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与临床疗效分析

2015-05-09王秀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开颅优良率血肿

王秀杰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与临床疗效分析

王秀杰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开颅组及微创组, 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 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 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 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 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0.05)。结论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度高等优势, 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值得临床推广。

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疗效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 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1]。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常见的有内科保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 三种手术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为探求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治疗策略, 本院对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出血量为30~60 ml, 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发病史。剔除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开颅组及微创组, 每组60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54~78岁, 平均年龄为(62.3±6.5)岁。22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 18例在丘脑, 20例在脑叶。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 其中男31例, 女29例;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2.6±6.2)岁。21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 17例在丘脑, 22例在脑叶。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 其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55~76岁, 平均年龄(62.4±6.2)岁。20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 19例在丘脑, 21例在脑叶。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控制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开颅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后,给予去骨瓣减压、小骨窗血肿清除等措施。微创组患者采用CT对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进行定位, 根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规范化治疗, 用电钻将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钻进颅骨, 拔掉钻头后将圆钝头针芯推进血肿腔, 将针芯拔出后,出流出暗红色血液则将帽盖拧上, 连接侧管, 用注射器将血肿液态部分抽净;然后拧紧帽盖, 将针型粉碎器插入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将引流管关闭, 4 h后再开放引流;手术完成后每天进行液化冲洗及引流, 2~7 d后采用CT对血肿清除情况进行复查, 确认血肿清除干净后可拔掉穿刺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中的规定, 将患者病残程度分为0~7级。0级为基本痊愈, 1~3级为显著改善, 4级为改善, 5级为没有改善, 6级为恶化, 7及为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死亡。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 1级为优, 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级为良,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3级为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 甚至病情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 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 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 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 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针对小量脑出血患者, 该治疗方式无法提高大量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认为, 开颅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 从而降低颅内高压, 骨瓣和骨窗开颅可在极大程度上清除血肿, 但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创伤较大, 操作复杂, 患者耐受度较低[3]。

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微创清除血肿被广泛运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中, 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不开颅, 有效避免了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②注射器用于抽吸手感较强, 有利于抽吸负压强度及素质的控制, 术中再出血的发生几率较低;③微创清除血肿的首次清除量可达一半以上, 之后采用尿激酶对血凝块进行快速溶解, 促进脑内血液引流, 治疗优良率较高, 且无副作用发生;④粉碎针将血肿液化剂扩散至血肿各部位, 有利于血肿的清除及安全粉碎血肿;⑤在脑血肿发生高峰之前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有利于颅内压的降低, 从而减轻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阻断脑组织进一步损害, 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本组研究中, 微创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组及开颅组(P<0.05), 提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微创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见效快、患者耐受度较高, 老年体弱患者的耐受度较高, 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值得临床推广。

[1] 石传江,张义,崔佳嵩,等.幕上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探讨及疗效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3, 18(3): 124-125.

[2] 王金刚, 王连仲, 闻华, 等.重度及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22):66-67.

[3] 何丕忠.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与疗效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29):49-50.

[4] 熊英.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与疗效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1, 17(32):100-10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057

2014-09-04]

261400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开颅优良率血肿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