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2015-05-09曹淼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3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译者主体

摘  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主观能动性。本文以杨武能《少年维特的烦恼》中译本为例,论述译者在文学翻译如何发挥主体性。

关键词:文学翻译;译者;主体;创作

作者简介:曹淼(1979-),女,辽宁沈阳人,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1

一、引言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忽视译者的主体性。一直以来这个看法就没有改变过,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译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文学翻译就是创作

人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我们的翻译理论的探讨也应该由译者开始。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由译者进行翻译,译者翻译出的译本由译语读者来阅读。作者是创作主体,读者是审美主体,而译者则既是审美主体又是一定意义上的创作主体。那么什么是译者主体性呢?许钧认为,“所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所谓翻译主体性是指翻译的主体及其体现在译作中的艺术人格自觉,其核心是翻译主体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创造力。”西方翻译理论家们一致认为:文学翻译就是创作。文学的特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本质。

三、杨武能译《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文本分析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翻译版本中,要属杨武能的翻译版本最受欢迎。接下来节选的几段翻译充分体现了杨武能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1. Fragst du das und bist doch auch der Gelehrten einer.

杨译:你提这个问题,想必也变成一个老学究了吧。

“老学究”这个词语在汉语里算是地道的方言和俗语,这样原汁原味的翻译使读者并不会感觉自己是在读一个外国的文学作品。

2. Mit welchem Reize, welcher Flüchtigkeit bewegte sie sich!

杨译:瞧她跳得多妩媚、多轻盈啊!

这句翻译中使用了“瞧”,在汉语中属于口语。用这个字会增加译文的感染力。这样翻译,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其热烈的气氛。译者创作出了别具风格的译文,在翻译的过程中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 Der Doktor, der eine sehr dogmatische Drahtpuppe ist, unterm Reden seine Manscheten in Falten legt und einen Kr?usel ohne Ende herauszupft, fand dieses unter der Würde eines gescheiten Menschen; das merkte ich an seiner Nase.

杨译:大夫是个木头人似的老古板, 一边说话一边不住地整理袖口上的绉边,把里面的一个丝卷儿拔来拔去。我从他先生的鼻子上看出来,他显然认为像我这样是有失一个聪明人的尊严的。

“老古板”出自古汉语,属于汉语的俗语。正如上面提到的老学究一样,这是杨武能翻译的特点。通过生动轻松的语言风格使翻译文本显得清晰生动。

4. Ja, lieber Wilhelm, meinem Herzen sind die Kinder am n?chsten auf der Erde.

杨译:是的,威廉,在这个世界上离我的心最近的是孩子们。

在这里,“lieber” 的含义“亲爱的” 被删去。因为在中国人的口语中很少说这样的话,这样的删减听起来更加地道。如果读者能够最好的理解原著,原著的价值和功能便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5. immer, immer wiederhole ich dann die goldenen Worte des Lehrers der Menschen: ? Wenn ihr nicht werdet wie eines von diesen! ? Und nun, mein Bester, sie die unsersgleichen sind, die wir als unsere Muster ansehen sollten, behandeln wir als Untertanen.

杨译:我便一次又一次地,反反复复地,吟味人类的导师这句金言:“可叹呀,你们要是不能变成小孩子的样子! 然而他们,好朋友,这些我们的同类,这些本应被我们视为楷模的人,我们对待他们却像奴隶,竟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意志。”

“竟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意志” 是由杨武能添加的内容。这么做的目的是更加准确地传递情感。这里也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译文的透视分析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特点,同时也是对译者的创造性翻译活动的阐释。我们不难看出,杨武能先生对原文词句的深层含义、作品和作者的风格以及作品包含的文化因素都理解深刻,他在再现原著的过程中表达准确,同时也创造性地发挥了他的个人风格。

参考文献:

[1]石媛.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19-20.

[2]Goethe. 《少年维特的烦恼》(杨武能译)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葛校琴. 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13-18.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译者主体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