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变革
2015-05-08王鑫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变革;合作与共享
摘要:图书馆是知识的圣殿,是求知者的天堂。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中心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地位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多变的新信息环境,迫切要求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出变革,而图书馆的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其变革的终极目标。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4-0101-03
收稿日期:2015-03-25
作者简介:王鑫玉(1982—),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牡丹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项目“数字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共享” 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0627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图书馆与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成为三足鼎立的三大支柱。图书馆文献量的多寡,服务水平的高低,技术设备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变革早已势在必行。
1图书馆变革的迫切性
1.1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变化
网络化、数字化阅读时代, 图书馆不再是信息检索的中心,读者渐渐地远离了图书馆,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地位越来越弱。图书馆对于读者来说更多的是阅览、自习、休闲的场所。图书馆的书架不再是师生研究学习的唯一地方。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化,89%的大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寻他们需要的信息,只有2%的大学生通过图书馆主页搜寻他们需要的信息。2011年《东方早报》刊登了一个标题为《今天还去书店、图书馆吗?》的评论,下面有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不同地方的学者、作家、教授的回答。他们中多数人偶尔还会去书店买买书,去图书馆的人却少之又少。
1.2开放获取运动对图书馆的影响
在学术界,学术交流模式的变化,使得开放获取运动(OA)蓬勃发展,开放了元数据、源文献。这些开放获取的文献资源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哈佛大学图书馆2012年4月宣布公开其1,200多万条元数据,英国的JISC在授权前提下公开元数据等。免费的文献资源的获取给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直接导致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大面积下岗。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参与到数字资源出版与开放获取文献中来。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通过按需印刷服务,将一部分其独有的公版馆藏提供给Amazon的用户,允许用户在个人使用前提下支付费用并重印图书,他们又与Microsoft合作,将其8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
1.3数据库商或出版商角色的移位
图书馆还面临着一支崛起的竞争力量,那就是数据库商或出版商角色的变化,他们由过去的只提供内容到现在的注重提供服务的转变。他们开始开发新的工具、平台,关注信息计量服务及各种花色的套餐服务……图书馆的“经营领地”正遭遇“侵略”。各个大学只需要花钱购买,数据库商或出版商就能不仅提供内容及存储与组织平台,还为此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可以分析其大学的科研成果,科研发展态势,科研发展竞争力,指出其优势学科,挖掘其潜在学科,还提供专业的知识库、文献管理系统等。以上种种导致图书馆的价值受到冲击,各个大学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和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1.4教育走向网络化和国际化
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教育也日趋走向网络化与国际化。这就使得学习和研究的方式在变化,更多的人选择了自主学习或协同学习。教育模式的变化把机构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个人之间的竞争。那么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也会影响图书馆,图书馆如何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服务更多的读者?面对复杂多变的新信息环境,图书馆该怎么办?这就迫切要求图书馆必须做出变革。
2图书馆变革的终极目标——合作与共享
2.1合作与共享的科学内涵
合作与共享的科学内涵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资源共享是提高信息资源拥有、开发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图书馆追求合作和共享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自由、平等地获得信息与知识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国际图联《格拉斯哥宣言》提出:“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应将他们所有的信息资料、设备和服务平等地提供给所有用户使用。不因任何种族、国籍或民族、年龄、伤残情况、宗教或政治信仰的原因提供区别服务。”可见,图书馆的合作与共享理念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图书馆应实现资源的开放获取,让信息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在资源利用的同时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鼓励知识创新的同时更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这就要求知识生产者、知识传播者和知识的使用者之间要加强合作,维系好彼此的关系,做到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的同时又能保护知识产权。既维护知识生产者的利益也维护图书馆的利益,使两者之间的利益相平衡,从而实现和谐发展。
2.2合作与共享的具体举措
王鑫玉:数字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变革*王鑫玉:数字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变革*2.2.1图书馆联盟。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量呈几何式上升,读者对待信息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这不仅要求图书馆检索员具备优质高效的专业能力,更要求图书馆具备海量的信息资源库。显然兼备这两者对一个普通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是很难的,毕竟图书馆人员配比及资源存储是有限的。这就促使各个图书馆之间通过加强合作共享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各地的图书馆联盟便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a)是图书馆之间协作交流的最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国际图联对于图书馆联盟做出这样的定义:图书馆联盟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项目的图书馆联合体。可见,图书馆的联盟既可以指图书馆之间的实体书刊的共享,也可以指图书馆之间的虚拟的数字化交流合作。作为高校的图书馆,联盟的目的不仅是要满足师生的个性化信息检索需求,而且要为师生的科研做重要的信息保障。任何一个高校的图书馆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搜集到所有的网络资源,更不可能把所有的电子数据库都囊括。那么要想满足高层次的读者检索、查询的需求,就必须要联盟。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为高校师生服务,其资源为了满足师生信息检索及科研的需要)决定了其资源的局限性,所以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和其他高校图书馆联盟,也要和公共图书馆联盟。把各个图书馆的资源通过联盟的形式优化整合起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图书馆联盟不但节约了各馆的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投入,更大大缩短了检索时间,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2.2图书馆社会化合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要想在图书馆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向公共图书馆学习,不但要为本校的师生提供信息服务,更要面向社会,和各类群体组织合作,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优势,向更多的社会读者提供广泛的、全面的、优质的信息服务。以往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群体之间要么就是不相往来,要么就是以竞争战略为主。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不能孤立地发展,不能盲目地竞争。竞争战略只是战略分析的一个视角,这固然能敦促我们的前进,但更要看到合作战略的重要性。我们只有把竞争战略和合作战略有机地结合,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作是竞争的高级形式”。通过这种合作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发挥本馆的优势,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服务大众;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形式各样的交流合作让图书馆员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技能,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目前一些高校馆与书商、数据库商、移动服务商、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都有合作协议。通过社会合作可以迅速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使图书馆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这对于本校的体制调整、人事安排、经费来源等都非常有利。
2.2.3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图书馆变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从传统的提供一般性的文献服务到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的学科服务。开展学科服务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增加图书馆服务内涵,塑造图书馆自身形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学科分布重点培养专业化的学科馆员。所谓学科馆员,是指具有某种学科背景的同时又系统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能向特定学科领域的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高层次图书馆员。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科馆员对各院系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搭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桥梁。加强与各院系的交流,主动地推送相关用户培训与专业服务,有利于深化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层次,提升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一般学科化服务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导航、学科咨询、学科查新、学科态势分析、学科前沿跟踪等。只有实现学科化服务才能实现“资源”与“服务”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优势,有机地整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合理地利用人才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3图书馆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发展与创新
3.1加强内部的优化与整合
图书馆要创新管理体制,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图书馆组织结构由传统的“采编—流通—技术—办公室为”主体的结构转变为“文献资源保障部—图书资料服务部—信息咨询部—数字化网络部—后勤生活部”为主体的结构。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方面:做到从重视资源到重视服务的转变,从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到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转变;想读者之所想,以方便读者为前提,真正地把“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信念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将提高读者的服务质量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要注重馆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馆员的道德素养的提高,从而让每一位到馆的读者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图书馆人的热情,体会到图书馆的温暖。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于读者的提问要认真对待,并给予答复。此外,还应广泛地开展学科馆员服务体制,深入院系基层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师生的需求,认真分析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变化,积极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3.2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
图书馆的网站主页应包括本馆所有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新书书目、其他图书馆的链接、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等。图书馆应该把所有资源都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构成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此外,还应完善图书馆的网络导航体系,按学科、专业、课题以及重点项目等建立网上导航系统,建立具有本区域、本地区或者本校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如重点学科资源库、院系等专题资源库、本校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来满足用户在本领域的信息需求,节省读者检索相关信息所需的时间,同时可以集合专业化的搜索引擎(如万方学位论文库、知网专业图片库等)方便读者检索。图书馆还可以在网上开设专门的读者意见建议反馈服务窗口(如BBS、QQ群交流平台、微信咨询平台等),广泛地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有目的地收集和筛选,对必要的加以采纳,并及时向读者反馈处理办法。
3.3加强馆际沟通协调
图书馆联盟内部各成员馆所在院校的学科体制不同,重点专业不同,所以要求各馆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本馆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共享知识库,打造图书馆联盟的特色信息资源。只有各馆取长补短,团结一致,才能真正地实现联盟的作用。图书馆联盟不仅要为各成员馆的读者服务,而且要为本区域的所有有需要的读者服务,把服务公开化、市场化。要把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有偿信息服务,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公开化、共享化、全民化。
总之,高校图书馆变革的重中之重就是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合作是一种能力,共享是一种财富。图书馆只有利用这种能力才能获取最大的财富。图书馆的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付之于行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享,图书馆必将谱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时代在进步,理念需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与深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24.
[2]陆宝益,郑建明,陈雅.《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评说[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40-42.
[3]陆地,郭秦茂.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浅论[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 (3):170-172.
[4]赵益民,詹越,柯平.基于生态竞争的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8 (4):35-39.
[5]李珂,徐志娟.学习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38-40.
[6]刘继坤.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5):84-86.
(编校:周雪芹)