六品,很可能指臣隶。”平心在《祝册与作册》中认为(彳止)兄六品,即赐巫祝六宗。而在《保卣铭略释》中则认为应即王赏赐物品六种。唐兰引《尔雅·释诂》:“贶赐也。”《诗·彤弓》:“中心贶之。”作为例证。认为六品是六份。李学勤认为“六品”指王命保贶赐五侯礼物的品类。

蒋大沂却认为“(彳止)”是“徙”的或体,因而应解释为迁徙、移徙之意。六品,即六个氏族。《刑侯簋铭》中“锡臣三品:州人、重人、郭人”,认为“三品”指“州人”“重人”“郭人”三个由人组成的共同体,而保卣的“六品”是六个由人组成。“(彳止)兄六品”则是“迁徙并赏赐六个氏族。”

胡顺利说(彳止)即徒,兄即贶。 “六品”即此“殷民六族”。此外,白川静提出新见解,“(彳止)”乃五侯之名,出自殷代多子中的一家,是商灭国后仍有相当势力的殷的大族。

按:笔者认为此处应在“东国”后断句,“殷”即殷见、殷同之意,“东国”如李学勤所说是泛指东方。“五侯”应是后面“(彳止)兄六品”的对象,“保”是赏赐者,“五侯”作为被赏赐者,因而此处应如平心先生所说“五”实为名词,“侯”为国名,而且五侯也是殷代遗民。“(彳止)”在此处为虚词。“兄六品”即是赏赐殷民六族,因后面“易宾”中所赐是物品,此处不应重复。所以,此卣是“保”受王命,去对“五侯”进行赏赐。

3、蔑历于保

“蔑历”二字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在金文中出现“蔑历”二字的器铭也不少。较多学者同意“自明历来的功善”这一种解释。孙稚雏解释为夸美之意。[6]蒋大沂说“蔑历”为自明历来的功善。

按:“蔑历”在前人叙述中,刘师培在《古器铭蔑历释》中,解释为“嘉劳其所历试也”,孙诒让也解释为“劳某之行也”。这里的主语应是保,于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蔑历于保”即指保嘉劳五侯的功绩。

易宾

此二字学界普遍认为是“赏赐物品”之意,但是赏赐者与被赏赐者具体是指哪个人却又存在争议。而要想解决此疑问则需结合上文的内容。

陈梦家在前文中将“蔑历”认为是王蔑历保,因而“易宾”当是“王锡保一侯伯宾贡之物”。“锡”是动词,“宾”是宾词,这里的宾指宾贡。金文中“易”为自上赏赐于下,“宾”为侯伯奉敬于天子的使者。郭沫若则指出,“易宾”是大保予某以赏赐。高智群认为“易宾”主语应是东国五侯,如《盂爵》“王令盂宁邓伯,宾贝”,“宾贝”的主语亦为邓伯。彭裕商则认为保因公务所获之宾物,在返回复命时必然要奉献于王,王为了表示对保的奖劝,就把奉上的宾物还赐了保……宾仅仅只是保带回的宾物。王辉在《商周金文》中明确提出唐兰观点不正确,引王国维《观堂集林》:“(宾字)上从屋,下从人,从止,象人至屋下,其义为宾。”“古者宾客至,必有物以赠之……故其字从贝。”引申为下级对上级使者的回赠。

按:此从王辉说即“易宾”是下级对上级回赠,应是五侯对保的回赠。

从整篇铭文看,赏赐者为保,保是受王之命去进行赏赐,而被赏赐者为五侯,那么作这个卣的人应是五侯而非保。而五侯大概是殷族后裔,即投降周人的商朝贵族。这也就解释为何此卣的纪年与周人一般在铭文开头就叙写好年、月、日不同,而多与商代铭文相似,切器的风格接近殷商时期。“用作文父癸宗宝尊彝”的纪念祖先用语,与商人以天干纪念先人相似,这也是一个例证。所以,此卣就不应叫“保卣”,而改为“五侯卣”。此卣铭文虽只有46字,但其反映西周早期的赏赐册命制度,对于今天研究当时制度颇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平心.保卣略释[J].中华文史论丛,1993(4).

[2]黄盛璋.保卣铭的时代与史实[J].考古学报,1957,03:51-59.

[3]夏含夷.简论《保卣》的作者问题[J].上海博物馆集刊,1990, 99-102.

[4]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M].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5]郭沫若.保卣铭释文[J].考古学报,1958, 131-132.

[6]孙稚雏.保卣铭文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5:1295.

猜你喜欢

阐述
运动诱导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阐述
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评论分析与阐述
初中音乐艺术教学初探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分析与阐述
探析晚会导演的策划操作能力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应用模型研究
食品机械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分析与阐述
做勇于担当、善于传播的新闻人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景式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