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
2015-05-09韩雨彤
摘 要:《摸彩》是雪莉·杰克遜最著名的作品,在《纽约客》发表后,引起巨大轰动,其揭示的田园牧歌般的美国小镇隐秘而凶险的侧面引起了广泛争议。至今仍是美国文学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篇文章,将从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杰克逊是如何通过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关键词:期待视野;人性;社会传统;风格
作者简介:韩雨彤(1989.12-),女,黑龙江省人,天津市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01
汉斯·罗伯特·姚斯在他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中指出,一部作品的艺术特征要依靠其与读者“期待视野”间的距离,与先在的美学经验间的距离,以及接受新作品所需改变的视阔。《摸彩》对人性黑暗面的揭示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违背了人们愉悦的美学体验。 姚斯提出两种期待视域:生活期待视域---基于过去的有关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经验;文学期待视域---基于先前有关流派,风格,以及语言的经验。《摸彩》,既打破了读者的生活期待视野,又打破了读者的文学期待视野,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对生活期待视野的挑战
1.人性:博爱与冷漠
《摸彩》给人的震撼,很大程度上来自与其对人性的揭露。人们所认知的人性,更多的是博爱与关怀。但在《摸彩》中,指剩下冷漠,自私与残酷。小说的开头部分,一群男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着庄稼,税收;女人们站在一侧,喊着嬉闹的孩子,八卦者家庭琐事。这些日常,真实的画面符合我们的生活期待视域。但随着小说的不断深入,泰茜朝着萨默斯先生大喊,你没有给我足够的时间,这不公平,我们意识到节奏的改变。我们震惊的发现这次集会原来关乎生死。当人们一拥而上,泰茜的命已没了。比尔从泰茜手里生生地夺来了了纸条。不是丈夫的保护与牺牲,他将纸条高高举起,他宣布这泰茜的死亡。德拉克罗瓦挑选着最大的石头,双手举起,一边喊着快,一边砸向泰茜。萨默斯先生作为村子里的权威,最无情地催促着人们。我们看到大卫,特斯的儿子,手里也拿着小石子。但是,作者甚至剥夺了我们去同情,去愤怒的时间。泰茜此刻高喊着要她的女儿去抽签。读者此刻,已陷入绝望的深渊,无言以对。看到一个母亲此刻的反应,相比于伟大的母爱,更多是自私自利,我们对人性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念。这远超出我们的生活期待视野,留下的,唯有震撼。
2.传统:神圣与邪恶
传统代代相传,福泽人类,是神圣的代名词。正如生物进化,人们几经选择传统。摸彩中黑色的盒子代代相传,给人以庄重之感。人们有序的抽签,年长者,沃纳老人,经历了77次抽彩,是这个传统的见证。他坚持,“六月抽彩,必将丰收”。然而,读到最后,这样的传统竟然是持续了至少七十七年人祭在这一传统的统治下,人们变得无声,冷漠与残忍。
但是这一传统的真正的邪恶之处在于它事实上是被用作政治目的。这样一个持续了多年的习俗竟是一个政治把戏,这让我们惊讶。我们不能想象人们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竟会采取杀害的手段。举行此仪式是为了鞭笞人们去努力工作,去保证资本主义所需之劳动力,去惩罚那些不顺从之人。从人们抽取纸票后的推测我们能看出这些。“是邓巴家吗?”他们下意识地相信这些不能最好地工作的家庭会被选择为祭品。这一传统还带着民主的面具。格拉芙夫人争辩道“我们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但是摸彩绝不是公正和民主的。读者极不情愿地发现村民们仅仅被权势操纵的傀儡,
二、对文学期待视野的挑战
风格:田园与哥特
“六月27日的早晨晴朗无云,有着盛夏时节新鲜的温暖;花儿开得繁茂,草儿长得绿油油”。在对夏日的如此描写之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象平静的乡村风光,回想起夏日里所有的美丽自然景色。这种期待视野伴随着儿童的玩耍而进一步得到加强。摸彩的主持人登场,善良乡村绅士给民众打招呼,为他的迟到而道歉的形象跃然纸上。泰茜的最后到与德拉克罗瓦太太的交谈,伸长脖子看周围的事情,在围裙之上绞着手,是一个淳朴的乡村妇人。伴随着如此诗意的语言,我们期待这个故事会增加我们的愉快阅读经历。带着满足感与喜悦感我们继续阅读,最后却为之震惊。仅仅一瞬间,我们听到了泰茜的叫喊。眨眼之间,手里握着那张带有黑点的纸片。下一刻她被村民所包围,人们尖叫着投着石头。在长时间的叙述描写平和乡村生活之后,所有这一切发生得太过迅速。读者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充满疯狂与暴力,残忍与恐惧的哥特式故事。我们被作者以如此平稳的口吻叙述这样的恐怖故事而感到震惊。只有平静之后我们才会意识到此中的哥特风格,以及作者使用如此客观的描述和具有魔力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所暗含的讽刺。
结论: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摸彩的结局是疯狂的。它打破读者的预期给,带来心灵的冲力。但它却帮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视角,成为了未来审美经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胡敏. 重读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5彩票6[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第7-10页.
[3]张翠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年 06月.
[4]Oppenheimer Judy. Private Demons: The Life of Shirley Jackson. NewYork: G. P. Putnams Sons,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